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英 《求是学刊》2006,33(4):33-37
德勒兹的政治哲学是建立在差异哲学基础上的,他与伽塔里对“欲望”所作的政治分析,是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的最高成就之一。通过阐明精神分析的俄狄浦斯情结和精神病是一种准则化和区隔化,而欲望的流动、生产则是解区隔化和解准则化,德勒兹等人最终建立了一种“精神分裂分析”理论,以取代“精神分析”理论;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新的认识: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从欲望生产转向欲望压抑、从解区隔化转向再区隔化、从解准则化转向再准则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欲望在西方传统思想中一直被理解为匮乏或缺失,是一种不完善的表现,尤其在精神分析中,欲望受到强烈的压抑和否定.德勒兹极力批判这种具有唯心主义性质的传统欲望观,提倡一种积极的欲望观.他认为,欲望不是消极的力量,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具有生产性和建设性.在这个意义上,欲望不但不应受到压抑,而且应得到自由和充分的表达.德勒兹的欲望观是一种后现代的唯物主义欲望观.  相似文献   

3.
德鲁兹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学(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对德鲁兹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学作初步的介绍和评估,其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他们对欲望的重新规定进行探讨,第二部分涉及他们对欲望在不同社会的演变,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俄狄浦斯化"的解释,第三部分则基于他们的有关论述而集中说明精神分析学与精神分裂分析学的关系以及精神分裂分析学所想象的"欲望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对德鲁兹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学作初步的介绍和评估,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他们对欲望的重新规定进行探讨;第二部分涉及他们对欲望在不同社会的演变,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伊狄浦斯化"的解释;第三部分则基于他们的有关论述而集中说明精神分析学与精神分裂分析学的关系以及精神分裂分析学所想象的"欲望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德勒兹以欲望为逻辑起点,与他的合作者加塔利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微观政治理论,开拓出了批判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全新路径。在与马克思的关系上,他和加塔利始终对马克思充满赞誉,并声称他和加塔利“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拒绝对马克思作简单的教条似的回应,通过对马克思的主体思想的大胆解构和富有新意的建构,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的同时对马克思思想展开批判,提出各种微观的政治策略,为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拓宽了新领域。可以说,在当代境遇中,开启马克思与德勒兹的思想对话,有助于我们吸收德勒兹的合理创见来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明珠 《浙江学刊》2005,(6):121-127
在法国学者勒内·基拉尔看来,欲望并非直线性地指向客体,而更多是对他者欲望的摹仿.藉此出发,基拉尔构建起一个以"摹仿"、"介体"概念为核心的欲望分析模式,通过分析伟大小说家笔下的人性和社会真实,将文学和社会历史政治的研究连接起来,把"摹仿的欲望"推衍至对人类生活各个层面的观察.在他看来,"欲望的介体"呈现了启蒙以来自由平等承诺下个体间欲望冲撞的必然处境;秉持自发自主欲望的幻觉,造就了现代社会在诸多层面上虚假不实的浪漫主义态度;摹仿性的欲望加剧了种种现代性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各国青春电影的影像表达中,青春期的性与欲望成为共同的文化关注和生命关切.在青春电影的文化谱系中,青春期性与欲望往往被本质化为青春生命的文化承载和表征策略.本文以日本青春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太阳族电影"、大岛渚和若松孝二等人电影的分析,剖析其表达青春期性与欲望的基本方式,指出青春期欲望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娱玉 《学术交流》2023,(2):165-181
在解构思潮中,理论家几乎达成了一个共识:话语是由一系列符号编制成的网络,话语与知识、权力裹挟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生产机器,但文学不同,文学可以通过人物的变形、语言的增殖冲破话语的防线,动摇逻格斯的掌控,释放未知的潜能。德勒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探寻并发现了文学的增殖功能和逃逸潜能:普鲁斯特通过人物的复数化、叙事者的游离化将文学从单一独白变为多声部喧哗,由此德勒兹显示出与传统背离的哲学思想和全新的认知模式,他用繁复体代替同一性、拟像反对表象,将传统哲学建构的“一”的世界翻转为“多”的集合,从而探索一个肯定差异、发现多元和不断增殖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王云鹏 《创新》2013,(2):14-17
欲望原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给人的发展带来源动力。然而,对欲望的过度发掘,却可能给人带来痛苦和灾难。在当代,面对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与冲突,需要从人的主体性角度进行反省,对欲望进行合理的范导,这是重建合理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孙桂芝 《创新》2011,5(4):105-107,136
1850年问世的《红字》以及一个多世纪后的1977年面世的《荆棘鸟》可谓神父爱情悲剧的孪生篇章。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在欲望中的不同选择导致不同人格存在:在欲望中沉沦的邪恶者、在欲望中迷失的可悲者以及在欲望中自我救赎的坚守者。可以说作品中关于欲望与选择以及人性内在关联的深刻阐释使这两部小说具备了文学艺术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的社会欲望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某种目标的渴望与追求 ,是一种膨胀了的社会需要。在一定时期 ,社会欲望的发展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社会欲望失控与社会行为失范有内在联系。人的社会欲望失控已成为社会行为失范的重要社会根源。调控和引导人的社会欲望的手段是 :反对享乐主义 ,提倡节欲文化 ;引导合理消费 ,鼓励创新发展 ;注重道德导向 ,加强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2.
欲望和道德的关系一直是先秦儒家哲学的一个中心议题。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荀子,他们都主张克服欲望的羁绊,塑造道德的人格。然而在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上,他们持有不同的立场。孟子主张通过"寡欲""养气""立志"的内在方式来实现对于欲望的克服和道德良知的发展;荀子则主张通过学习"礼法"的外在努力来充实"义",使之成为克服和疏导欲望和情感的道德力量。相比于孟子的内在方式而言,荀子的外在方式无疑更加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儒家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3):98-100
《水浒传》能够穿越时空,以文本及影视之传播媒介博得千百年来读者与观众的厚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潜在的"造反有理"、"欲望有罪"的两大逻辑。因"造反"而奢杀的快意恩仇行为,令人痛快淋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感官与视觉的享受;对逾礼、出墙行为女性的残杀,是复仇心理的满足,是对人类情感的亵渎与挑战。"造反有理"与"欲望有罪"皆有悖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并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美好宗旨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4.
张洪杰 《学术交流》2012,(12):205-207
新历史小说的产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的转型,文化语境发生变化后,作家为了摆脱政治对文学的规范,以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重新陈述历史,继而达到改写、解构或颠覆被既往话语赋予了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的目的。新历史小说正是通过欲望本身的随意性与非理性,有效地将历史主义所依赖的理性信仰进一步否定,使人类的欲望成为历史叙事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5.
易乐 《探求》2005,(1):71-74
广告用最生动、最鲜明的符号话码诠释了后现代"形象"文化的特征.首先通过对广告形象的初窥,我们观望到了它漂浮的形象空间;其次,经过深层离析,我们发现了在这个空间背后掩藏着的是广告形而上的欲望言说;再次,我们通过它的欲望诱发机制洞察到了广告形象的社会话语控制权力与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而这正是潜藏在广告背后真正值得反思与警醒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伪欲望理论是拉康哲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拉康否定了弗洛伊德的生理主义的欲望概念,提出了独特的需要——需求——欲望的分层理论,拉康特别突出了一种以无为对象的不可能的欲望。同时,拉康提出的大写他者的欲望逻辑是阉割式的不可能,这却是欲望最真的内驱力。人的欲望总是他者欲望的欲望,因此,个人主体之“要”永远是伪“我要”。  相似文献   

17.
继大卫.哈维和亨利.列斐伏尔选择从空间的社会性入手来看待其发展过程及在当代社会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后,德勒兹和加塔利也在哲学与地理学之间作了一个有机的嫁接,创造出了一个他认为是"块茎"结构的理论构架。这一构架提供了一种以虚拟力量形式存在的、无法穷尽的空间。该空间不仅仅是对传统的欧几里得几何式空间的挑战,更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兼顾了在空间生产过程中的能动性与物质性构架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了对哈维和列斐伏尔的超越。在他们那里,通过游牧而完成的空间生产不但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要素之一,反而抵御了强大的资本逻辑的整合作用。这种生产使得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本身获得了活力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18.
作者指出,心理小说的创作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探索,拓展了心理小说的表现内容与技巧,描写人物无意识激情和隐蔽的性心理,构成了精神分析心理小说的显著特征。本文认为,劳伦斯是一个赋于精神分析以血肉之躯的心理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对性欲与文明相冲突的困境深感兴趣,却并非弗洛依德主义的翻版。作为对弗氏学说的反拨,劳伦斯更关注欲望、激情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对无意识本能欲望的压抑。探寻通向“完整的人”的途径,是劳伦斯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益蔓延的"污"文化,人们的意见莫衷一是.它是对立于官方文化的民间文化狂欢?还是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堕落?由这两种声音延伸出大为欣赏并听之任之,抑或是惊恐不已而力主管制的差异姿态.然从景观批判维度而言,市场机制及媒介宣扬潜移默化中塑形的身体景观引动了欲望阀门的松懈与下调,乃是"污"文化的总污头,网民在私人媒体中自发的污词创造与传播则成为推波助澜的重要浊支.鉴于源头的媚俗及支流的浅薄,推行去"污"文化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早期章回小说 ,尤其是历史传奇 ,是史书与说话共同的产物 ,它不仅摹写了元末明初市民重构历史秩序的欲望 ,同时也糅入了元末明初以来文人对重建历史秩序的理性思考。但理性与欲望之间的内在张力 ,又直接体现出章回小说内部有关个体 (“自我”)思考的悲剧性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