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CHARLS 2015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自评健康影响不显著,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应进一步提升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扩大社会医疗保险保障范围、促进商业医疗保险有序发展、推进"三医"高效协同联动等,以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健康保障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健康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众安全感是衡量城市公共安全状况和评价政府对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基于“挫折-侵犯”理论和差异化的信任机制模型构建挫折经历对公众安全感的影响路径,采用“2019年新时代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众安全感呈现出个体安全感和社会安全感二维特征,公众遭遇挫折经历不仅会直接降低社会安全感,而且通过降低政府信任、政策认同和社会公平感,降低个体安全感和社会安全感。政府信任、政策认同和社会公平感在社会安全感的影响路径中存在差异化效应,表现为政治信任的“对称性原则”和政策认同的“不对称性原则”。社会公平感成为挫折经历降低个体安全感和社会安全感的重要桥梁。因此,培育风险沟通机制,拓展政策信息获取渠道,增进公众的政策认知能力,构建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对保障公众的安全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CGSS 2017数据,采用稳健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城乡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采用再中心化均值回归分解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城乡家庭旅游消费差距的影响及贡献度,并进一步采用Sobel-Goodman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家庭旅游消费影响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城乡差异显著,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促进效应均大于对农村家庭旅游消费的促进效应;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正向的联动效应,且城乡差异显著,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联动效应均大于对农村家庭旅游消费的联动效应;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的城乡差距会扩大城乡家庭旅游消费差距。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建设力度和提高居民学历水平,以释放居民家庭旅游消费潜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家庭旅游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4.
基于CGSS 2015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公众媒介使用情况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公众传统媒介使用情况和新媒介使用情况分别显著正向和显著负向影响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公众媒介使用情况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影响的城乡差异显著。据此,应进一步转变传统媒介在环境信息传播中的角色定位,规范新媒介在环境信息传播中的内容导向,以构建有序循环的"政府—媒介—公众"对话体系,提升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家庭的自我选择机制变化导致独生个体总数在不断上升,因而独生与非独生个体的心理特征差异也成为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2015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借助传统的多项logit和异质性分析两种方法,研究独生与非独生个体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别.结论显示,集群成长环境具有显著的幸福效应,即独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普遍低于非独生个体.异质性检验则发现,45岁以下独生个体的幸福感整体上是低于非独生个体的.其次独生男性的幸福感相比于非独生男性来讲,其幸福感水平也是显著低的.总的来讲,独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是显著低于非独生个体的,且这种减小趋势随着年龄的递增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社会科学综合调查(CGSS)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三期截面数据,运用OLS及PSM方法研究医疗保险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首次运用LSA估值法测算了隐性福利的货币价值。研究发现,医疗保险显著地促进了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总体上隐性福利价值约为年收入的24.58%,农村隐性福利提高的幅度高于城镇;但进一步按收入从低到高分组,则发现农村低收入人群的隐性福利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原因可能在于农村低收入人群就医时仍具有较高家庭负担。据此提出,提高农村低收入人群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或者降低其就医时的门槛,灵活设置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险降低其就医负担,才能达到精准健康扶贫和提高其隐性福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系统考查了人口特征、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三类个人因素对不同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在第一阶段(由没有生育意愿到意愿生育1个孩子),经济状况对生育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已有孩子情况及心理健康等人口和健康状况因素显著影响生育意愿;在第二阶段(由意愿生育1个孩子到意愿生育2个或以上孩子),年龄、民族、户口、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已有孩子情况、收入、住房面积、心理健康等人口、经济和健康三类个人因素均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在人口特征不易改变的情况下,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提高居民收入或设置生育补贴、保障居民住房面积等是未来促进居民生育意愿,尤其是二孩意愿的三个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11.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资本对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全体居民的医保参与有促进作用,但社会资本各项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对全体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存在差异,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医保参与有促进作用,而对城市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不显著;社会信任对城乡居民医保参与都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城市居民医保参与的是陌生人信任,影响农村居民医保参与的是熟人信任。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助力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形成,需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任、增强医保的实际保障效果和创新城乡医保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3年、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OLS回归模型,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二个维度,综合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检验了社会融合学说及网络关系学说两个理论.研究发现:个体社会资本与集体社会资本均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社会经济地位、收入和教育都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正向影响,性别和年龄会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而婚姻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规模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在考虑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时,个体社会资本对城市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而家庭规模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因此,需要促进城市老年人社会交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鼓励农村孩子常回家看看,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老龄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年CGSS数据,利用Latent GOLD 4.5软件对公领域和私领域的环境行为项目进行探索性的潜在类别分析,划分出逃避型环境行为(43.5%)担当型环境行为(1.7%)节俭型环境行为(33.3%)乐活型环境行为(23.5%)四种类型的环境行为,发现中国公众环境行为的参与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此外,着重探讨了环保效能感对于四种类型环境行为的影响,多分类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环保效能感对于不同类型的环境行为均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且环保效能感对担当型环境行为公众的影响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14.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国家认同感培育和强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21),运用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宏观制度的认知和就医过程的身体化实践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宏观制度的认知与国家认同感呈显著正相关,对于医疗安全、医疗公平、地方政府医疗服务提供质量,公众的认知情况越好,以及公众的医保满意度越高,国家认同感越高。在公众就医过程的身体化实践方面,公众医疗机构选择对国家认同感存在显著影响,看病就医选择去公立医院的公众国家认同感更高,研究并未发现医疗机构就医感受与国家认同感的显著关系。要把健康治理作为检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窗口,从公众的健康促进入手,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着力保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平正义,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的人文关怀,让公众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感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生成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统计数据,构建Probit模型以考察家庭照料对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照料、子女照料均会对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产生负面影响;隔代照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冲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宏观环境,建议企业、政府与家庭共同发力,进一步提升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卡尔·霍夫兰的劝服传播理论,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数据,讨论了人们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同性恋包容程度的影响。通过序次logit回归模型的统计分析发现,以网络为主要信息来源、使用网络频率更高的人更容易对同性恋群体持包容的态度,即互联网媒介的使用能够促进公众对同性恋包容度的提升。同时,网络的作用存在群体差异,在同性恋包容度方面,女性、城市居民、学历较高者和年轻人受网络影响的程度更深。文章提出,应利用网络对边缘人群进行赋权,以促进其“去边缘化”。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在促进当前高质量就业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和群体而言,互联网使用所带来的就业趋势变化愈加显著。为了探究互联网使用与少数民族就业之间的关联路径与作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多元Probit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影响方式及结果进行了细致剖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少数民族整体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使用在少数民族雇佣类型和就业方式选择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的互联网使用目的对少数民族就业结果也存在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对深化互联网有效使用,促进少数民族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数理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对大连地区纳米技术公众认知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我国公众对纳米技术认知的基本状况,并对不同群体进行了分类研究,指出我国公众对纳米技术的认知度较高,但是由于认知的被动性和风险意识的缺乏,极易导致公众对纳米技术态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提出应该主动加强公众对纳米技术认知的普及教育,让公众全面了解纳米技术的利益与风险,以提高公众对纳米技术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问题日益突出,而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价活动的开展为公众与政府的互动搭起了桥梁。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特定地区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绩效对公众信任的影响最大,其次公众参与程度和评价结果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公众信任;同时,评价结果应用通过政府绩效对公众信任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问题日益突出,而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价活动的开展为公众与政府的互动搭起了桥梁。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特定地区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绩效对公众信任的影响最大,其次公众参与程度和评价结果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公众信任;同时,评价结果应用通过政府绩效对公众信任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