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空资源活动国际框架发展要素(草案)》的主导价值取向是提升外空资源活动效率,其关于创设优先权和资源权利、建立外空资源活动安全区以及利益分享的规定均与现行外层空间法存在较大出入。未来外空资源的国际治理的应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原则,构建外空资源活动国际管理机制是遵循这一原则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外层空间活动行为准则的初步案文草案。随即,欧盟向包括 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征求意见。通过对该文件的内容加以分析,就中国政府如何应对欧盟的 磋商请求提出了建议。总体上看,该文件具有自愿性,对中国没有约束力。如经适当修改, 可以作为一份执行联合国有关外空条约和决议的备忘录而赋予其一定的国际法地位和约束力 。  相似文献   

3.
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外空领域的延伸,所以它与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比可持续发展原则,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原则应是外空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内涵包括代际公平、代内公平、长期可持续利用和外空环境与外空活动一体化等四个方面。在现有外层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形下,强调并践行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空间碎片问题、地球静止轨道问题和空间环境污染问题。国际社会正在制定《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准则》,这对解决上述问题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把这一原则规定到《外用条约》中来,或有意推动使其成为一项公认的国际习惯法规则,使其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法通则》第146条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关于侵权行为之债法律适用的三项基本原则:侵权行为地法原则、共同属人法原则、双重可诉原则,这些原则对我国的侵权行为冲突明确了其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但相对世界范围的侵权行为冲突规范软化处理趋势,还需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5.
任何法律制度都包含违背其规定义务的责任制度,为保障受损害一方能有效追偿,法律确立了损害赔偿制度。中国国内民法规定有损害事实且该事实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国际法上确立国际责任制度,提出不论是国际不法行为还是国际法上不加禁止的行为皆应通过恢复原状、赔偿或补偿等方式来承担损害赔偿国际责任;空间法上损害赔偿主要见于《外空条约》的原则性规定和《责任公约》具体规定中。现有的空间活动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着条约规定分散、术语定义模糊、缺少对外空活动私营化立法、条约间选择适用不明确等不足。因此,完善空间活动损害赔偿机制,应从统一外空条约方面入手,通过定期修订外空立法,进一步明晰对损害、发射国、空间物体的定义,增加外空活动私营化立法规定,使得损害赔偿条约间的选择适用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6.
《民法通则》与《民法总则(草案)》中所规定的监护制度均具有概括性和持续性代理的特征。这种监护制度将人身照顾与财产保护两大职责全部并持续性地赋予了监护人。监护制度存在固有的代理风险和代理人不能问题。将财产事务从监护事务中分离出来,从制度上实现信托与监护制度的对接,既可以通过借助信托的监督机制解决代理风险的问题,又能弥补监护人负责财产事务时的能力欠缺和不足问题。信托与监护的制度融合更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选择模式一度是公共政策理论界最为流行的决策理论之一,但由于理性选择模式要求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无法实现,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在此基础上,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本文通过《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制定这个具体案例的研究,尝试打开有限理性决策过程的“黑箱”,透视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理性发挥作用的实然状况,特别关注制度因素对理性决策的约束。研究发现,《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是在制度约束下的工具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2015年1月出台的《外国投资法(草案)》从立法体例入手,拟实现外国投资的统一适用以及基础性制度的统一整合,草案积极大胆地引入"负面清单"模式,致力于创制一份精准、明确、透明的清单。并且,对于实践中长期得不到法律规制的VIE架构,征求意见稿也进行了正面应答。尽管如此,新的外资法是否能较为完备地覆盖外资法律关系体系,是否能不负众望地完成蜕变,仍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在我国,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部门法,其《宪法》依据可能只是《宪法》的一、二个条文,《宪法》的任一条文并不是针对任何的部门法都无条件地适用。《草案》的《宪法》依据主要是《宪法》第15条关于市场经济的规定,此外还有第13条关于收入储蓄等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宪法》第12条主要是《刑法》上惩治侵犯(公共)财产罪的《宪法》依据。《草案》对不同性质所有权以平等保护为原则,但也有例外,这符合《宪法》关于实行市场经济的规定。《宪法》第12条和15条之间不存在抵牾。《草案》和《刑法》各有其性质和方法,亦各有其《宪法》依据,二者可以同时合宪。《草案》细化和完善了《宪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符合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草案》不违宪。  相似文献   

13.
《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准则》已在2019年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61届会议上获得通过,这预示着该准则的执行会成为未来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英国于2021年提出了该准则的“自愿执行报告方法”,此举将对该准则的执行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英国实践与中国的立场存在不兼容之处,中国需就如何执行准则以及如何应对英国实践采取合理的对策,共同利益理论则可为中国如何执行准则以及如何应对英国实践提供参考。关于准则的执行,中国应根据共同利益多寡对不同准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执行方法及其他应对策略。在应对英国实践方面,中国应积极参与执行报告。在应对英国实践的过程中,中国不仅需要根据共同利益来确定具体的报告内容,还需要借助报告使新设工作组的工作重点保持在审议新准则之上。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订草案)对《刑法》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整体上有进步,但也有尚需完善的地方。应在刑法修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刑法体系、正当防卫、取消类推、刑罚种类的调整、刑法的法典化问题等方面纠正纰漏,加以完善,保证刑法的科学和严谨。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九)》的草案及草案二审稿均对扰乱法庭秩序罪作出了修改,增加了殴打诉讼参与人以及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情形,降低了入罪门槛。这是在当前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方面存在问题、审辩冲突激烈背景下,适时作出的调整。通过对扰乱法庭秩序罪罪名渊源、修改过程的梳理,认为,为了维护司法权威、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殴打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的行为,仍应达到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程度,方可入罪;应当将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纳入扰乱法庭秩序罪的行为方式中,但同时,也必须在立法中明确"公然侮辱""恶意诽谤"和"以暴力相威胁"的标准;"其他扰乱法庭秩序行为"这一兜底性条款应当删除。  相似文献   

16.
法治建设与人文关怀的相辅相成关系表明,重视人文关怀应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进入二审程序的<行政强制法>(草案)很好地体现了其人文关怀的立法精神,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是,<行政强制法>(草案)拟继续采用的将大部分行政强制执行权配制给人民法院的模式,存在不利于行政相对人司法救济权的行使、损害该法人文关怀精神的贯彻落实的弊端,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从贪污犯罪产生的原因,人道主义观念、目的刑论还是国际发展的趋势来看,死刑这种古老的、残暴的刑罚都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渐渐地走向落寞、衰亡。贪污犯罪这种非暴力的犯罪的死刑废除更应如此。从《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变化,足可以看到贪污犯罪死刑废除的动态走向。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初次审议并公布的《民诉法修正案(草案)》增加了“先行调解”的规定,但规定过于原则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关于立案后的先行调解,我国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已有明确规定,但立案之前的先行调解,却尚付阙如,这与司法实践中诉前调解正如火如荼进行的现状形成了强烈反差。由于缺乏成熟的制度设计和立法支持,各地法院诉前调解的做法大相径庭,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诉前调解的理论内涵及司法实践作深入分析,从而为我国建立统一的诉前调解程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草案)》第88条确认了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此条款的问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焦点在于报酬请求权与拾金不昧冲突。实际上确定报酬请求权符合物权法的宗旨,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遗失物制度的实施。只有确认报酬请求权,才能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反恐全面公约至今仍未获通过,其主要争议在于国际反恐法中应如何看待民族解放运动问题,表现为:国际恐怖主义定义是否涵盖民族解放运动,公约的适用范围是否将反对外国占领的民族解放运动排除在外.该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民族解放运动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各国在法律技术上充分协商,而且还需要持不同政见的国家在政治意愿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