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盾 《河北学刊》2014,(2):17-21
对于"存在"的哲学蕴含与现实意义,赵汀阳认为,存在的本意是永在,为了达到永在就需要善在,因为只有善在才能有效保证存在。存在与创造是一致的,一种能够反思存在本源性的存在论必定同时是一种创世论。人的存在意义并非一个无意义的问题,人至少必须解释人想做什么。人的自然存在本身未必有目的,但人却在创世中创造了目的,因此使自身存在具有了意义。张盾在同赵汀阳的论辩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必须存在,这是他的天命,存在以自身为目的,所以它只能是平凡的,而不可能具有神奇性。但存在的本意是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恰恰代表着一个存在者按自然法度自己去存在的力度。崔平认为,"存在"是让所有人都倍感亲切和平凡的日常语言,存在不但是实质谓词,而且是最高级、最高贵的谓词。存在概念不必追求高贵,但它本身就是先验高贵的。如果说生活中存在追求高贵的现象,那也只不过是具有先验高贵品性的存在概念的经验实现。张蓬认为,"存在"是西方哲学的范畴,同时也可以表达中国哲学问题。中国哲学思维从"生生"之道进入"存在"问题,并以中道、不二、双运、圆融的方式来思考和把握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存在"问题。如此从"存在"范畴的视域观看中国哲学思维,可以深入探索中国哲学思维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崔平 《河北学刊》2014,(2):21-25
对于"存在"的哲学蕴含与现实意义,赵汀阳认为,存在的本意是永在,为了达到永在就需要善在,因为只有善在才能有效保证存在。存在与创造是一致的,一种能够反思存在本源性的存在论必定同时是一种创世论。人的存在意义并非一个无意义的问题,人至少必须解释人想做什么。人的自然存在本身未必有目的,但人却在创世中创造了目的,因此使自身存在具有了意义。张盾在同赵汀阳的论辩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必须存在,这是他的天命,存在以自身为目的,所以它只能是平凡的,而不可能具有神奇性。但存在的本意是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恰恰代表着一个存在者按自然法度自己去存在的力度。崔平认为,"存在"是让所有人都倍感亲切和平凡的日常语言,存在不但是实质谓词,而且是最高级、最高贵的谓词。存在概念不必追求高贵,但它本身就是先验高贵的。如果说生活中存在追求高贵的现象,那也只不过是具有先验高贵品性的存在概念的经验实现。张蓬认为,"存在"是西方哲学的范畴,同时也可以表达中国哲学问题。中国哲学思维从"生生"之道进入"存在"问题,并以中道、不二、双运、圆融的方式来思考和把握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存在"问题。如此从"存在"范畴的视域观看中国哲学思维,可以深入探索中国哲学思维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对于"存在"的哲学蕴含与现实意义,赵汀阳认为,存在的本意是永在,为了达到永在就需要善在,因为只有善在才能有效保证存在。存在与创造是一致的,一种能够反思存在本源性的存在论必定同时是一种创世论。人的存在意义并非一个无意义的问题,人至少必须解释人想做什么。人的自然存在本身未必有目的,但人却在创世中创造了目的,因此使自身存在具有了意义。张盾在同赵汀阳的论辩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必须存在,这是他的天命,存在以自身为目的,所以它只能是平凡的,而不可能具有神奇性。但存在的本意是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恰恰代表着一个存在者按自然法度自己去存在的力度。崔平认为,"存在"是让所有人都倍感亲切和平凡的日常语言,存在不但是实质谓词,而且是最高级、最高贵的谓词。存在概念不必追求高贵,但它本身就是先验高贵的。如果说生活中存在追求高贵的现象,那也只不过是具有先验高贵品性的存在概念的经验实现。张蓬认为,"存在"是西方哲学的范畴,同时也可以表达中国哲学问题。中国哲学思维从"生生"之道进入"存在"问题,并以中道、不二、双运、圆融的方式来思考和把握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存在"问题。如此从"存在"范畴的视域观看中国哲学思维,可以深入探索中国哲学思维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厘定存在论的理论视野开始 ,认为“本体论”这个在学界受到普遍质疑的术语 ,可以在学说史上找到充分的根据 ,而且能够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获得一定的支持和辩护 ,因而这个术语可以保留 ,并在哲学形态和学科分支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作者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范例 ,阐明了“现代存在论”与“传统本体论”的根本区别 ,强调必须把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和对于这门学科所探讨的问题的某些具体的解答方式区分开来。文章认为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通过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实现的 ,但马克思哲学并没有因此取消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是关于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人的存在相统一的理论 ,它着眼于存在方式去理解存在的意义。实践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是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枢纽。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 ,始于重建教科书体系探索中的“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 ,近来则有融入现代哲学范式的“存在论转向”和“生存本体论”之说。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 ,侧重剖析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之分歧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主要不在于从近代认识论走向现代本体论 ,也不在于以一种新型的本体论体系取代了西方传统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在于 :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 ,而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科学考察和反思批判 ,它是面向现实的批判精神和彻底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经由对传统西方哲学研究方法的反省,而发展出的概念范畴研究法,有将中国哲学研究藉由概念范畴作为哲学问题与哲学主张的两种进路。这一个方法虽能深入知识细节,却有问题意识不明确以及体系性建构力不足的缺点。因此应该提出有别于西方传统而适合中国哲学问题意识的哲学基本问题作为研究进路,并且同时扮演解释架构的功能。研究中国哲学,当以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为中国哲学这种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并担负解释架构的功能,配合以概念范畴研究法能进入知识细节的优点,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对中国三教哲学作出准确理解、正确诠释。然后返回思辨哲学的思路,以形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问题意识为进路,再来研究中国哲学,以获得崭新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观念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本文着重从人的存在境域、人的物性、存在价值取向、人生境界和超越维度以及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等基本层面对于该命题进行了全新的现代阐释,初步显示了由天人合一观念所决定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特色,可算得对近年来学界对于此一问题讨论的一个回应  相似文献   

8.
丁春华 《青海社会科学》2005,(5):157-159,134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很重要,如何理解实践范畴直接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把握。本文在梳理哲学界对于实践范畴含义的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影响合理理解实践范畴含义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继续研究实践范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概括而言,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以“哲学在中国”为逻辑起点并不断向“中国的哲学”生成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展示了一种不尽同于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哲学形态。面向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当根本改变迄今为止在相当程度上依然将西方哲学等同于人类哲学之共相的状况:一方面,还西方哲学作为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系统地开掘出中国哲学不尽同于西方哲学的智慧精神以进一步丰富哲学的内涵,不仅凸显并同时涵容中西哲学之基本精神以及作为人类哲学之共相的哲学特质,而且在人类哲学之一般的高度上,确立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平等齐一的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地位。为达此目标,中西哲学之间应当达成双向互动的“诠释圆环”。  相似文献   

10.
历经现代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拒斥”和后现代主义的“本质解构”,伴随着美国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各种“哲学终结论”不绝入耳.伽达默尔以其解释学的实践哲学重新要求“返回到哲学的科学特性"“哲学以改变的方式存在下去”,这无疑是对哲学以及哲学作用的重新肯定和强调,也是对“哲学终结论”的回应和批判.本文以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为基础,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伽达默尔的哲学科学性、哲学作用和哲学命运问题,显示出以存在普遍意义与价值诉求为根本性质的哲学必然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一种方式,哲学命运不仅是哲学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它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何对待哲学,意味着如何对待人类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杨学功 《河北学刊》2003,23(5):191-194
本文是对王爱冬商榷文章<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本真关系>的回应.通过对"本体论"相关术语的澄明,笔者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反驳了王爱冬的质疑;认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实现了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根本超越,打破了哲学同质性的神话;只有在哲学观和哲学形态转换的意义上,才能把握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品格.  相似文献   

12.
"春"与"仁"相关联的儒家哲学思想史程包含三个逻辑环节。在《周易》自然哲学中,春与东方草木建立关联;由"五行"思想的发展而与"仁"之德行建立关联;宋明时期,"仁"包举四德,上升为本体,春遍在四季,本体与价值具有一体性,指向生生不息的生命共同体的存在。宋明道学所发现的"春意"与佛家的春意之区别包含三个面向:一是重新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二是指向人的存在的同时,同时指向物、并且实有其物;三是心物不仅同源而且同趋,境界中有着明确的价值论指向。发展的春意,比较的春意到内在的春意,仁本体的发现使得宋代文化及中国哲学近世精神的"内在自然"向度被真正发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启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的新类型的探索,这正是中国哲学当代开展新生的春意。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表明作为科学之科学的旧哲学的消灭,而哲学仍然以世界观的形式作为自身的存在方式并真正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不能是单纯以注经释义为最高意旨的哲学家,而应该是以自己的哲学参与改变世界的实际活动并从中提炼哲学思想的哲学家。我们应该区分哲学中的问题和问题中的哲学。哲学中的问题只有来自问题中的哲学,才是有生命力有现实性的哲学问题,因为现实的要求和矛盾最强烈地表现在人类面对的问题之中。  相似文献   

14.
徐建立 《理论界》2010,(6):102-103
在导致"讲坛哲学"多年以来萧条局面的原因中,没有把"论坛哲学"科学合理地融入到"讲坛"中来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要使"讲坛哲学"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大胆地吸收"论坛哲学"的成果,但又要防止从"论坛"到"讲坛"的吸收过程"照抄"、"照搬",必须在"论坛哲学"和"讲坛哲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5.
对模态逻辑的哲学思考,首先是对基本模态范畴的思考.有两种关于必然的理解:形而上学的必然和逻辑必然,这两种必然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是不确定的.在逻辑必然中,我们又有实在世界的逻辑必然和普遍的逻辑必然,普遍的逻辑必然蕴涵形而上学必然.而蕴涵、可能世界和关系是模态的另一类范畴,就其形而上学的意义而言,模态逻辑是在不变的蕴涵范畴基础上形成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16.
存在领域的分割和信息哲学的“全新哲学革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本体论的范式是分层次的.关于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是最高范式,而关于各存在领域之间的具体关系的解读则是次一级的范式.“存在=物质+精神”是传统哲学的最高范式,在此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传统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学说都只能是传统哲学的第二层级的理论范式.如果关于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没有发生变化,而只是在物质和精神关系的层面做出不同的解读,这都不能构成根本性的哲学革命.由于在存在领域分割的方式上发生了变革,由此产生的新唯物主义、新唯心主义或唯信息主义都将构成全新的哲学革命.导致这种全新哲学革命的原因并不是简单而直接来源于这些唯××主义的学说本身,而是来源于这些学说所依据的关于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的这一哲学的最高范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存在论内在地包含着本体论和生成论两个方面,传统哲学关注的是本体论的方面,"奠基论"意义的存在论则把两个方面更好地结合了起来.根据表现形态及内在特征可以把存在论划分为"超越论存在论"、"实践生存论存在论"和"此在存在论" 三种可能的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18.
李丕洋 《船山学刊》2005,(4):52-54,60
"哲学"一语在古希腊文中的含义是指"爱智慧",而"哲"字在汉语中,是聪明的意思.从字义上解释,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迪智慧的学问.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解释: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根本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由于存在着重视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性”而轻视“超越性”的思想倾向和研究要求,也产生了一定的浅表化问题。这非但未能对现实实践及其观念中的物化和短期化问题给予清醒的反思和深入的剖析,反而起到了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在指出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或不足之后,对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和方法论的含义及其统一,从人的存在的历史性角度做出了诠释,突出地强调了无论对于我们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实践而言,都应确立一种富有张力的思想和一种长远的眼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的现代出场或当代展开,离不开圈子内的“提高”,也离不开圈子外的“普及”。就圈子内的“提高”而言,倘若能够在问题向度、诠释向度、实践向度、自我向度上做足功夫,抑或在中医哲学、茶道哲学、养生哲学、艺术哲学上另辟蹊径,我们无疑可以期待中国哲学在现当代背景下达致长足进展。就圈子外的“普及”而言,如果我们不仅仅只是追求“灰身灭智”的小乘逍遥,而是同时吁求“普度众生”的大乘关切,那么,哲学家的“哲学”究竟如何关联着人民的“生活”,就该得到中国哲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