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分别具有信息优势和融资成本优势的基本假设出发,建立了不对称信息下的银行信贷市场竞争模型,从贷款价格的角度来研究外资银行通过绿地投资和兼并收购两种方式进入对我国信贷市场的影响,且在并购方式中将并购对象按规模分为了本地大银行和小银行。结果表明,外资银行通过兼并收购本地大银行方式进入对贷款价格的降低效果不大,而通过兼并收购小银行方式进入能够全面降低本地银行的贷款价格,在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的本地大银行的老客户市场通过绿地投资模式进入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贷款价格。  相似文献   

2.
刘春志 《决策》2007,(10):46-48
一向瞄准高端客户的外资银行转身进军农村金融市场,一方面凸显了其老牌银行抢占竞争先机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也释放了中国金融业多元竞争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3.
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可以绿地投资或作为本地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两种模式进入.本文考虑本地银行具有老客户和甄别能力带来的信息优势,外资银行具有信贷成本优势,首先在银行不损失优质老客户利润的竞争规则下,将单期信贷模型扩展到多期,然后利用多期竞争的结论对两种进入模式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与单期信贷竞争中本地银行信息优势来源于老客户和甄别能力两方面不同,在多期信贷竞争中,本地银行信息优势主要来源于甄别能力,并成为外资银行绿地投资的进入壁垒;在少数股权政策的限制下,为了消除信息劣势,外资银行倾向于入股因拥有甄别能力而具有长期信息优势的本地银行,因此少数股权政策可以保护本地弱势银行不被外资并购.  相似文献   

4.
在竞争压力下,中资银行要尽快走出IT系统“高质低效”的怪圈中资银行应该切身感受到临战压力了。4月2日,汇丰、渣打、花旗和东亚等4家首批获得本地法人资格的外资银行正式开业。这意味着,外资银行跨过最后一道障碍,进入垂涎已久的中国零售银行市场。  相似文献   

5.
国际银行业中追随客户现象以及服务当地经济,是导致跨国银行进入的重要原因。一个地区集聚外资银行会带来竞争效率提高效应和示范引导效应。银行市场的开放必须谨慎,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有效的审慎监管和稳定的宏观环境,对外资银行的进入不能完全放开,需要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大量的外资银行抢占中国的市场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能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性的网点数量是商业银行争夺客户资源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商业银行都在着力扩张网点数目,但是对已选网点的可行性评估研究还甚少。本文对前人设置银行网点时应考虑的问题予以总结,并结合自己从事网点规划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具体评估方法,希望对银行网点可行评估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耳 《经理人》2007,(6):20-20
4月20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率先取得了中国本地注册的法人营业执照,成为首批获得全面经营人民币和外币资格的外资银行;自此,外资银行开始享有中资银行一样的国民待遇,中、外资银行间直接竞争的序幕缓缓拉开了。  相似文献   

8.
林小燕 《经理人》2005,(3):75-77
商业银行有必要对中间业务进行重新定位,真正确立中间业务作为三大业务支柱之一的战略地位入世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稳步发展,截至2004年,在沪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84.77亿美元, 同比增加109.23亿美元,已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2.2%;实现税前利润1.63亿美元;资产质量继续保持较好水平,年末不良资产余额1.6亿美元,不良资产率为0.81%。中外资银行业的竞争由平静转为激烈,尤其是对个人高端客户的争夺。外资银行的金融服务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因此,在分支机构地  相似文献   

9.
陈振烨 《经理人》2007,(9):78-78,80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热衷于深讨外资银行威胁论。对于中资银行而言,这种兵临城下的竞争压力固然存在,但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银行内部,是其如何转变经营观念和提升服务意识的问题。悉尼理工大学教授邱永强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外资银行竞争的核心是客户的保有率和新增率。谁能挖掘到高价值的客户,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谁就能够胜出。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之前,考虑到市场过于饱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有20年时间不发放零售银行的新执照。除禁止更多外资银行进入,在新加坡的外资银行也不允许增加新的分行及提款机,只允许在客户的私人场所提供额外的银行服务。  相似文献   

11.
熊川 《管理与财富》2009,(12):59-5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也迅猛发展,我国居民的金融意识不断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外资银行不断的涌入,不断从中国的商业银行手里抢夺客户.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不断优化自身服务水平,提升创新能力,实施差别化经营,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商业银行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考虑到成本因素,不可能对所有客户均提供同样的金融服务,必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根据客户对银行贡献庹大小,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金融资源,以最有效的个性化服务为优质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要,以赢得客户满意,培育自身的高价值忠诚客户群体.因而银行实行差别化经营就显的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双头利率竞争的不完全信息Bertrand混合寡占模型,从理论上讨论了在国有商业银行拥有中国存款市场行情信息优势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对市场行情预期的变化,将给国有商业银行的均衡利润及存款市场的社会福利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外资银行预期高自发存款量出现的概率越大,国有商业银行确定的均衡利率就越小;②外资银行对市场行情的乐观预期会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均衡利润与存款市场的均衡社会福利水平;③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能够转化为它与外资银行策略性互动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金融业逐渐开放的今天,外资银行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从短期看,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民营银行的市场份额影响不很显著;从长期看,随着外资银行介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深入,中国民营银行现有的在本土的比较优势将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本文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营银行如何调整自身,做好准备,来决定能否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国内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进入全面开放期。放眼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外资银行拥有多年经验和诸多优势,也是许多外资银行在国内首先获准经营的业务之一。面对个人理财业务的蓬勃发展,中高端客户资源正日益成为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争夺的焦点。我国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从2001年起,逐步向国内的个人客户推出理财产品和服务,以期事先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外国一流银行与国内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全面竞争也拉开了帷幕。在竞争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劣势是很明显的。在这种严酷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清醒地认识自身的竞争差距,尽可能缩小和弥补差距,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谋求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6.
汤川 《决策》2010,(6):I0012-I0013
近几年,地方性商业银行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地方性商业银行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纷纷改革重组,同时跨区域经营成为地方性商业银行扩大市场、抢占客户资源的新策略。但是随着中国银行业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买方市场的形成,银行的客户尤其优质客户成为各商业银行的主要争夺目标市场。地方性商业银行无论从经营规模、综合实力还是运营模式、产品研发等方面,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均不占优势,实行集约化经营、差异化管理则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时承诺5年之后就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传统业务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中间业务无疑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中间业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具有明显的经验优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受到来自外资银行的冲击,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是当今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外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银行业60%的利润来自10%的优质客户。尽管我国加入WTO的时间不长,但外资银行进入的步伐却明显加快,与中资银行展开业务竞争特别是在争夺优质客户方面已日趋激烈。据麦肯锡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约有20%已将其最主要的银行关系转移至其它银行。分析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竞争优质客户的策略和手段,有助于中资银行制定应对策略。策略一:外资银行帮助跨国公司实现全球一体化经营和管理,吸引优质客户。某外商投资企业原在中资银行开户。从2001年下半年起,由于美国总公司…  相似文献   

19.
在银行业全面开放及贷款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异,对中外资银行信贷舍约竞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利用信号博弈模型,讨论了信息差异及经营成本差1)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是老借款人。2)外资银行提供分离合约时,在中资银行的新借款人市场上将出现“柠檬效应”;外资银行提供混同合约时,中资银行将失去所有新借款人。  相似文献   

20.
刘金贺  姬虹 《经理人》2008,(4):44-47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承诺入世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入世五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从此在华的包括银行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有了明确的管理条例和法规,外资银行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