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划分和城镇人口统计自建国以来,是变动最频繁、概念最混乱的一个领域。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受行政、所有制、物资供应等多方面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城镇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工商业地区。城镇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口大量聚居,二是非农产业占主要地位。近代以来,各国城市发展很快,1986年全世界已有4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我国在解放后城镇发展也是很快的,1949年城镇人口比重只有10.6%,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城镇不断出现。但由于经济建设反复徘徊,城镇发展也反复多变。标准一改再改,郊区扩大了缩小,缩小了再扩大;城镇人口增了减,减了又增。尤以1984年以来,由于撤县设市,撤乡建  相似文献   

2.
地理分布及特点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之一,是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国务院已正式公布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它的人口仅次于壮族、回族和维吾尔族,据国家民委截止1979年5月31日所公布的数字,彝族人口已达到480万人,约占我国总人口的4.9‰及少数民族总人口(5510.94万)的87‰。 就地理分布而言,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面积约5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6人。 云南彝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共约300余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全省境内85%以上的县(市)都有彝族居住,其中尤以楚雄、红河两自治州分布最多。四川彝族,人口虽不及云南彝族多,但分布最为集中,全省彝族近140万,几乎大部分都分布在大小凉山一带,从而形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聚居区。贵州彝族,人口约40余万,主要分布于与川滇接壤的毕节、安顺一带。广西彝族,约1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3.
张燕 《西北人口》2016,(5):48-56
本文主要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彝族的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婚姻和生育状况以及职业行业情况,进行分性别、分民族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彝族人口规模呈现阶段性增长,总抚养比比较高,人口负担重;受教育程度低,且呈现性别和民族上的差异;从婚姻家庭状况来看,彝族女性更倾向于与汉族通婚,在生育上重男轻女现象依然很严重;从职业上看,彝族主要从事第一产业,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远远落后汉族地区;在未工作人口中,女性料理家务的比例依然较高,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4.
<正>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以及随之发生的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是我国正在经历和必将经历的人口变换过程。其特点是:农业劳动力在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并不表现为向大中城市的迁移运动,而是在“离土不离乡”的人口流动中向小城镇移动和聚居。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人口迁移发生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我国人口的城镇化道路,是农业劳动力首先大量地转为亦农亦非人口,继而向“就地靠乡”的小城镇移动和聚居,有层次、分阶段地分别进入小城镇体系;在大城市“截流”、中小城市“疏导”、小城镇“蓄水”的交互作用中,将“人口流”截在小城镇这一格,减少大中城市在“超负荷运行中”的人口压力,形成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以就地转移为主,小城镇容纳为主,亦农亦非为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四川彝族人口近期死亡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彝族人口近期死亡模式分析何景熙四川省大、小凉山地区是中国彝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区之一。1990年四川彝族人口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26.41%。本文以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有关死亡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彝族人口的死亡模式作动态分析。同时还对四川彝族与云南省楚雄...  相似文献   

6.
选择四川省攀枝花市典型旅游城市5县19个景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空间、社会、经济作为三大主要旅游人口容量的影响因子,并改进了社会容量方法,定量分析了攀枝花市旅游人口承载容量。研究表明,空间承载容量成为制约攀枝花市景区发展并限制接待游客容量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旅游线路不发达,景区内可达面积小。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旅游人口承载容量的理论和研究体系,可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人口健康素质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抽样调查”的总体方案,对赫哲族聚居的三个乡的赫哲族进行了调查。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对妇女的婚姻生育状况、儿童体格发育及心理行为发育、人口死亡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新疆两个主要民族——维吾尔族和汉族人口为例,分析了民族口人空间分布的全局和局部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新疆的维吾尔族和汉族人口都有较强的空间内聚性;两个民族人口集中的地区总体呈现互补状态,各有人口密集地区;比邻聚居、成片联结的区位形态都较明显。维吾尔族人口聚居的集中程度高于汉族人口。汉族人口的聚集区域面积相对小而分散。了解和认识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傣族人口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傣族人口102.5万,云南省有101.43万,占98.9%,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云南省的傣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西南靠近边境的弧形地带,以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自治州为最多,属于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类型。典型的傣族人口的大多数多居住在水土条件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类型研究原华荣阎丽娟(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兰州730000)本文拟利用量化的静态人口类型标准和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给出中国(大陆)各少数民族的人口类型,并从聚居地区、人口分布的离散度、人口规模和总和生育率等方面对其变化和分布作一...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妇女的生育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洽州彝族人口为1,336,675人,占四川省总人口的1.3%,居四川少数民族人口第一位。同1964年第二次凉山州彝族人口普查的798,449人相比,18年间共增加538,226人,增长67.4%,增长率在全国兄弟民族中居第24位。凉山彝族平均年增长率为2.9%,比全国彝族年平均增长率高0.2%。这说明18年来,凉山彝  相似文献   

12.
完整的城镇化过程,应是一个包括非农化和市民化在内的“三化”联动过程,这其中,“人口”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显性指标和主体要素,而且皆可在“三化”演进中观察到人口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转变特征。回望中国城镇化的研究,至今依然存在“非农化缺位”、“城镇化越位”和“人口学内隐”三个不足。当代中国亿万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即便取得了城镇“常住”资格,但仍然难以获得“市民”权益,普遍处在有“市民”身份、无“同城”待遇的窘境中。鉴于此,跳出对城镇化的孤立认识,秉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主张,从人口主体视角把城镇化、非农化和市民化的所谓“三化”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中,探讨人口形态在“三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及身份异同,并将三种人口形态的转变对应于“三化”进程与“三农”问题,探寻人口形态在“三化”之间的协同共进与顺畅接续。研究认为,城镇化的实现并不在于人口聚居形态的空间变化,即乡—城转变,而取决于人口从业属性的非农转变,即农—工转型;继而阐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需要以从业方式的非农化为引领,以“市民”身份及其权益的平等获得为标志,而不是以聚居形态的城镇化为终结。一个健康有序、持续深入的城镇化,应是...  相似文献   

13.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辖3镇16乡,4个居委会,306个行政村,19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回族25.7万人,占54.3%,是宁夏农业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古人所说的“陇中之苦甲天下”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与民族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对于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重大影响.所以.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试就民族传统与民族人口作个初步探讨,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一、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发展的概况新疆少数民族是大聚居、小杂居与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宁夏固原地区包括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五县(后来从固原县分乡出部分组建为彭阳县),共有人口1,374,974人.这里是回族聚居的地方,回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除隆德较低(8.1%)以外,余均较高(固原36.8%,海原68.4%,西吉49.5%,泾源96.8%).多年以来,这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除隆德县以外,1983年人口出生率均在21‰以上,自然增长率均在16‰以上(表一、表二).固原地区多孩生育水平高.1984年上半年出生的婴儿中,除隆德县外,三孩及三孩以上的均超过40%,其中四孩及四孩以上的均超过15%(表三).  相似文献   

16.
中国1990~2000年乡-城人口转移年龄模式及其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金营 《人口研究》2004,28(5):41-47
本文采用人口年龄移算方法 ,利用 1 982年、1 990年和 2 0 0 0年三次人口普查提供的年龄别数据 ,估计得到 1 990年和 2 0 0 0年两个时期的人口乡 -城转移的年龄模式。本文所设计的方法能够较准确的估计得到两次人口普查间人口转移的年龄分布和模式 ,估计结果反映了一般的人口迁移规律。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 2 1世纪 90年代人口乡 -城转移年龄模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郝亚明 《西北人口》2008,29(6):34-37,43
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对流出地社会和少数民族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全方位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运用结构功能论的视角,以凉山地区彝族妇女外流为例,将这一中现层面的社会问题嵌入到彝族农村的宏现社会结构之中,分析妇女外流对彝族社会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婚姻家庭结构、文化结构等诸方面所造成的压力.剖析妇女外流现象对凉山彝族地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口是人的总体代称,但是人口不是人的简单的数量之和,而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聚居在一定地域,从事两种再生产并构成错综复杂关系的人的总体。因此,它具有二重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这两种属性,贯穿在人口发展规律的始终。性别比是人口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人口规律的一个侧面。人口性别比直接影响人口的婚姻和生育状况。因为性别比平衡与否,直接涉及到结婚率和生育率,影响到人口出生率以至人口再生产的速度。所以,它是实行控制人口、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不可缺少的数据;是国家对人口实行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性别  相似文献   

19.
弘扬民族文化 开展特色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州总人口25.37万人,分布有彝族、壮族、苗族、哈尼族、回族、白族等26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6.45万人,占总人口的25.4%,汉族人口占69.5%。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生育观念、生活习惯各有其特殊性。楚雄彝族自治州又是一个边远贫困山区,经济基础不强,各项工作难度大、压力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从中央到省、市、县、乡、村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网络作用,开发和运行人口宏观调控管理、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人口安全预警预报、基层管理服务、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奖励优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