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故事的交流与交流的民间故事李增林,张鸿才本文对印度民间故事集《五卷书》、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藏族文学《说不完的故事》、蒙文版《说不完的故事》四部书中的若干典范作品做了比较研究,初步探讨四部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近现象。印度是个文明古...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可见,地方志书的本质特征是“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地方志书的基础,它决定着地方志书的质量优劣甚至志书能否编成的问题,同时,就修志实践来看,也是编纂志书的难点所在。目前修志模式有两种,一是组织社会各部门各单位提供专志稿件,而后由专业修志部门编修成书;  相似文献   

3.
陈志刚 《兰州学刊》2008,(Z1):163-165
《庄子》与艺术精神存有会通早有研究者指出,但主要以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来阐发《庄子》中蕴含的艺术精神,似有所局限,笔者不揣鄙陋,拟对这个问题再作一些思考。文章首先论述《庄子》与艺术精神存在会通。其次,详细探讨了《庄子》人生论向艺术精神的接近及后世艺术、美学对《庄子》艺术精神的发现过程。最后,举出中西方艺术、美学中与《庄子》呈现的艺术精神相近相似甚至就是受其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理论,意在证明《庄子》一书确实蕴含有丰富的艺术精神,应该引起《庄子》和艺术研究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趋同论”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广泛传播的一种经济社会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当今世界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其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性,甚至趋向于形成混合型的新制度。西方主张“趋同论”的学者很多,其学说也各不相同。据阿兰·格鲁奇在《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提供的材料,大致分以下两种:第一种,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和非经济诸方面都已产生很多的趋同现象。“世界上的经济制度的基本趋  相似文献   

5.
"中原书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书风,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原书家的智慧和几代中原人多年的辛劳与付出。"中原书风"的出现既是一种书法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一出现就带有中原文化创新、包容、开放、厚重的气质。"中原书风"也是一种审美再现,它雄强、朴厚、博大、灵动。"中原书风"更是对中原历代书法经典的继承与融通。从中原书法的文化属性、审美属性和外在形态来看,"中原书风"的源头就是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6.
唐代宰相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数多、名号多。除了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尚书仆射(初期)、中书令和待中为正式宰相外,皇帝又经常让其他大臣以各种名号参预政事。最常用的名号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凡加此两种名号者,不论其本官如何,均为事实上的宰相。文献表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同三品与同平章事这两种名号同时并用,甚至在同日拜相者中,也存在有人为同三品,有人却为同平章事的情况。照理,两者之间应该有某种差别,但检诸《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及时下各种官制史著作,均未见说明。本…  相似文献   

7.
林璐 《理论界》2013,(5):78-79
当代中国的大学校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即一些在过去被人们唾弃的道德失范现象,如今却被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理解、同情、接受、包容,甚至效仿,生成了一种“特殊包容心”。本文首先对当代大学生“特殊包容心”进行基本概述,并从原动因和致动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生成“特殊包容心”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消除当代大学生“特殊包容心”的途径。理性分析当代大学生“特殊包容心”,对当代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树立与道德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词语的多义现象是人类自身和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一种语言成熟的标志之一。一个多义词常常有一系列的、不同的同义词,同时还有一系列的、不同的反义词。同样,由于很多的词在某一个意义上是相同的或者是相近的,所以这种现象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一个词不仅是许多其他词的同义词,而且还是许多其他词的反义词。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词义交叉现象。本文立足于言语交际,以汉语中词义交叉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一分析一描述法,从汉语中选取特定的例词,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展现词义交叉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育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存在两种理论观念和实践倾向,一种是盲目的乐观情绪甚至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技术的滥用;另一种是盲目的悲观情绪甚至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技术的拒绝.技术哲学是教育技术学最深层的理论基础,它影响着人们的技术观、教育技术观,影响教师教育技术实践的决策和判断.本文试从技术哲学的角度透视上述两种现象,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墨学的历史命运秦彦士墨学与儒学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不同内涵,但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墨子不仅被视为异端,甚至《墨子》一书也几乎失传。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研究(墨子》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可以从一个人所鲜知的侧面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的...  相似文献   

11.
鲁仲连射书解围在田单复齐之时,但与燕将书今已散佚。好事者伪造了鲁仲连与燕将书,并将之和射书解围的史实相连缀,这就是《战国策·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章》的由来与构成。然而,历代注家皆对该章首尾有关射书解围的简述,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却视伪出的与燕将书为实录。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通过文献对比和考证,确定鲁仲连射书解围事迹的真实性;其二通过多方面举证,还原与燕将书出自伪托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误读重读重建──论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两次重要转折刘怀玉对传统和经典的有意或无意地误读,这似乎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鉴于此,一位当代美国文艺批评家甚至认为:“一部诗的历史就是诗人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  相似文献   

13.
一、赤壁战地歧见是一种文化现象赤壁之战的意义不仅仅是导致三国鼎立,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内涵远远超过了战役的本身,它至少包括:历史学的史籍记载和评论;考古学对赤壁战场出土文物的研究和阐释;军事学对赤壁战例的分析和总结;文学艺术中诗歌、小说、戏剧等作品的描写与抒怀;历史地理学家对赤壁地望的考释与界定等等。所有这些,我们似可称之为赤壁文化现象。千百年来,这种文化现象超越时空,传承不息,当代甚至衍生出一种赤壁旅游文化。正因为赤壁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又经过一代又一代各色人等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历代典籍汗牛充栋,一书数名、一书多名和数书一名、多书一名的现象相当常见。清代庄一所著医书《慈幼新书》,又名《在氏慈幼新书》、《保赤珠联》、《保赤全编》、《千金至宝》、《传家至宝》、《遂生福幼合编》、《痘疹慢惊秘诀》。而书名同为《孝经注》的,有何体、刘熙、虞翻、马融、郑众、何晏、郑玄、韦昭,以及唐玄宗、清世宗(雍正)等人所著,自汉迄清,共达42种之多。加之古人称引书名又有简称、代称、集合称等,所以我国古代书名的情况十分复杂。旧志整理者稍不留神,书名的标点就会出现错误,从而产生史料的…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来,夫妻分居有两种情况:一是夫妻双方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感清淡漠甚至破裂,于是分栖两处。二是由于工作的需要而造成的短期或长期的夫妻两地分居。本文所研究的是后一种情况。 夫妻两地分居是婚姻生活领域中的现象,它涉及到爱情、婚姻、家庭等一系列问题。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学与史学均很发达,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不同程度的互渗。诗之渗透于史,表现在从《左传》以来的多种史书中,都有意无意地引诗入史,形成中国中书中中有诗的独特风貌。而史之渗透于诗,也十分多见。概而言之,约为两端:一乃说诗者以诗证史,或以史证诗,有所谓“诗史”之说;二乃作诗者以诗咏史,在诗体中有咏史一格。二者构成了中国古代诗体介人史学的两种不同方式,通过透视这两种方式,以及说诗人对这两种方式的不同观念,可以见出中国古代说诗者对涉及到史料、史实、史法的作品所表现出的二律背反现象。诗史——说诗者对…  相似文献   

17.
对世纪末文化的思索──评高小康的《世纪晚钟》李郁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高小康先生的《世纪晚钟》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看待当代文化现象的视角,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透过林林总总的当代文化现象,探索了其深厚的社会历史底蕴,指出“当代文化的纷繁变化从根于上看,正...  相似文献   

18.
在图书流通中,时有差误发生,出现了有书无卡或有卡无书的现象,长此日积月累,致使这些图书无法外借而变成死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图书流通中的“梗阻”现象,势必影响图书流通的正常进行。图书馆在借还书中产生差误,主要有下列情况:1、读者将所借图书相互...  相似文献   

19.
钱恂是过渡时期新旧杂糅的一位知识人,也是近代外交史上值得一书的“异才”.庚子前后,其人受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遣,赴日本代办交涉的作为尤其值得关注.在留日学生监督任上,钱恂操办了许多超出本职以外的事务,甚至已经不局限于湖北一省,实为晚清外交一种奇特的现象,庚子事变期间钱恂在日言行甚至被引申出“张之洞在庚子年的帝王梦”这样争议性的话题.考察钱恂生平、性格、学识、政见、交游及具体行事,厘清其与清朝政权、维新党人、幕主张之洞之间种种复杂关系,可证张氏之“帝王梦”并不确实,并可见钱恂作为一种“中等人物”之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日晖 《齐鲁学刊》2005,6(3):89-93
遗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群体。它出现于朝代更迭之际,表现出一种政治性特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传统的士人文化在特定时期的反映,并由此形成了遗民文学这一特殊的创作现象。清初出现了两部《水浒传》的续书,一是陈忱的《水浒后传》,二是署名清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与一般续书不同,这两种续书并非为了发扬、补足前书的内容,也不是为了商业上的利益,而是基于遗民心态下的遗民文学创作。从接受的角度看,这两种续书是遗民的期待视野与《水浒传》本文相遇的产物,作者和评点者都借小说的内容表达了亡国之痛、种族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