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探究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验证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通过309份有效问卷,采用多元回归和Bootstrap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差错管理氛围与越轨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心理安全感在差错管理氛围与越轨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应在内部建立良好的差错管理氛围,应重视提高员工的创新自我效能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应密切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增强员工的心理安全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12名企业员工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中国情境下仁慈领导、德行领导和威权领导3种家长式领导型态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直接、交互和中介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仁慈领导、德行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皆有显著正向影响,威权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德行领导与仁慈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交互作用;心理授权在仁慈领导、德行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威权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马吟秋  席猛  许勤  赵曙明 《管理学报》2017,(8):1153-1161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采用来自307家企业的1 912份员工问卷数据,研究了辱虐管理影响下属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心理认知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发现,辱虐管理对员工反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心理契约破裂中介了辱虐管理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员工的自我建构调节了辱虐管理与心理契约破裂和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理解辱虐管理对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从道德效力的视角探究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SRHRM)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关注了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伦理型领导的调节作用。本文以320名员工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SRHRM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相关;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在SRHRM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伦理型领导能够增强SRHRM与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间的正向关系;伦理型领导正向调节SRHRM通过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还为企业降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既有文献中,基于身体、社交或者道德的不洁工作大多以集合的形式出现,鲜有学者对单一类型的不洁工作进行针对性实证研究,因此从事基于道德的不洁工作对员工的影响尚未获得系统关注和探讨.本研究围绕道德净化理论及道德内隐理论,探讨了基于道德的不洁工作感知对员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以来自湖北省的一家烟草企业的487名员工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员工的内疚感和道德信誉损失中介了基于道德的不洁工作感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2)道德内隐信念对基于道德的不洁工作感知通过内疚感、道德信誉损失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间接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最后本文也探讨了研究结果的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弘钰  赵迪 《管理学报》2023,(4):521-529
基于事件系统理论,通过296对新员工-领导的两阶段配对数据,探究了越轨创新失败事件关键性对新员工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越轨创新失败事件关键性正向作用新员工的创新绩效,对失败任务的反思学习在越轨创新失败事件关键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协同多样性氛围感知不仅能强化越轨创新失败事件关键性与对失败任务的反思学习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正向调节对失败任务的反思学习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组织支持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已经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但是它与员工工作行为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在全国不同地区调查的721份样本,本文实证研究了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感影响员工工作行为中的作用。研究结论是:组织支持感和心理资本能对员工工作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感对员工角色内行为和缺勤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组织支持感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资源保存理论基础上,探讨职业高原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以及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和工作嵌入的调节作用。对319份两阶段追踪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职业高原对员工反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倦怠在职业高原与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作嵌入正向调节职业高原与工作倦怠间的关系,也正向调节员工工作倦怠在职业高原和反生产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工作嵌入水平越高,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以280名新生代员工为调查对象,本文探讨差序式领导对新生代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同时也验证了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与组织结构有机性、雇佣关系氛围的双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桂平 《管理科学》2016,29(4):104-114
员工在工作场所从事非伦理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有利于自己,也可能是为了报复或伤害组织和同事。根据这一逻辑,已有研究就职场排斥诱发的员工非伦理行为都是建立在利己动机的假设基础之上,而对于员工的利组织动机的非伦理行为研究不足。实际上,面对职场排斥,员工很可能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对人际关系进行主动修复,其中从事亲组织性质的非伦理行为就是一个重要的修复行为。基于道德自我调节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以道德推脱为中介变量,以组织认同为调节变量,检验职场排斥对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内在影响机理。采用SPSS 18.0和AMOS 18.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上下级配对调查的方式,收集来自武汉和上海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的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道德推脱在职场排斥与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组织认同在职场排斥与道德推脱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4)组织认同在职场排斥与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理论界较为忽视的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检验了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发生机制和高度的组织认同的调节效应,证明员工在遭遇职场排斥时通过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来应对是一个重要的理性选择,组织认同度较高的员工在面对职场排斥时更容易发生道德推脱问题和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验证了组织认同的"阴暗面"。研究结论为组织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权变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提醒管理者警惕职场排斥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并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鼓励高组织认同的员工采取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回报组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34家企业的60名主管和366名员工为研究对象,讨论内源性和外源性时间压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和敌意归因偏差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源性时间压力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外源性时间压力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心理距离中介了时间压力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敌意归因偏差调节了外源性时间压力与心理距离之间的关系,并调节了外源性时间压力通过心理距离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但对内源性时间压力和心理距离以及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本文从调节员工时间压力、重视员工与组织间心理距离和有效利用敌意归因偏差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卢俊婷  刘畅  陈畅 《管理评论》2023,(10):228-236
员工不道德行为通常会对组织发展造成一定危害。目前有关不道德行为成因的研究主要从领导行为、组织氛围等角度进行分析,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员工声誉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与道德许可理论,探讨助人声誉通过心理特权和道德意识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过程。通过进行多时段问卷调查,收集到391份有效匹配问卷,数据分析发现:(1)助人声誉正向影响道德意识。(2)助人声誉通过增强道德意识减少不道德行为。(3)助人声誉正向影响心理特权。(4)助人声誉通过增加心理特权促进不道德行为。本文验证了助人声誉对员工影响的两面性,打破了声誉对员工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13.
彭茜  庄贵军  岑成德 《管理学报》2009,6(7):930-938
以组织行为和管理理论中关于群体内聚力的讨论为基础,实证探讨了中国酒店企业中,领导行为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对群体内聚力的影响,以及群体内聚力与员工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际关系、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和体恤支持型领导行为会正向影响群体内聚力,但创新适应型领导行为对群体内聚力的影响不显著;群体内聚力对员工工作满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群体内聚力对于人际关系和员工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和员工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有完全的中介作用,对于体恤支持型领导行为和员工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有部分的中介作用,但对于创新适应型领导行为和员工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却无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个体-环境匹配理论,采用多项式回归、响应面分析和块变量分析方法,对302份领导和下属的配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领导-员工创造力的评价匹配对越轨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评价一致性情况下,“创造力员工自评高-创造力领导他评高”要比“创造力员工自评低-创造力领导他评低”更能激发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在评价不一致性情况下,“创造力员工自评高-创造力领导他评低”要比“创造力员工自评低-创造力领导他评高”更能激发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工作自主性在领导-员工创造力评价匹配对越轨创新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差序氛围感知正向调节工作自主性与越轨创新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以知识共享行为为中介变量、以创新自我效能感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探索职场友谊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从实证分析可知:职场友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在职场友谊和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路径中,知识共享行为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创新自我效能感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劳动关系理论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对237份问卷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的反生产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员工需求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指向的反生产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需求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人际指向的反生产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心理契约破裂负向调节员工需求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并在整个模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问卷调查30家公司1 133名员工的基础上,利用SEM探索组织道德气氛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以及主管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工具型道德气氛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而关爱型和规则型道德气氛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管信任在关爱型和规则型道德气氛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中分别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工具型道德气氛对主管信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员工创新是企业创新驱动的重要推动力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中国组织情境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员工创新行为:主动性员工创新行为和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两者所产生的创新绩效存在巨大差异。然而,现有文献对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研究不足,理论研究已经无法适应实践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员工创新行为放在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以丰富创新行为的研究内涵。本文以新兴的领导发展取向——分布式领导为切入点,引入组织支持感作为中介变量,上下级关系和价值观匹配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分布式领导对主动性-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以408名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分布式领导对主动性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对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具有负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在分布式领导与主动性-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上下级关系和价值观匹配正向调节分布式领导与组织支持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了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同时,上下级关系和价值观匹配交互调节了分布式领导与组织支持感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为解构中国创新管理实践中纷杂多样的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诠释,丰富了中国情境下的创新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9.
探析变革型领导、组织认同及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以组织认同为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为调节变量的混合模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工具软件对获取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组织认同、自我效能感及员工创新行为的得分都较高;变革型领导、组织认同及自我效能感均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变革型领导不仅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还能通过组织认同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自我效能感能显著调节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芦青  宋继文  夏长虹 《管理学报》2011,8(12):1802-1812
通过问卷调查北京地区的280名员工,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框架,从领导-员工二元关系的角度研究道德领导的影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道德领导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结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LMX在道德领导与员工工作态度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公平在道德领导与员工工作态度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