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记本小说,亦即日记小说。它是日记文学之一种。在日记文学园地中,它枝叶繁茂,花团锦簇,硕果累累。较早注意到这一文学现象,并予以初步分析论证的,是郁达夫。1927年6月,他发表了论文:《日记文学》,1935年6月,他为其《达夫日记集》的出版,写了“代序”:《再谈日记》。其主要论点是:“日记文学,是文学里的一个核心,是正统文学以外的一个宝藏。”“小说家在初期习作的时候,用日记体裁来写的时候,其成功的可能性,比用旁的体裁来写更多一点。”因为“在日记里,无论什么话,什么幻想,什么不近人情的事情,全可以自由自在地记叙下来,人家不会说你在说谎,不会说你在做小说”,因此要提倡日记文学了。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魅力的优秀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 都以感情丰富、浓郁,笔触细腻、婉转,心理刻画极为细密周到而见长。抛开写作技巧不谈 ,单是作品中的性爱主题,就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虽然五四运动给长期压抑 保守的文坛注入了解放思想的强心针,但面对郁达夫从《沉沦》开始的一系列与性苦闷紧密 相关的作品,中国大众和中国文坛还是有些思想准备不足。一时间叫好声和叫骂声交错起 伏,然而诸如“色情”、“下流”、“淫秽”的批评不但没有吓倒瘦小病弱的郁达夫,反而 促使他写出了更多涉及性爱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七年夏天,我在《光明日报》《文学》副刊发表了一篇短文,题为《“秦王”辨》,批判“四人帮”。“四人帮”把李贺归到“法家”,论证之一,即《秦王饮酒》歌颂了秦始皇。文章主要驳这一点,并提出“秦王”当指唐太宗李世民。一位同志看了以后说,《秦王饮酒》是否写秦始皇,这是学术问题,可以讨论。文章却把它和“四人帮”挂在一起,作为批判文章来写,这不是商讨问题的态度,弄得不好,就流于简单化和主观武断。我听了觉得说得对。但文  相似文献   

4.
法朗士曾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对此,创造社的元老之一郁达夫曾明确表示同意,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宣传这一观点。他说”“真正的文艺作品,总有一点作家的个性和艺术的骨气在内的。”在郁达夫看来,强调“自叙”,其意一是认为创作须重亲身体验,二是艺术中的个性极端重要。而他所谓的个性,又是指Individuality(个人性)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与佐藤春夫马伟业“五四”时期,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刚一面世,便令人惊讶不已,就连他的留日同学都不无迷惑地说“中国哪有这一种体裁?”①此后他的创作的每次变化,都使人频生困惑。从抒情的《沉沦》到写实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再到荒诞的《十三夜》,人们很...  相似文献   

6.
编辑先生: 方念祖确实不是我方家子孙,有家谱为证。我写的《我为伯公方伯谦鸣冤》一文中,已有说明(见《日本研究》1988年第2期)。据说方念祖是广东人,不是福建福州人。我看过戚其章先生写的《方伯谦被杀是一桩冤案吗?——与季平子同志商榷》一文,文章说“方念祖是方伯谦的嫡孙,念祖者,念念不忘其祖也”,这是错误的。方念祖不是我方家人。  相似文献   

7.
象“五四”前后的许多其他作家一样,外国文学哺育了郁达夫的创作。其中尤其明显的是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和日本的“私小说”。卢梭所主张的“返回自然”,就是要返回人的自然本性,就是对“自我”的肯定。郁达夫称颂卢梭为“大自然的骄子”,赞扬他“称许本性的善处”,“比那一个都要猛烈,比那一个都能彻底”,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怎么也掩没不下去的影响”。只要想想他在日本高等学校四年里所读的近千部外国作品中,很多就是德国、法国、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就不难理解欧洲  相似文献   

8.
<正> 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嘟、嘟、嘟”地响起来,彭真连忙抓起话筒:“不错,是我!什么?今天的《文汇报》上发表了批判吴晗《海瑞罢官》的文章?是谁写的?姚文元?他是什么人?”对方在电话里叽哩咕噜说了半天,彭真握听筒的手心都冒出汗来了。他把电话放下,气得连连摇头,一屁股坐到椅子里。他妈的,这纯粹是对北京市委的突然袭击和阴谋活动!究竟是什么人搞的,一定得查清!半晌,他才想起什么,重新拿起电话,接通了邓拓的办公室:“喂,邓拓同志吗?给我找一张今天的《文汇报》,马上到我办公室来。”  相似文献   

9.
中年郭敬明     
曾经,他说在买奢侈品时,都“带着一股恨意”。现在,他对成功的定义少了些狠劲,而不是单单提钱:“我真的是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我做得很好,很成功,名利会随之而来,这是对你业绩的肯定。 ”美国《时代》周刊10年前评价刚刚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的刘翔:“他代表所有亚洲人都引以为豪的品质:对成功纯粹而执着的追求。”如果刘翔因为这点大受赞美,那么郭敬明没道理在做到同一点时却饱受责难。  相似文献   

10.
我这里说的“心灵结构艺术”,不是指一般意义上运用心理描写去划刻人物,也不是指那种不凭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而籍心理情感的变化去结构作品的技法,而是指情节小说中作家在组织故事和描写人物时所渗透的情绪活动和内心情愫的特殊表现,简言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艺术家的“匠心”。茅盾在《〈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一文中,介绍吴宓对《子夜》的评论,在称赞他“看书真也细心竟能领会此非闲笔”等等以后,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1.
《社会》杂志1986年第2期刊登了坚毅的文章《谈东方式的妒忌》,将妒忌分为“东方式的妒忌”和“西方式的妒忌”两种,在分述了两种妒忌特征之后,大谈“东方式妒忌”的害处,相比之下,给人的感觉就是“西方式妒忌”比“东方式妒忌”好。读后,笔者不敢轻易苟同。《辞海》上说,嫉妒就是妒忌。妒忌是一种不健康的道德情感,是无知的畸形儿。黑格尔说过,“嫉妒便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的反感”。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唾弃这种恶劣品质。妒忌并无国度之别,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其意都相同。可是坚毅在其文中说什么“‘西方式的妒忌’的主要特征是你好,我比你还要好’”,此意即,西方人妒忌别人的成功,并不是打击、压制他,而是怎样赶超他;而“东方式的妒忌”的特点却是“我行,可不能让你和我一样行”;“我行,可不能让你比我更行”;“我不行,也要让你不行”。此意即,东方人看到别人的成功就眼红起来,不是想凭自己的努力赶超他,而是想压制他。言下之意,似乎西方的月亮比东方圆。此论颇为新鲜,目前在我国很有市场。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2.
这篇评介法国当代著名小说作家克劳德·西蒙的文章发表于西德《法兰克福杂志》1979年第3期。西蒙是法国“新小说”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是去解释世界,而是描写世界“本身”,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是把“现在是怎样的”“翻译”成语言和文字。他常采取回忆的手法,在回忆中用一般现在时叙述,他的自传体小说《在佛兰德大道上》就是典型代表作,这部作品被称为是“现代记忆小说”。“新小说”派的作品,一般比较晦涩难懂,在大多数作品中,作者都是以一位几乎毫无个性的人物,即所谓的“反中心人物”(Antihelden)为媒介,罗列一系列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勾画出“人类的一般历史”,使读者看到人类毫无意义的生息明灭。西蒙还反对作家带有政治倾向,主张描写“自我”。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虹 《日本研究》2003,(2):67-71
创作于 1 0世纪初的《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物语文学 ,被称为“故事的始祖”。故事写一位伐竹翁在竹心中取到一个美貌的小女孩 ,经 3个月就长大成人 ,取名“辉夜姬”。 5个贵族子弟向她求婚 ,她答应嫁给能寻得她喜爱的宝物的人 ,可是这些求婚者都遭到失败。这时天皇想凭借权势来强娶她 ,同样遭到辉夜姬的拒绝。辉夜姬在这些凡夫俗子茫然失措之中突然升天。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于昭和初年 ,曾认为《竹取物语》是“反映时代的作品 ,其结尾部分是固定的民间传说 ,5个贵族公子的求婚过程是作者自由发挥的空间”1。后来 ,《竹取物语》…  相似文献   

14.
说起苏东坡,人们都称道他是文学艺术上的全才,其实他还精通医药,这从他的文章、信札和别人的笔记以及《苏沈良方》一书中,可以找到不少材料。《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子部五·医学类》:“二人(苏轼、沈括)皆不医名,而皆能通医理。”但在“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的封建社会里,士大夫辈对医药一行是不屑为之的。苏轼精医术除个人爱好外,主要原因是他在仕途上一再受贬谪,接近下层人士,同情人民疾苦,因而留意于“卧者使之起”、“鬼门转其足”的“歧黄”之术,诚如明刻本《苏沈内翰良方》序所称,这是“坡老之隐抱”。据记载,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五年来杭州任知州,是年杭州瘟疫流传,他献出早年得之于四川隐  相似文献   

15.
(一)六十多年的争论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苏联著名作家,他先后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列宁奖金、诺贝尔文学奖金等多种国内外的奖赏和荣誉称号。在当今世界文坛上,很少有人享有他那样大的荣誉,同时也很少有人遭到他那么多的非议。从1928年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的第一部发表以来,对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就开始了争论:有人说肖洛霍夫是“剽窃者”,《静静的顿河》根本不是他写的;有更多的人赞颂肖洛霍夫是“难得的天才”,是一位“非同凡响、独树一帜的艺术大师”。同时,对肖洛霍夫是哪一阶级的作家,对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说到狂人,马上会令人想起鲁迅的《狂人日记》,如果我们不是孤立地看待这一作品,而是将它放到鲁迅作品的系列中,同其它艺术形象进行比较,就能发现,鲁迅创造的这第一篇白话小说对他日后的艺术实践有一定影响。事实上,鲁迅不止创造过一个狂人,他创造的其它艺术形象也有“狂”的特征。如《长明灯》中的疯子,显然也是个狂人。再如《孤独者》中的魏连,亦不乏狂气。通常,论及狂人,大都只注意到狂人形象,对鲁迅的其它作品与狂人的联系有所忽视;并且在论述中,每每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来作解释。确实,果戈理的作品和鲁迅的《狂人日记》有一系列相似之处。比如,两篇作品皆为日记体,都写了一个佣人和狗。鲁迅的狂人看见赵家的狗,怀疑它和主人同谋要吃人,果戈理的狂人听到“狗作人言”,以为狗是“超群绝伦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7.
刘立善 《日本研究》2004,11(4):51-56
白桦派骁将志贺直哉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有“小说之神”之誉。郁达夫称赞志贺的文学“文字精练绝伦 ,在日本文坛上所占的地位 ,大可比得中国的鲁迅。”1 他的一些代表作 ,对郭沫若、郁达夫等中国现代作家产生过积极影响。志贺文学的顶峰 ,是他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鉴于志贺的文学特质 ,《暗夜行路》可谓是一部志贺本人精神生活发展变化史。  笔者认为 ,从本质上解剖《暗夜行路》,既是探究志贺文学的奥秘及其心灵生活历史 ,也是索解白桦派文学乃至日本近代文学的人文意蕴和人性感受的关键。一、《暗夜行路》的创作过程  在日本近代文坛…  相似文献   

18.
中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二期王鹏令同志《论中介》一文,很受启发。我完全赞同他提出的“统一物内部非本质差别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对立而之间中介环节存在的普遍性,决定了对立的相对性”这个论点。但是我认为关于中介理论的内容、客观根据和它的现实意义,还有必要进一步展开来加以说明。为此,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 ,男性形象不如女性形象那样引人注目 ,似乎是女性美的光彩将男性遮蔽了 ,以至于男性角色常常被视为一个陪衬 ,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似乎川端康成自己也有这样的看法。在谈到《雪国》中的岛村时他说 :“我想说他不过是塑造驹子的一个道具而已”。1对于《千只鹤》中的菊治 ,评论者也有类似看法 :“菊治象一个空洞 ,作品中其他人、风物穿过这个空洞才使他有了生气 ,甚至可以说 ,他不过是个道具而已。”2然而 ,当我们按照性别把他的人物分成男女两个系列 ,来探悉他们 (她们 )在小说叙述中各自的位置、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时便…  相似文献   

20.
郑绩 《浙江学刊》2007,(2):56-61
郁达夫的作品素以抒写自身而名,他本人也认为文学作品都是本人的自叙传。因此在郁达夫研究领域中,精神分析,尤其症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因此常常被用来互相印证。然而郁达夫对于文学是自叙的看法,从另一个角度也证实了他在文学与现实中的双重自我构想,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在于互相构建。而这种文学与自身的重构,正是出于文学与社会对现代性实现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