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达作为“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从唯物史观入手,集中研究了中国的社会问题以及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创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中国学术发展的必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李大钊就阐发劳动创造美的思想 ;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仅引进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理 ,而且在中国介绍西方的美学思想 ,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对美学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之一,而复刊后的《晨报》,特别是改良以后的《晨报副刊》则是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李大钊在《晨报》所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正是通过他的杰出工作,《晨报》从1918年12月1日复刊第一天开始,特别是从次年2月7日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组织、有系统传播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其作用与《新青年》相比,可以说毫不逊色。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复刊以后的《晨报》紧密配合《新青年》,在《晨报副刊》开始有组织、有系统地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正是在《新青年》和《晨报副刊》的带动下,《民国日报》、《时事新报》和稍后的《京报》等迅速跟进,先后辟出专栏专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日本学者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提出的"五四时期指导《晨报副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不是李大钊而是陈溥贤"的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又是李大钊同志诞生九十周年。 李大钊是五四时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在中国最早传播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了五四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而且是伟大的马列主义者。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他就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地进行宣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所述的只是周恩来同志在五四和党的创建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部分革命活动,但是,仅从这些材料中也可以看到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辉形象以及他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所作的不朽的业迹。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是中国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产生了中国最早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1889—1927)则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五四时期是李大钊同志光辉的战斗一生中的重要的时期。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和宣传家,也是我党成立前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党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百年的历史变迁。这一历史进程何以可能,必然有其在中国传播、解构、发展的时代动因,同时也离不开五四时期我国一大批先进分子的推进和探索,其中李大钊居功至伟。他本着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回应、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其自身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气节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李大钊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论争,在批驳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进程中,向人们介绍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我们以启示,即: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结合本国国情和实际需要、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等。  相似文献   

9.
坍利彦作为日本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致力于译介马克思主义的古典文献,在1907年左右幸德秋水转向无政府主义之后,他仍坚持社会主义立场,积极介绍俄国社会主义的动向;他不仅是一个宣传社会主义的理论家,还是一个推广社会主义的活动家,即在社会主义运动极为困难时期,想方设法设立社会主义据点,以保存社会主义火种;发表了许多有关家庭、妇女、老龄社会民生福利问题等方面的评论及小说,是把社会主义思想运用于妇女解放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主义的先驱者;参与创立日本共产党、组织结成无产大众党、创办农民劳动学校;关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革命运动,其马克思主义著作及社会主义实践,曾深切地影响了李大钊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起到过积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为中国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即具有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坚持革命原则、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革命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等的特点和优点。他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等问题的论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作出了贡献;他还第一次论证了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将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特性这一科学命题。他并且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哲学社会科学阵地和培育一代新人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建树。李大钊的名字与北大分不开。北大具有李大钊所开创的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形成共产主义主要发祥地之一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国民党宣传新思潮的重要理论刊物,积极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成为五四时期宣传社会主义的阵地。在梳理了该刊对马克思主义内容的介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及其变化原因后,并对该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局限性和历史贡献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唐萍李大钊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最早向中国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早期共产主义者;他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始终关注着开滦煤矿工人运动;坚持并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开滦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他对开滦煤矿建立共产党组织,成立工会,开展工人运动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1888年——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家和理论家,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战斗者,是一位杰出的历史科学家。李大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显要的地位,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在五四运动前后所写的许多重要的篇章,哺育了五四时期的整个青年一代。他的思想,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巨大变化。由于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研究家们对于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与贡献,作了较多的介绍。本文试图对他在五四时期历史观的转变过程和表现特点,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从进化论转向阶级论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李大钊和当时许多革命民主主义者一样,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同中国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继续进行斗争。这时李大钊的历史观基本上是进化史观。从1915年到1918年初,李大钊发表了《厌世心与自觉心》、《青春》、《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新的!旧的!》、《民彝与政治》等许多重要文章。这些文章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他的进化史观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从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就注重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把深奥晦涩的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李大钊不仅在理论上阐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而且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以实际行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重要的进步刊物之一,它以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特别是世界和中国的劳工运动而在当时的知识界、思想界获得盛名。该刊所发表的大量文章,积极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客观报道国内外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状况,并对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等问题有所讨论。因此,应对《星期评论》在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表现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予以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背景情况,湖南常德的赵必振在五四前期翻译了大量作品,积极传播社会主义,1902-1903年,赵必振在上海翻译出版了《近世社会主义》(上下册)、《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广长舌》等二十余本日文著作,还翻译了具有爱国救亡作用的其他著作,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思想最早传播到中国来。赵必振一生,可以说他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李大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陈增辉江泽民指出: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阐述,影响和教育了我国早期的一代共产党人。①笔者认为,李大钊对毛泽东的影响和教育,就是一个光辉的典范。毛泽东的多次谈话,都说明了这一点。193...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从而进入了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中心,有力助推了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转向。五四时期《资本论》传播力建构的成功,得益于五四精英多元互补的翻译赞助策略。通过赞助推出简明的阐释性文本强化《资本论》学理的易解性,在《新青年》等报刊刊文介绍、评论与节译强化传播广度,筹划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社团的译介与研究活动、演讲、授课及与进步力量积极互动强化传播深度和力度,五四精英有力赞助了《资本论》的中国传播。五四时期《资本论》传播力建构的翻译赞助之道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国际传播力建构极具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