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吴彦 《浙江学刊》2012,(2):126-130
宗教政治运动的多元化与伊斯兰社会的政治现代化,是当代中东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世纪之交,觉醒主义运动、伊斯兰一自由主义运动和圣战主义运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沙特民众推进改革和分享权力的政治诉求.沙特统治者构建多种政治对话和政治参与的渠道,家族政治和政府政治均迈出改革的步伐.温和倾向的宗教政治运动和自上而下的政治现代化改革相结合,构成沙特阿拉伯政治发展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会的发展成为西方学者的关注点之一。从比较视角出发,西方学者将商会研究放入市民社会和统合主义的分析研究框架之中,以此检验这两个西方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然而由于这两种概念带有理想模型和移植性的特征,因此在实际使用时被不同程度地修正,这或许体现出当前中国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即作为既有理论的试验场,而非创新理论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日本民间出现了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市民运动,这对于抵制日本右翼势力的倒行逆施,制约日本政治右倾化倾向,维护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国文化主义传统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主义是伴随英国当代文化研究在 2 0世纪后期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文化话语的称谓。不过作为一种文化传统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 6世纪。对于文化主义传统的确立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是 M.阿诺德、T.S.艾略特和 F.R.利维斯  相似文献   

5.
胡建 《浙江学刊》2000,42(1):12-17
黑格尔的“国家整体主义”价值观导源于欧洲近代“个人主义”价值的合逻辑演变;黑格尔借助“主体即实体”的理路,将“个人主义”的学理基址——“主体性”——改造为“主体世界”思境,并据此设立了“国家整体主义”的社会文化价值目标。这一目标的质底是资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因此,我们今天考究黑格尔的价值旨趣,对于突破“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姓“资”姓“社”的传统价值禁区,重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德顺 《求是学刊》2002,29(2):9-15
本文就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多元文化的命运问题 ,作出了一点思考。认为文化 ,特别是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业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如何对待全球化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格局方面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两种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文章分析了这两种基本态度各自的思想理论前提、特征和主要表现 ,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思考和回答的理论问题 ,并以“9.1 1”事件为例明确地指出 ,过于极端化的文化价值普遍主义立场 ,是可能引发国际恶性冲突的重要根源。因此主张探索一种新的文化价值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7.
8.
西方新发展主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发展主义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的最新理论思潮。新发展主义的提出是对过去40年以“现代化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发展主义的理论反拨 ,是西方左翼基于后现代主义对发展研究领域的“理性”、“进步”等主流发展概念的文化批判。新发展主义倡导多元文化主义 ,要求尊重文化差异 ,主张发展中国家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另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崔蕴华 《阅江学刊》2011,3(6):107-113
江南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弹词的优雅情怀;弹词的吴侬软语也成为江南的文化标志。具体而言,弹词从两方面呈现出典型的江南图像:一是水乡的地域品格。经济之富足、人文之昌盛都使苏州弹词拥有了江南气质,充满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认同性。区别于“燕赵悲歌”,弹词的故事大多充满水乡风情、文人雅趣;二是苏州弹词与苏州园林的互文性审美关系。弹词很多故事发生在园林之中,而苏州园林中也经常上演昆曲、弹词。从深层看,弹词与园林有着相似的构造理念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大正时代在日本出现了一股强势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强调与物质世界相对的理性价值的新康德主义、宣扬人格是所有价值的终极标准的人格主义、倡导和平民主的文化主义和力行兼爱平等的人道主义,客观上形成了对明治时代形成的极端国家主义的反拔。与上述“主义”相呼应,出现了批判“神皇一统”的皇国史观,“去神存人”的“学术人文”思想。然而,由于上述诸多思想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悖论,缺乏以民众支持的社会共鸣,因而没能阻止昭和时代全社会的文化倒退。然而,作为与国家主义相对立的人文思潮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陈伟杰 《社科纵横》2012,(3):78-80,98
本文探讨黄宗智教授提出的概念"第三领域"。通过对黄岩诉讼档案一个案例的分析,本文阐明该概念核心内容在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以及国家身份与社会身份的交叉,进而对与此概念相关的论争作一番梳理,指出这是由对法律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当事双方所依托的不同理论传统和研究旨趣造成的。"第三领域"所针对的是采取"国家-社会"二元分法的市民社会理论传统,而对它的批评所依托的是法律人类学中的法律多元主义传统。从前一种视角看",第三领域"这一概念具有破除二元对立传统,适应中国具体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多元文化主义与媒体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的文化研究使人们能够剖析当代媒体文化产品,从而获得应对文化环境的能力。近年来,文化研究已经开创了社会文化研究的一整套方法,主要包括文化的生产与政治经济学分析、文化的文本分析、文化的受众与接受分析等。这种多元的方法从媒体文化文本中分析生产、阶级、民族、种族、性别、国籍与意识形态等维度,并研究它们对受众接受文化时产生的影响。媒体文化效应的多样性与争议性要求文化研究运用批判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与多视角的综合性方法。  相似文献   

13.
萨伊德的后殖民理论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出发,批判传统文化观念,揭示了传统殖民主义活动的新模式与新形式。《东方主义》和《文化与帝国主义》标志着萨伊德理论的两个阶段,本文通过这两部著作,对萨伊德的后殖民理论进行了概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14.
娱乐场所与市民生活--以近代北京电影院为主要考察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北京电影院的出现迎合了市民追求时尚的心理,受到了市民们的欢迎。作为娱乐场所的一种,电影院不仅能够反映出当时北京市民娱乐生活的情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人们的身份等级、经济条件的差别及文化差异的影响。而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院也能反映出近代北京独特的城市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17.
和磊 《社科纵横》2011,26(5):171-174
伯明翰学派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研究派别,其建立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知识背景。首先是二战后英国社会所形成的各种危机,引发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英国社会在二战后出现的"愤怒的青年"反叛思潮,推动了伯明翰学派的建立。再次,从知识谱系上看,伯明翰学派通过批判当时已无力解读英国社会现状英国文化主义传统,开始建立起自己新的知识范式。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和美国都是多民族和多文化国家,多元文化主义即是一种为了谋求多民族、多文化在一个国家内共存而形成的国民统合措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在上述两国以什么方式或多大程度上能够付诸实施,学者们难以达成共识,评论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西方的文化论争中,多元文化主义已成为普遍的共识。赫勒的三种文化概念,即高级文化概念、文化话语的文化概念和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可以被借用来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及其实现的可能性途径进行探究。由此导致的结论是:只有从宽容走向团结,从对差异的承认走向与他者真正的对话与交流,才能避免将差异理解成无差别的多元主义,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公民教育是目前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外公民教育思想领域较有代表性的4个思潮 :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和多元文化论 ,旨在通过对这 4个思潮的简要梳理 ,分析其各自的理论基础 ,概述其公民教育思想的不同特点 ,审视其公民教育的理念 ,以期对中国研究、实施公民教育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