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逐步推进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在推进和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已有的模式与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提质培优的关键阶段,对高技能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实训基地建设现状,阐述职业院校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具体建设路径,以期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解决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如何搭建校企合作模式、创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促进校企高效合作、拓展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如何使全体教学人员与企业人员积极更新观念,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实现学校企业优势的互补,共同培养出实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促使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借助互联网思维,利用其优势、特点,改进目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技师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人才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担负着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使命,目前正逐步形成适应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和现代化教育体系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落实,同时能够满足新时代对于人才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分析,寻求合理有效的体系构建和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9.
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批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抓实产教融合,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文化,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打造多样化物流产教融合基地,提供更多的优质创新载体,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山东劳动技师学院积极推动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深入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精神,坚持就业导向办学理念,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围绕产业办专业,立足需求育人才,积极回应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职业价值观选择、社会需求标准获取、职业能力提升和校内完成求职等方面诉求,主动对接社会用人标准,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将就业导向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了高技能人才供需匹配度。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42%,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省劳技、学技术、就业好”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陆续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衔接配套,深化产教融合.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施思路不清晰.本文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背景,以产教融合过程为基础,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以生产过程为导向,认真总结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遵循的规律原则和课程结构,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课程体系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与新余钢铁集团产教融合开展培训基地建设为例,阐述培训基地四个对接建设思路,从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设措施,并就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15.
产教融合是激发职业教育改革活力的着力点,本文直面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困境,以探究产教融合突破为导向,基于职业培训提出四个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从多个维度阐述笔者所进行的探索与获得的研究成果,为中职学校提供可借鉴与具有实践价值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烘焙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本研究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依托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训基地和电商物流快递综合创业孵化基地,探索校企共建“校园烘焙工作坊”经营模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产、学、研、教的实践和科研平台,并逐步实现烘焙产品向商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19.
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当代高校德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特点,如教育环境和主体复杂化、教育理念和方法新型化、教育任务和要求严格化,但同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本文立足于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