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诉与非诉的衔接、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互动是和谐社会法制建构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诉调对接应正视人民调解多元化产生的类型差异,有针对性地建构支持型、监督型和整合型等多元互动模式,以使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双赢共生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ADR制度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较为盛行的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该机制在实践运作中具有诉讼不可替代的优势,从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视角,以ADR的内在理性价值为核心,客观分析当今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内在缺陷,提出完善其构建模式之举措.  相似文献   

3.
仲裁程序中的调解是我国《仲裁法》所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我国仲裁机构的一贯做法。在深圳医患纠纷仲裁院已受理的医事纠纷案件中,大约2/3通过调解结案,所有调解结果均顺利履行。仲裁庭选择调解结案有助于化解医患矛盾,且当事人对调解协议中确定的义务自动履行的可能性明显加大、需要借助法院强制执行的可能性缩小。通过对医事仲裁中的调解与不收任何费用的人民调解进行相同与差异性的比较得出院在新近推出的两种医患纠纷处理方式中,仲裁优于人民调解。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其强大功能,为人民群众所称道.然而当前它也面临着诸如功能错位,解决纠纷能力相对下降,调解人员法律素质偏低,带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专门法律规范层次低且存在冲突,经费拮据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应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观念更新,提高人民调解制度的立法层次,积极推进人民调解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切实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与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以进一步增强人民调解制度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以程序运行为中心,人民调解协议之司法确认程序应当明确定位为非讼程序;程序启动后应当否认一方当事人的撤回权;审理形式以书面审理为主;审查方式则以形式审查为主;确认期限的重点则在于保障法定期限获得良好的执行.  相似文献   

6.
民间调解不仅能缓解地方诉讼压力、减少讼累,而且有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清末民初,在民间社会的主动探求与官方引导的合力作用下,民间调解由自发和无序逐步开始了程序化、制度化,并由县城逐步向乡场等更低层社会组织渗透与扩展,最终成为基层社会一种稳定的民事管理机制.考察清末民初民间调解秩序的"实践历史"及发展动力,对于完善当下社会协调机制,尤其是基层社会的自治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康磊 《理论界》2006,(8):113-114
民间的私下调解在当下仍大量地存在着,其存在有着种种的原因。这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场所选择,常常是以调解人牵头,纠纷双方及其他参与调解的人参加的筵席。虽然不能说所有的民间调解都以筵席作为平台,但不容否认的是,利用筵席(或有其他的称谓)的民间调解往往会出现较好的结果。这一地点的选择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体现了民间调解独有的美感和其剧场化的要求。其原因何在,是一个有趣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间调解在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中曾起到重要作用.但受体制缺陷和“诉讼至上”等因素影响,民间调解的空间被挤压,功能被弱化.随着“诉讼爆炸”和人民调解制度“乏力”等影响,学界和社会公众开始重视包括民间调解在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必要对其在实践中的运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制度最核心的价值结构表现为秩序价值、运行价值和目的价值。自由与平等是人民调解制度的秩序价值,效率与效益是人民调解制度的运行价值,和谐与理性是人民调解制度的目的价值。独特的文化背景因素使人民调解制度在解决民间纠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充分显示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何斌  伍艳 《南方论刊》2013,(5):35-37,31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在处理农村民间纠纷、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方面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人民调解已经成为构建农村司法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阐述人民调解制度的起源和特征入手,结合《人民调解法》的规定,探讨现行农村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欠薪问题发生后,建立有效渠道促使当事人通过调解处理纷争,对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具有重要价值。考察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比较我国台湾地区调解制度,可为完善我国调解制度提供有益素材。切实让当事人参与调解并尊重当事人的能动性,合理吸收强制调解程序,提高调解制度的功效,是我国调解制度改革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可否调解,受制于"行政权不得处分"原理。随着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行政权在行政管理中已广泛出现合作、协商形式处分行政权,行政诉讼以调解方式处分行政权的科学性不但大量出现在相关的理论研究中,也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调解理论的日趋成熟和社会的期盼,定会成为一项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论非讼调解与诉讼机制的衔接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兰  陈兵 《理论界》2006,(10):66-68
作为我国现行调解制度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非讼调解和法院调解,因制度设计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及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制度优势。本文以非讼调解与诉讼机制的衔接与整合为着眼点,提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诉讼机制衔接的具体设想,并提出以当前的司法改革为契机,设立法院附设调解,使之与诉讼机制合理衔接与整合,由此形成制度化的非讼调解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人民调解是除诉讼程序外,运用得最广泛、最成功,并深受广大群众和基层社会欢迎的一种民间纠纷解决途径和社区服务方式。但由于立法的缺失,人民调解还没有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这就造成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因此,必须制订《人民调解法》,明确人民调解组织的地位和性质、调解协议的效力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人民调解法>的颁布与即将实施使得该制度更加备受关注.在新的立法背景下研究该制度的基本理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有利于促进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康枫翔 《理论界》2012,(2):63-66
荷兰的调解制度主要受美国和英国ADR发展的影响,于1993年设立的荷兰调解协会是一个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非赢利机构,相关法律规定了调解的原则、程序、调解员的行为和纪律准则等。荷兰调解协会在自愿、平等、效率和保密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行政调解制度,对于荷兰的纠纷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特点为:对调解人员的严格选拔和纪律要求、注重机构和人员的中立性、调解范围广泛(包括家庭、劳动、商业和行政纠纷等)。  相似文献   

17.
杨梅  张放 《理论界》2012,(8):61-64
笔者通过对调解制度的产生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对调解制度的改造及改革开放后调解制度的发展,来分析中国民间调解制度的历史演变。我们相信人民调解制度在充分汲取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的丰富营养后,会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是我国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在此通过对天津市东丽区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发现,人民调解具有司法调解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机构设置、人员建设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我们需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性质的认识,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调解制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调解制度的形式、调解制度的特点、调解制度的局限性等方面作了简要论述,以明了调解制度的利弊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社区调解是我国的基层纠纷解决制度,也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预防和解决纠纷、鼓励居民自治以及构建和谐社区这三大功能。然而实践中社区调解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产生了过度行政化和居民信任度低等问题。对此,社区调解制度可以借鉴社会治理自治、德治和法治“三治结合”的机制,重新梳理社区调解的功能和定位,通过疏通民主参与渠道等方式,优化和建构社区调解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