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晓声的亲情小说很有散文的味道,这是梁晓声的亲情小说给我最强烈的感觉。梁晓声的亲情小说,如《父亲》、《母亲》、《黑纽扣》等篇幅短小,小说的主人公也大都是作者身边最亲近的人,几部作品相互独立又同时被每部作品中所共有的“我”紧紧联系到一起,形成了相互有关联的整体,构成了一组组家庭生活的画面,同时也将作者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中年的整个思想感情串联起来,完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的主人公。梁晓声的亲情小说都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而这种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给读者以强烈的真实感。一  相似文献   

2.
<正> 作为文学流派风格之一的浪漫主义,首先在十八世纪德国形成,其代表作家有奥古斯特·威廉·史雷格尔(A.Schlegel,1767—1845)和弗利德利希史,雷格尔(F.Schlegel,1772—1829)兄弟,诺瓦理斯(Novalis,1772—1801),阿尔尼姆(L.V.Arnim,1778—1831),布仑塔诺(C.Brentano,1778—1842)和霍夫曼(H.T.A.Hoffmann,1776—1822)。这个文学流派一出现,就遭到非议和责难,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仍未绝迹,上述作家的作品在我国很少有人介绍,即使偶尔提到,也要戴上“消极”,“反动”的帽子。何以如此,主要是三点:一曰,这派作家主张“不要文艺反映现实”,“鼓吹人的主观精神高于一切”;二曰,“力图保卫宗法制度,维持封建关  相似文献   

3.
相关链接:梁晓声,著名作家。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建筑工人家庭。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长篇《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类末世预测,十分深刻。粱晓声的名字被收入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其作品被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相似文献   

4.
由中外两住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内在深层根源及其悲剧命运的缘由;尽管她们对爱的炽热追求被男权统治的社会所忽视,但那种诚挚无私的爱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5.
爱怜少子是人们的普遍心态,因爱而较量则是一种另类母爱表达,是文学经典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爱是较量的动机,较量是一次爱心行动、一种爱心表达。爱心无可厚非,而爱心表达则因人而异,境界有别。孩子高于一切,不顾一切地保护孩子,是古往今来大多数母亲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6.
影视剧作品是在观众的接受中最终完成其创作的。在对作品的接受中,接受者(观众)有时会出现某种错位,或者将创造形象的演员当作形象本身(“正串”),或者把形象还原为创造形象的演员(“逆串”),两种“串联”都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就作品本身而言,其不符合现实真实性的“穿帮”破坏了作品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作品本身既是有界限的,也是自足的,对影视剧作品的接受应当在作品本身的艺术时空内进行。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在《父亲》、《母亲》、《普通人》等作品中,满怀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父母亲情,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但许多读者并不知道,梁晓声还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大哥,而且梁  相似文献   

8.
孟子提出理解文学作品“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是对我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贡献,为历代许多文学批评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所遵循.但是,“以意逆志”,是“以(读者或批评家)自己之意逆作者之志”还是以“作者之意求作者之志”呢?“知人论世”,是“只以(作者的)其人其世为背景为参考为根据去理解其作品”,还是“以其人其世去驾驭、统率、控制、规范、规定甚至代替对具体作品的理解”呢?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文学现象本极复杂,又涉及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涉及“论域”的进一步界定,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10日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的文章《教育是诗性的事业》是作家梁晓声第二篇关于“教育的诗性”这一主题的文章,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2000年4月13日),题目是《论教育的诗性》。通过这两篇文章,梁晓声以作家特有的敏感  相似文献   

10.
各地动态     
《新天地》2007,(5)
云南红云集团进行“爱心助老”捐赠前不久,红云烟草(集团)有限公司“爱心助老”捐赠仪式在昆明红云集团总部举行。红云集团副总裁许力代表集团向云南省老龄事  相似文献   

11.
与空荡荡的四壁相比,梁晓声家的一面贴着泛黄壁纸的墙上到处挂满了一尺见方的画,画框形状各异,粗略一数,竞有二十幅之多,刚想说两句"有艺术感觉"之类的话,梁晓声开口道:"全是从街上买的地摊货,倒不是我多喜欢艺术,这些画都是我用来给墙打补丁的,只要有一个地方的墙纸破了,我就买幅画挡上,没想到最后快挂满了。"脚下那由蓝转绿的印花地板革无声地也在诉说着房间的年龄,它的风华正茂是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让人想起主人的那些作品。 梁晓声很低调,尽管稍有点文化的人听到这个名字都会联想到当年那让人热血  相似文献   

12.
叶甫盖妮·奥涅金是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在“他最心爱的作品”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妮·奥涅金》(又译《欧根·奥涅金》)里塑造的一个文学典型。也许是受“俄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关于多余人题材的讨论”的影响,许多评论家一直把奥涅金定位为“多余人”,对其性格分析也多采用“消极因素多于积极成分”(而这种积极成分往往是被一笔带过甚至忽略不计)的观点。对之冠以诸如“自私麻木”、“冷漠”、“损人利己”等贬词。  相似文献   

13.
吴晓东 《金陵瞭望》2009,(29):77-77
为了加强对“爱心超市”的“阳光操作”.增强超市自身“造血功能”,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转变受助者受物观念.下关区街道“爱心超市”管理又出新举措:积分管理制度,即对团体、个人所捐赠的物资和受助人”公益劳动进行累计积分.并分别进行回馈和奖励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社区》2005,(17)
莫让爱心超市“断粮”据7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位于浙江省杭州东新园小区的爱心超市内近日食品长期供不应求,不少接受社会救助的人在爱心超市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货。爱心超市“断粮”,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爱心超市正在遭遇或将会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爱心超市的发展。近几年来,爱心超市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很多地方政府都片面地认为,只要成立了爱心超市,困难居民就会得到救助,而且,爱心超市也一度成为了一种“政绩工程”。但是,实际上爱心超市并非多多益善“。运营”爱心超市的前提就是一定要保…  相似文献   

15.
梁晓声的知青小说以温情来叙事,并以人性善为核心,对冲知青年代传递给人的膨胀的压抑感。他秉持人性理想主义的写作姿态,在文本中调和了知青内心世界的主体性与时代需求。这一叙事风格是梁晓声对北大荒文化、北大荒军垦文化记忆和想象的一种表现方式。他温情叙事的美学选择以现实为立足点,充满了对人的关怀和温馨的讽刺,使其知青小说成为温暖现实主义文学的标杆之作。  相似文献   

16.
一、独创性作品是最美丽的花朵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喜爱.英国著名诗人杨格,曾把独创性的作品赞喻为“最美丽的花朵”,具有独创性的作家“是人们极大的宠儿”、“极大的恩人”,“因为他们开拓了文学的疆土,为它的领地添上了一个新省区.”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作家在总结其创作经验时,都十分重视文艺独创性的作用,并把它作为评价作品的一个重要美学标准.他们说:“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声音”(屠格涅夫语)“独创为贵”(鲁迅语),“随人作诗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山谷诗).  相似文献   

17.
知青文学是我国二十世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主体是知青小说。大多数的知青小说家多采取或哭诉、或讥讽、或咒骂的方式来展示“他们”那段“刻骨铭心”的悲惨境遇,而梁晓声的知青小说却让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所特有的真诚与“英雄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8.
作者署名为“洛桑然巴”的作品《第三只眼睛》曾被西方人视为了解西藏的权威性著作。但是这部“西藏喇嘛的自传”因作者虚构的藏人身份导致其“事实的真实”基础被拆解,但在另一方面,这部作品“叙述的真实”却往往使读者落入“事实的真实”的陷阱,其深层原因就在于这部作品虚构的神秘的西藏形象切合了西方社会对西藏的集体想象。  相似文献   

19.
在描写苏联农村“城市化”,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过程中,别洛夫始终把握着和谐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早期的中篇《凡人琐事》表达了这种和谐的存在(人、动物、季节等各种现象同具生命本质,循环运行)以及它解体的开始。由此,别氏又写了“哲学人”的产生。别氏作品的形式也富有哲学意绪。别氏作品对我们的启迪是:作家对现实的把握越深刻,艺术表达越逼真,其哲理内涵越深邃。这种朴实直观的表现手法对哲理小说的创作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有别于通常对余华所作的现代主义定位,而依据其作品对人性恶与本能世界的极端还原写实和主体性的极度空缺两大主导特征,将他定位在自然主义的极致(边缘)状态,也不否认他由自然主义向表现主义的过渡趋势。进而寻求余华被人公认的“冷酷”风格的三重产生根源,即对世界的悲观态度和对“真实”的执著追求;对“真实”的独特认识;职业性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对他作品中与自然主义关系密切的四种常见主题——人性恶 与暴力、本能与欲望、遗传和历史作较为深入细致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