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区域创新与开放式创新关系的探析,认为区域开放式创新体系主要是由主体要素、关联要素和环境要素构成。其中主体要素是区域开放式创新体系的核心;关联要素构成区域开放式创新体系的纽带和内在机制;环境要素为区域的开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最后解析了三者之间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全面创新: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开放式创新和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文章提出了企业开放式全面创新管理的内涵和理论框架,并以中集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性的案例分析,指出开展基于开放创新的全面创新管理,是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运用开放式创新理论的概念与研究成果,结合当前中国油气资源企业的行业特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创新过程的分析,形成基于开放式创新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创新模式理论解释。藉此,为苏里格气田经济有效开发与中国其他油气资源企业创新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8,(1):120-124
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使得创新对于我国企业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途径来合理地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创新资源,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创造力,从而提高经营绩效。该实证研究以46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的家电、机械、通信以及计算机企业为研究样本,以2015年相关数据为依据,研究样本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样本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较弱;而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会阻碍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开放校内外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式实习实现了学生实习与企业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习与教师科研相结合。河南工业大学在开放式实习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6.
自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概念以来,创新研究不断发展。“开放式创新”作为创新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也快速发展起来。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具有检索过滤和数据挖掘功能,利用其功能探究有关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国家和研究机构排名、研究热点和演变、共同被引用文献排名,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开放式创新研究的知识地图并继续追踪开放式创新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创新提升石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石化企业技术创新的难度不断增加,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拥有创新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开放式创新要求石化企业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建立创新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每一成员企业提供一种追逐市场竞争优势所必需的企业间合作,进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系统特性和结构特点,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D),以知识转移与流动、人力资本流动和创新收入增长为基础,分析系统中关键变量的动态变化和因果关系,通过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模及仿真检测,识别运行创新网络的关键变量。结果表明:在创新收入基数较大、企业单个项目研发投入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研发资金投入比例的微小变化会带来创新绩效较为显著的变化;知识产权交易比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高于专利产业化比率;知识产权交易比例对创新网络数量的变动趋势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和课堂讨论的组织引导,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强化写作训练等方法,实施开放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论开放式创新对"泛苏南模式"的政策涵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是由美国学者亨利(Dr.Henry Chesbrough)提出的一种新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强调组织要善于运用组织外部的创新资源进行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创新模式受到很大挑战。充分利用组织外部资源进行创新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是组织快速成功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苏南发展问题一直为学者所关注,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开放式创新概念、特征及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对泛苏南模式中创新实践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有必要与用户进行合作。与企业合作的用户具有自己的特征,企业应该设法去寻找他们。企业应努力获取其创意并将这些创意融入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中,还要对含有用户创意的新产品进行商业化。  相似文献   

12.
技术并购是企业获取外部创新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2007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通过手工收集企业技术并购事件数据,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参与能提升企业技术并购可能性。其中,高持股比例、私有性质和联合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并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风险投资在促进企业技术并购同时,对企业技术并购后的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保证技术并购后持续研发投入分别是风险投资促进企业技术并购决策和提高并购创新产出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从技术并购角度丰富了风险投资与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研究成果,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2013-2017年中国医药生物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经营性交易活动和金融性交易活动出发,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企业不同开放行为与组织二元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吸收能力的调节效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采取内向开放式创新能够促进组织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活动;企业采取外向开放式创新会抑制组织二元创新;吸收能力在内外开放式创新获取资源对组织二元创新影响过程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6—2012年的最新文献,反思和重新定位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涵;进而,从价值共创角度出发,分析归纳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四层次影响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能力因素及文化因素,并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总结和深化;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开放式创新下企业间价值共创的四条实现路径:组织变革、流程整合、能力协同与知识共创。本文对近期文献的总结和拓展,为进一步的理论探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知识 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是开放式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外 部知识吸收能力不足。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实证研究后发现,企业在社会网络中 的位置、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企业与外界联系的频繁和密切程度,是企业潜在吸收能力的关键因 素|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企业外部知识属性对实际吸收能力有重要影响。另外,企业知识基础、企 业研发活动强度、员工的学习强度和方法、开放的组织文化、企业学习机制对提升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 收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 针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国际化活动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国际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其产业创新能力, 而其中研发资金的投入, 是现阶段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可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其国际创新能力:优化R&D投资环境, 吸引来华投资;拓展技术市场,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17.
以"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为启发,在高校课程中引进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变学生"被动"为"主动"。通过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放老师的思想、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采取开放的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运用能力,对提高人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Chesbrough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企业的创新管理与组织构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模式,而相关的研究主要基于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强调组织要利用组织内外静态的资源来构建核心能力,提高创新绩效.在资源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在动态能力的视角下,从位势、过程和路径三个维度来分析开放式创新理论,以寻求组织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开放式创新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的内涵及特点,在对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机理,并以IBM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创新,不断更新的创新理论成果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框架。文章通过对文化产业创新内涵进行解析,将文化产业创新分成了动态的文化载体创新和静态的文化内涵创新两种类型,并根据开放式创新、用户创新、包容式创新和责任式创新这四种创新理论,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创新提出了发展路径和方向。文化产业与创新理论新发展的有机结合,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方式,同时这也是理论在文化产业中的实践化过程,是不断丰富理论所需实践经验的过程,是重要的理论创新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