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测量股票信息风险对资产定价、风险管理和市场业绩的衡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Duarte和Young模型中参数假设为常数这一缺陷,采用已有金融文献使用交易量建模消息状态概率和对称性订单流冲击概率的方法,允许Duarte和Young模型中的消息发生概率和对称性订单流冲击概率均时变,从而提出了时变信息风险测量模型,该模型可以测量日间和日内两个时间窗口的APIN和PSOS.进一步通过选取我国股市交易活跃股票的交易数据,实证比较了所建构的时变信息风险测量模型与Duarte和Young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及其对价差的解释能力.最后,实证研究了我国股市的周内信息风险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EKOP模型、VPIN模型和VWPIN模型测度了中国证券市场个股的知情交易概率,并实证检验了知情交易概率因子在资产定价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理时间和交易量加权的VWPIN模型结合了经典EKOP模型和VPIN模型的优点,可以更简单地估计个股日内任意时间窗口下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关于资产定价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之后,采用VWPIN模型估计得到的知情交易概率因子与个股收益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3.
基于VPIN指标度量沪深300成分股的知情交易程度,并检验其定价效应及其与信息不确定性的交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 VPIN可以通过提高买卖价差影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并带来显著的横截面和时序上的风险溢价; 2) VPIN对风险溢价的解释能力优于信息不确定性因子,而信息不确定性对知情交易具有同向调节作用; 3)当对个股的信息不确定性、规模、动量以及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控制后,VPIN的定价效果依然显著存在.与此同时,Fama-Macbeth分析结果还表明,VPIN与传统风险因子不存在内生性问题,也不是传统风险因子的替代变量; 4)在公司发布各类重大公告前都存在显著的异常风险溢价和异常交易量,而上述异常值可以被同步出现的异常VPIN值所解释.  相似文献   

4.
以2014年底至2015年底8次降息降准事件为自然实验,研究股市震荡中的知情交易和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降息降准公布前,开盘价收益率、每笔成交量和知情交易比例显著提高,波动率和成交笔数显著下降;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以及降息降准直接利好的银行、证券、房地产等行业的股票,其知情交易比例显著提高.进一步检验发现,降息降准公布前,每笔大单的规模和总大单数量显著提高,大单与小单的知情交易比例都显著高于正常日,且小单的知情交易比例在最后交易时段逐渐与大单接近.这些结果意味着股灾年中降息降准货币政策公布前知情交易在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隐含的信息传播途径是,资金雄厚的知情投资者首先买卖相关股票获得收益,并且知情交易在统计意义下先向其他资金雄厚的投资者扩散,随后是向中小散户扩散.  相似文献   

5.
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5年期间沪深两市个股的高频交易数据,考察了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对机构投资者交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标的股票在加入融资融券交易后,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显著上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融资融券交易能有效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并加强外部治理;而由于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为关注这两个方面,因而融资融券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标的股的机构交易占比.随后区分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并发现,融券卖空交易是更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还发现机构交易占比的上升对降低股价协同性和崩盘风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杰  刘红忠 《管理科学》2023,(8):117-132
在理性预期均衡的框架内,构建了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不确定性,得以从不确定性的全新视角在理论上揭示了股市信息不对称对股价暴跌会有正向的影响,股市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高,股价暴跌幅度便会越大,而且此正向的影响会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大而增大.本研究还以A股市场2010年—2015年的分笔高频数据为样本,计算了A股市场股票的知情交易概率,并据此实证检验了股市信息不对称对股价暴跌的影响.实证结果也表明:股市信息不对称与股价暴跌显著正相关,股市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高,股价暴跌幅度便会越大.另外还根据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数据构建了A股市场个股的不确定性指数来度量股市中的不确定性,并基于不确定性指数识别出了不确定性在股市信息不对称对股价暴跌的影响中具有放大效应,即股市中的不确定性越大,股市信息不对称对股价暴跌的影响也会越大.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对股价暴跌成因的既有认识,还为防范和化解股票市场异常波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知情交易概率的测度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订单驱动市场的知情交易概率的测度模型,并应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申报和成交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知情交易推动股票价格的变化,而不知情交易只对价格有小的冲击;好的市场质量会吸引知情交易者进场交易,但反过来知情交易会降低市场质量;知情交易概率与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主营业务增长率、前10大流通股东持有市值比例、财务杠杆比率、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率等因素有关;知情交易概率的交易日内形态呈反J型,但是收盘前2分钟会快速小幅升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存分析理论建立一个高频交易强度模型,分析随市场流动性特征的改变,知情与非知情交易强度的变化. 选取上证流动性高和低两组股票数据作为对照样本,检验知情、非知情交易在不同流动性股票中的表现. 结果发现: 两组股票中,随着交易量的增加知情交易强度增大,非知情交易强度减少; 高流动股票中,随价差增大知情交易强度增加,非知情交易强度减少; 低流动股票中,随价差增大知情交易强度减少,非知情交易强度增加. 同时发现,两组股票, 知情交易间正相关; 高流动股中,知情交易与非知情交易间负相关; 而低流动股票中,知情交易与非知情交易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盈余预测作为改善公司信息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相关研究越来越强调具有信息优势的管理层会对业绩预告的披露时间和方式进行战略性选择,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因此,对如何抑制管理层利用信息优势谋取私利、提高盈余预测精确度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入手,以2013年至2015年深圳交易所披露管理层盈余预测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顺序Logit模型等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调研与管理层盈余预测方式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盈余预测信息性质和产权性质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以每个上市公司一年内接待的机构投资者调研次数或一年内接待的机构投资者总数的自然对数测量机构投资者调研频率。根据管理层盈余预测精确度将管理层预测分为4类,即当管理层盈余预测为点估计时赋值为4,为闭区间估计时赋值为3,为开区间估计时赋值为2,为定性预测时赋值为1。        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调研越频繁的公司,其管理层越倾向于采用模糊的方式预测盈余,并且这种影响在盈余预测信息为坏消息时更为明显,以上情形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进一步检验发现,相对于买方机构而言,卖方机构的调研行为更有可能导致管理层采用模糊方式进行盈余预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调研行为对预测方式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在进行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Heckman两阶段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机构投资者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其行为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与已有认为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直接沟通能够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研究不同,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给公司带来了业绩压力,从而使其更倾向于选择模糊的方式进行盈余预测,拓展了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同时为中国投资者更有效地理解和利用管理层业绩预告信息进行决策、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股票市场信息效率亟待提高,及卖方研究兴起与基金业发展关系密切的现实背景,本文探讨了分析师任职券商与基金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关系——券商参股基金的股权关联关系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金股权关联分析师关注程度与公司股价同步性显著负相关;(2)当股东基金对公司特质信息需求增加时,这种负相关关系更显著;(3)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实地调研是其降低股价同步性的一个重要途径;(4)基金股权关联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更准确,排除了噪音导致股价同步性降低的可能。本文研究将丰富和发展分析师与基金关系、分析师与市场信息效率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对全面认识基金股权关联分析师扮演的信息角色,激励分析师更有效地为市场提供信息服务,促进股票市场信息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徐浩峯  高峰  项志杰  吴鹏 《管理科学》2022,25(11):69-84
研究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及其持股的特征后发现,期末基金净值存在周期性的超常变化,显示市场存在周期性交易的现象.结合微结构数据的分析表明,期末机构投资者交易的超常变化与内在价值变动无关,而信息透明度较差的证券中更容易出现机构投资者的超常买入、超常卖出,说明信息透明度较差的证券,成为了机构投资者透过超常交易赚取证券价差的标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期末基金净值周期性超常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于期末机构投资者透过提高输家组合的卖出比率和减少赢者组合的卖出比率以美化期末持股部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一直是证券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一事项的信息披露是财务报表附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不同于-般的公司间关系及交易,有其自身独具的特点,因而成为投资者决策的一条主要依据.从中报和年报的总体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能够比较客观、清楚地披露该项事宜,但仍然有一些上市公司不能按照准则要求去做,在信息披露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不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还是关联交易本身都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3.
在电子商务市场,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逆向选择风险。作为新兴的交易方式,如果依靠传统市场上卖方的信号传递,买方的信息甄别等方法来解决电子商务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不够有效的,而网络中介的出现,无疑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关联交易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许多上市公司采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控制盈余'加大了市场风险,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与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治理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将媒体公共信息与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联系起来,在我国新股发行询价制背景下建立基于贝叶斯信息准则的IPO定价模型,对媒体信息影响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行为决策及其期望初始收益的微观机制给出了理论上的解释。模型分析表明:媒体公共信息与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是条件正相关的,私人信息的分布情况将取决于媒体信号的实现值;媒体信息具体通过两种路径影响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及其初始收益——激励效应和需求效应;这两种路径分别对期望初始收益产生负面和正面影响,而媒体信息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两种路径的相对强弱。采用2009—2014年在A股上市的874个IPO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分别验证了模型的两种路径以及两种路径的综合作用,为模型结论提供了较好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李由 《科学咨询》2006,(1):12-14
正确认识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与证券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前提。本文分别运用信息不对称、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和契约经济学的观点,从弥补市场机制失灵、增强市场的有效性和投资者保护三个方面,时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与证券市场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对于证券市场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9年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披露调研信息文本的角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能够减弱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活动,并且该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规模较小、信息和法律环境较差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对上市公司具有积极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为例,应用数理模型揭示了弱势个体通过集体形式披露信息从而提高交易效率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弱势个体在同强势个体进行交易时,不仅存在信息披露最优化问题,还存在着规模效应不足的问题,这致使两者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交易。研究表明:1.一定程度上信息不对称能使弱势个体与强势个体在交易中实现双赢;2. 弱势个体在无法正常披露信息时,通过捆绑以强势集体形式披露信息,不仅可以改善强弱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而且可以把弱势个体隐匿型信息内部化,以利于同强势个体交易,从而提高交易效率;3. 集体披露信息机制还能够创造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9.
IPO首日收益异象的形成一直有争议,而发行价偏低的抑价观点也受到某些实证研究的挑战。本文在一级市场中引入噪声申购者影响,并综合信息不对称和噪声交易两类因素,对IPO首日收益的形成进行研究并实证。研究发现,IPO首日收益与新股的一、二级市场错误定价均有关,前者由信息不对称和噪声申购者共同决定,后者由上市首日的噪声交易者(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决定,其中后者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20.
契约机制是协调供应链企业行为的重要理论方法,却很少被实验验证。本文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法验证双边不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契约机制的效率。首先,简化了制造商和销售商双方各自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此给出相应的契约机制和相应的数值算例,以此作为实验设计的基础。其次,按照实验经济学基本规范设计实验并进行了20轮有效实验。实验结果显示:(1)随着实验进行,被试真实共享信息的频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在实验后半段频率趋于稳定。全程实验中,制销角色双方在真实共享信息比例都在63%以上.(2)被试的个体收益会受到对方信息是否真实共享的影响。如果任一方或双方谎报信息,双方收益都会受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如果决策者理性进行决策---最大化其期望收益,则会真实的共享信息。因此,理论契约机制在激励制销双方真实共享信息上总体是有效的,其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被试个体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