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厚培 《阴山学刊》2005,18(5):15-19
王昌龄开元年间初仕宦迹,史料记载语焉不详,令人考订又多分歧。通过对唐代选举制度及相关诗文钩稽、辨证,对王昌龄这段经历予以考订,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通过关试进入守选,曾于当年五月参加制举而未中,开元十九年与二十二年两中宏词,分别被授予校书郎和汜水尉,而后职是开元二十三年春授的。  相似文献   

2.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身世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在武则天当政时曾参加徐敬业扬州起事,兵败后不知所归。其诗文多散失,可供研究的生平资料也甚缺乏,虽经历代学者努力,探踪寻迹,征引钩沉,然见仁见智,很多看法未获一致,即使某些公认的“定论”,也有重新审视的必要。兹就宾王仕履中为研究者普遍认可的两个问题,略陈管见。一、骆宾王未任过东台详正学士首先提出骆宾王曾任东台详正学士之职的是清人陈熙晋。陈在《续补唐书骆侍御传》中直书:“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又在对骆诗《咏怀古意上裴侍郎》及《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的笺…  相似文献   

3.
今存早期脂本己卯本庚辰本各由六七名抄手抄成,各抄手几乎将“黛玉”全抄为“代玉”,而抄成“黛玉”者占比例极少,此则绝非抄手简代以躲懒所能解释,盖“代玉”本初名也。吴世昌先生曾破解“宝钗”寓意夫妇分离,至为确当。然“黛玉”寓意却至今无可析解。而“代玉”乃寓代谢(夭亡)、取代之意,则全合“黛玉”之命运结局。是以“代玉”原为初名、本名,“黛玉”实为改名、定名也。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袁崇焕资料集录》(下简称《集录》)一书,觉得很有益于对袁崇焕问题的研究。但可惜其中有些资料真伪并存。下面,就其中有关资料谈谈管见。  相似文献   

5.
王昌龄的诗歌与诗论在唐诗中具有早、全、新的特点。所谓“早”即王昌龄的诗歌创作在开元 2 2年前 ,已名满天下 ,成为唐音的先导。所谓“全” ,即王昌龄的诗歌题材多样 ,体裁全面 ,结构新颖 ,体现了丰富性、全面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所谓“新” ,即王昌龄的诗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要求和创造革新 ,并在《诗格》中提出了“情景理相兼”、“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抒发真情实感”的创作理论 ,从而对传承初唐与盛唐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奠定了王昌龄在唐诗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邓淑兰 《学术探索》2012,(1):124-127
以书、画、诗、文闻名于世的赵孟頫,因以宋室王孙的身份出仕元朝而备受争议,关于仕元也一直是其研究的焦点。本文结合赵孟頫《松雪斋集》及其经历,对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异议:赵孟頫是贰臣抑或逆子?赵孟頫是主动出仕还是被动出仕?赵孟頫力求外任是甘于淡泊还是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生当魏晋易代之际 ,经历了较常人更多的人生坎坷和磨难。他们以其不同凡俗的道德文章和社会文化行为 ,有力地影响着两晋文风、世风和士风。但是 ,有关他们的一些史实 ,如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竹林当作何解 ,竹林之游的起迄时间等 ,都有一些不同看法。本文梳理史实 ,详为考证 ,对竹林七贤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正> 方腊的出身问题,在六十年代以前史学界并无争议。一般都根据《独醒杂志》、《青溪寇轨》附《容斋逸史》等记载,认为他是个“家有漆园之饶”的“中产”地主。一个出身中小地主的人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在历史上并不是罕见  相似文献   

9.
作为安排文章结构、布局谋篇的方法和艺术,章法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王昌龄在前人章法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诗歌创作实践,将诗歌篇体分为"头""肚""尾"三部分,并对各个细部的写作方式作了深入探讨,其中有不少精辟见解对后世诗论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的七绝一体所达到的艺术造诣,能与李白媲美,而有李白所不及者。胡应麟说:江宁七绝“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弦,一唱三叹。”沈德潜也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也。”他们都把王昌龄七绝的魅力归之于他的深婉含蓄的风格,这是不错的。不过他们说得太抽象,甚至有点神秘,叫人难以捉摸。本文打算对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征及其形成作点抉微探幽的工作,以便于更好地继承这份闪光  相似文献   

11.
12.
苏秦张仪年辈问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千多年来,苏奏和张仪一直被说成是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斗争中的对手,苏秦大搞合纵,而张仪坚持连横。但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以下简称《帛书》)却表明,苏秦的年辈比张仪晚,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身死之后。本来,这一问题已为新出土的《帛书》所解决,但诸祖耿先生在其《关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类似《战国策》部分的名称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诸文》)  相似文献   

13.
宋代寺观数量问题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世的史料中保留下来若干宋代寺院、道观数量的记载,多数学者将这几组数字视为宋代寺观的总数,但这种看法显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因为,此类数字仅为宋代官方登记在册的、符合法定要求的寺院、道观数,而事实上,宋代民间不断兴建寺观,因而存在着大量未经政府赐额的寺观。另外,这几组数字均是将寺院、道观合而为一的,有必要依据现存的一些资料对其进行细致区分。  相似文献   

14.
15.
盛唐诗人王昌龄两次被贬都与湖湘有关,在湖湘贬谪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与贬谪有关的诗歌.这些诗歌主要分为送别、纪行(游)抒怀、访僧问道等三种类型,它们在艺术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注重立意,力求立意新颖;第二,善于选择一些独特的意象构成含蕴深刻的意象群来表情达意;第三,善于将抒情主人公--诗人自我的形象融入诗歌意象刻画之中;第四,追求格调的高昂,始终体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与王昌龄均属唐代诗坛名家,尤其是他们的七言绝句,历朝的论者们均给予很高的评价。可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很少有人对他们之间的交游进行过详细的探讨。笔者欲就读书之所得,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期引起对他们交游的重视,并借以向学术界求教。  相似文献   

17.
战国中山国若干历史问题考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年来,中山国研究成果丰硕,已刊出论文五十余篇,基本勾划出久湮史海二千余载的中山国的轮廓.但限于史料阙略,许多文章对中山年代、事件、人物、史料、城址等若干问题的论述与阐释存有谬误或失之偏颇,因此,笔者拟择要进行考辨,并同有关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8.
相传主昌龄在湖南时,奉命处理贵州苗族女将“游将军率众来借“无价之宝”的民族纠纷。他赶到龙标城六十里外的芙蓉溪时,刚好雨过天晴,彩虹高挂,日田荷叶,盈盈荷花,白鹭横飞,美景如画。女将军久慕王昌龄大名,一旦相见,又觉得不似想象中之人,心存疑虑。于是抬弓搭箭云:“倘能将眼前景色作七绝一首,限在弓弦未  相似文献   

19.
王昌龄两次出塞路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曾有过临边亲戎的经历,此点目前学术界意见渐趋一致,但对其出塞时间及出塞之路线研究者甚少,且见仁见智,看法不一。本文拟通过对昌龄诗文有关内容的考索,略陈鄙陋,以就正于方家。 王昌龄为何出塞?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的问题。 我们知道,唐代是一个开扩而外向的时代,初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国威远扬,国土开拓,边塞战事频繁,当时的人们缶往边塞,向往军功。《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唐代边将“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加以边将在外有权表奏选任自己的幕僚,因此,唐朝时许  相似文献   

20.
对王昌龄的诗歌研究 ,人们多将视点集中于他的七言绝句 ,而对其数量颇多的五言古诗 ,则关注不够。其实 ,王昌龄的五言古诗 ,亦内容丰富 ,包蕴深广 :既有对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怀才不遇的怨情的抒写 ;也有对广泛而复杂的边塞生活的反映 ;更有迭遭贬抑、仕途屡屡受挫后 ,对清寂虚明心理境界的追求 ;以及怀古咏史 ,用以讽谏时事 ,借古喻今。并且特点鲜明 ,风格多样 :或雄浑豪迈 ,或超逸旷放 ,或苍郁深沉 ,抑或清新自然。因此 ,王昌龄既是名副其实的“七绝圣手”,也是当之无愧的“五古名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