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文学创作述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世纪最后几年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文学也悄然兴起。从聊天室、BBS站出现一些富有文学情趣的文字开始 ,经过众多文学网站、个人主页、电子文学刊物的推波助澜 ,使得网络文学的存在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流行文学现象 ,网络文学的存在价值、生存环境 ,以及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走向 ,它对传统纸介质文学、传统印刷出版业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评判标准和前景等问题 ,正在受到关注。文章对此类探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网络超文本技术不仅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而且形成了对文学创作和思维方式、文学认知与阅读体验的不可避免的改变。超文本网络文学作为最具网络特征的网络文学形态,充分显示了它与传统纸媒体文学不同的诸多特点。本文力图疏理超文本网络文学的简短的发展历程,并阐明它与传统文学相较之下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3.
汉末魏晋时代发生的纸简替代是文学传播史上具有技术革命意义的事件。纸作为传播介质相比较于简帛具有巨大的传播优势,而《文心雕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文论著作并体现那一时期文人丰富的文学传播观念。以第一卷为例,刘勰对于文学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传播效果诸环节,均提出了十分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说:"我以为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没有比纸和印刷的发明更重要的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纸和印刷》序)雕版印刷始自晚唐,入宋后取得迅速发展,对于宋代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学也由于这一技术上的变革受益良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宋代印刷术研究和宋代文学研究长期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而对二者间的密切联系,除了只言片语外,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今苏勇强博士迎难而上,广搜博览、条分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变化着的文学、艺术则以独具的审美方式 ,积极地作用了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深化其艺术意蕴 ,提升其审美境界从而形成多元共生、悖立与互动的新文艺格局。可见 ,只有立足文艺变革实践 ,洞悉文艺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透过文学生存困窘的种种现象 ,窥探其发展的内在潜质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发展,对于当代中国生态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将西方文化思潮与当代中国生态文学演进进行对照性阐释,既可以分析文学生态化趋势与当代中国生态文学格局的建立、精神资源的汲取及其审美特征的形成的内在关联,又可以揭示出中国作家对于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理解状态、接受途径、改造方式及其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各种激进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内忧外患,中国文学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启蒙"与"救亡"的时代要求,表现在文学上功利色彩日益浓重,意识形态的规约抑制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文学工具化的理论削弱了文学自足性的价值,战争环境下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对文学的价值判断,忽视了对文学的审美要求,造成对作家及作品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评价方式。一元化的评价标准限制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报纸新闻写作中暗含着不容忽视的文学审美追求。普利策新闻奖获奖文本中凸显出来的文学审美因素至少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印刷媒体扬长避短的必然选择、现代受众接受心理的客观需要、新闻文体源自文学的历史渊源、报纸推进深度报道的现实机制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的兴盛使当下中国文学场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文学场内新的秩序规范却尚未建立。修改后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将网络文学纳入评奖范围,目的是将这一新兴的文学形态整合到既定的文学秩序之中。评奖条例的修订意味着网络文学影响的扩大与地位的提高,但由于其评奖程序设置了诸多把关人,遵循印刷文学的游戏规则,并且评奖标准体现了主流审美原则与精英审美意识的优势地位,因此客观上限制了网络文学获奖的可能性。要有效地加强鲁迅文学奖对网络文学的引导,设立网络文学专项奖或许是未来较为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以磁、光、电为介质的电子期刊的问世 ,打破了以纸为介质的传统印刷型期刊一统天下的局面 ,给高校图书馆的期刊收藏和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期刊以其传递速度快、信息扩展性强、检索速度快、检索途径多、资源共享性高等优势 ,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那么 ,印刷型期刊会不会消亡 ?高校图书馆在面临经费有限与资源无限的矛盾时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本文拟结合工作实际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与荒唐、荒谬不同,荒诞不仅是一种叙事、虚构方式,还是一个审美范畴。正是这一根本属性使荒诞在古往今来的文艺创作中成为与写实、浪漫、象征等齐头并进、互渗互补的基本创作美学类型之一。荒诞的主要艺术形态一为于写实性的荒唐里有所隐含,二为在极致化的浪漫中生成意蕴,三为与象征主义结缘而使书写更趋向哲理化;1990年代后在中国,又出现了以文学经典的重构来承载题旨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灾难是文学永恒的母题,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灾难的爆发,都会或隐或显地促进文学创作。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发展为席卷全球的疫情,成为新世纪以来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灾难。面对复杂的“问题化”现实,我们不仅为文学在此刻重返现实、介入现实而感到庆幸,更重要的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观照灾难文学书写传统,思考灾难书写如何在兼顾审美性的同时把握好个体创伤、集体经验和认同构建这三个重要的维度,从而以诗性之思的文学语言艺术地呈现疫情与人类、社会、族群以及个体命运之间的多元隐喻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微博写作正试图成为新的文学形态,国内文论界对其研究日渐增多。微博写作中存在人文责任缺失、文本魅力不足、缺乏审美内涵和过分娱乐化等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有助于文学界客观评价微博写作活动,推动微博写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鲁迅早期的浪漫主义美学观念,学界虽有论及,多语焉不详,或未纳入特定的历史语境。从鲁迅把浪漫主义划分为“主智”派、“罗曼”派、“知感圆满”派、“意力”派四种;从他对诗意人生的思考与追寻;“纯文学”及“文章不用之用”观点的确立;对文学的天才灵性、形象直觉性、契合自然的倡导;以及对信仰、宗教及神话象征的认同等,可以看出,鲁迅对浪漫主义美学形成相对系统的、完整的观念。由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其观念中出现启蒙功利性和纯文学审美自律性的整合,确立启蒙理性主体和维护感性自由主体的共在,构建浪漫主义理论体系和运用现代主义创作技艺的并行等矛盾现象,这需缜密地、慎重地辨析,方能趋近鲁迅美学观念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屠格涅夫不仅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而且还是一位批评大师。他立足现实,根据文学的时代使命,继承别林斯基的批评观,自觉从事文学批评活动,对文学批评的性质、功用、标准和批评家的素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俄欧文学及作家作品展开了广泛的评论,其有关的文学批评充分体现了他文学批评的美学观念和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语言研究在新时期逐渐突破以往单一的语言学研究模式,走向文体学、文艺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开放视野.以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为例,从语言学-文艺美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形式在实现文学内容的过程中具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汇集大量理论和创作资料的基础上,对聚讼纷纭的文学定义进行了清理和思考.分别从认识论、语言学、审美和创作的角度,归纳分析了既往文学定义的诸般理论偏颇.在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辨析和思考后,力图揭示目前文学定义存在的理性偏执与文学的生命感性之间的矛盾;认为,传统文学研究中定义对文学的片面性施加是人类理性对生命创造力的僭妄,这是导致文学定义致命局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龚鹏程的《文学散步》,现在仍可给文学概论的重写热提供诸多启示:一、必须明确文学概论的基本问题,去掉伪问题和多余问题;二、文学概论的撰写应具有问题意识、价值取向和生命关怀;三、文学概论的撰写应融合中西,但立足点和旨归应是中国文学传统和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19.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思潮作为观念系统是一个群体性精神结构,它贯穿于整个文学活动各个领域。创作思潮是文学思潮整体中的部分,而创作方法则是创作思潮这个部分中的部分。就理论性质而言,文学思潮概念主要是文学史范畴,创作方法属于美学范畴。在外延上,文学思潮可以包合创作方法,创作方法既可以隶属于文学思潮,又可独立于文学思潮之外而存在。  相似文献   

20.
文化权力格局的改变以及影视改编带来的传播效应和经济效应,使印制出版与改编"触电"同时成为文学写作设定的目标。"触电"的追求将文学审美引向影视化、市场化,消解了文学创作的单纯和自律,改变了文学艺术的个性气质和文体特征,涣散了文学形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