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宗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
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的人有两怕:一怕资料缺乏,二怕资料太多。资料太少,好比白手兴家,十分吃力。资料太多,好比“鼹鼠饮河”,怎么吸收也吸收不完。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资料缺乏是主要问题,可是一个专题要是给你几十本书,你也会临书兴叹,不知从何下手。 相似文献
2.
姚亚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
80年代对于中国语言学来说是一个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对此回顾。就可发现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上。80年代的中国语言学时时面对着三对关系的处理:句法、语义与话语一语用的关系,描写与解释的关系,理论与事实的关系。各位学者、各种理论在此所表现出来的相同或不同,常常就体现出他们各自的鲜明特色,并形成整个语言学科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何干俊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2):153-154
在当前进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我们拜读了中南民族大学冯广艺教授的新作《语言和谐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以下简称《和谐论》)。在这部大作中,作者对和谐语言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和思考,在理论上提出了富有特色的见解,在实践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该书的出版,不仅给我国语言学开辟了一块新天地,填补了语言学的一个空白,同时也为良好社会环境的建立、友善人际关系的形成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和<普通语言学读本>是当今语言学界探讨他的语言哲学思想的主要依据.与前部教程相比,<普通语言学读本>强调,语言是纯粹差别的,它的形式和意义不可分,而且也不能脱离社会.这部著作更易于准确把握索绪尔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5.
继60年代王力先生的开山之作《中国语言学史》问世之后,时隔20载,又一部同名力作—濮之珍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系原教育部“1978年至1983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内教材)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了,如果说王著曾引导人们对中国语言学史进行了初次的认识,那么濮著则是对这种认识所做的深刻的反思,是对中国语言学史所进行的必要的再认识,由作者的语言学史观所决定,濮著对中国古代语言学的特征、语言学遗产、中国古代语言学领域各发展时期进行了重新考察,作者独具慧眼,另辟蹊径,令人为之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蒲徐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Z1)
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索绪尔的名字往往同语言的符号观 ,系统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其学生整理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更是语言史上一部继往开来的著作。索绪尔的主要语言学思想 ,也主要体现在这本书中 ,即语言是符号系统 :(1)通过符号系统的各种内在关系认识语言系统的存在和演化。 (2 )通过共时和历时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论证他的双重系统观 ,从而解决了语言符号系统的运转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系统观。 相似文献
7.
王宗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我读了《俞敏语言学论文集》(下文简称YA)和《俞敏语言学论文二集》(下称简称YB),对著者的看法,大多数我支持甚至激赏,少数我怀疑甚至反对,下头将分别陈述。但我是粤语区人,著者所谈的北京话语音语法特点我摸不清;我学力不足,著者所讨论的某些专门问题我也插不上嘴。所以本文只是一份有选择性的读书报告,并不是全面的有自信心的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8.
聂志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6):100-104
本文探讨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思想.认为索绪尔把语言定位为符号系统,将任意性作为符号、语言符号和语言学的根本原则,据此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现代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基础,并使语言符号学在人文科学中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国英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4)
本文主要谈了《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读后的一点体会,从联盟树理论建立的背景,到语言接触机制,再到无界有阶说,我认为这一点是联盟树理论安身立命的根本,然后再到关系词与资源关系的判定,陈保亚博士创造性发明的“阶曲线“原则来判定语言间的同源与接触关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我们认为,陈氏的“词阶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为历史比较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唐玉柱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13(3)
作为生成语法的最新研究纲要,最简方案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最简方案是发展这一方案的前提.评述Linguistic Minimalism:Origins,Concepts,Methods,and Aims一书,对于认识和了解最简方案的源起、核心概念、目标和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雪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8-73
以朱迪斯·巴特勒肇始创立的酷儿理论,其消解人类性/别二元对立的主张,较好地诠释了艾丽丝·沃克在《紫色》中塑造的三位黑人女性的流动的性相,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对黑人女性性态的描写,揭露异性恋男权体制对黑人妇女的压迫的思想。酷读作品,为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的边缘,为了生存,她们相互团结,结成牢固的友谊,最后走出了传统的桎梏,确立了身份,建立了新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艰难而曲折的图景。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5)
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不论从何种视角去考察,察举制都是极重要的一环。某些外国学者甚至认为它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功绩”。关于这一制度的研究,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著述之丰富,令研究者普遍皆有“题无剩义”之叹。针对如此“一个史学界业已深耕熟耘的课题”,阎步克同志知难勇进,“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之上,探索这一制度发展变迁的线索和原因,及其政治文化意义”,撰成二十四万言的专著——《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以下简称《察》)。《察》书的成绩与特色,可归结为“新”、“全”、“精”三个字。新,主要指该书分析问题的角度新。长期以来,关于察举制的研究,大体限定在科目阐释考证、举主与应举者状况分析等方面,大量的工作是资料收集、考订和分类排比,充其量不过把资料搜寻得更 相似文献
13.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交叉形成的一种新兴的跨学科语言学研究范式,目前逐步跻身西方主流语言学之列,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坚实的研究团队和丰硕的成果。文章介绍这一领域内最新论文集《劳特利奇生态语言学手册》(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colinguistics)的主要内容,并对相关特点做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杨成凯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2):81-82
伍铁平教授的《模糊语言学》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著作 ,1999年 11月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是广大爱好语言学的读者的福音。在读这部好书时 ,我们一边由衷地敬佩作者有那样深邃的思想和广袤的知识 ,一边也在为模糊语言学庆幸 ,正是伍先生最先把模糊语言学的知识和方法引进汉语研究之中 ,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身体力行地以中外语言为对象从事模糊语言学的具体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前 ,当获悉美国学者查德提出模糊数学思想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响应时 ,我也曾产生好奇和兴趣 :数学本来是要求精确的 ,初等数学自然不必说 ,即使在高等数学之中… 相似文献
15.
李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71-174
任何交际方式的演化研究都要求回答其机制、功能、个体发育和种系发育四个基本问题。语言的物种特征必然要求生物演化解释,唯递归论促进了语言演化研究。《人类语言演化》是递归论的发展和深化,该书围绕唯递归论,分别从语言结构、语言与接口系统、生物与神经基础、以及人类学背景四个方面讨论语言演化。 相似文献
16.
严春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马桥词典》是一部非常富有象征意蕴的小说 ,它对人与社会、人与文化、语言与存在等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通过“词”与“词典”两个意象来类比 ,一方面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自己的“词典” ,但同时又是社会生活 (词典 )中的一个“词” ;另一方面 ,社会本身就是一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词典” ,而同时又是个人人生这部“词典”中的一个词。“词”与“词典”的本体是共同的 ,即语言。人类生活于语言之中 ,这是人类的一个重大特征 ,以至于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把“语言”当做存在本身。而语言的多义性与理解的多元性往往成为人类冲突的根源 ,反过来影响人类生活的方向。但语言和存在终究根本上是两回事。“社会生活”是指现在 ,“历史”是指“过去的生活” ,同样 ,人们所谓的“历史” ,也不过是一种语言 ,而非存在。 相似文献
17.
季永兴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3):64-67
文章对吴礼权博士的<中国语言哲学史>进行了评析,认为该书立足传统,努力前瞻,是一部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全面地历史地审视中国语言科学的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18.
覃建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2):111-113
语言学理论是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从语言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语言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因此,理论大都具有其历史的或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理论表面也显得较离散.初学者常感到很难真正掌握和运用语言学知识.本文从语义理论的互补性出发,探析了语言学理论的互补性及其对<语言学教程>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不可动摇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再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提出了挑战,并以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或象似性特征为依据,对任意性特征进行否定。根据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提出语言产生的模式,并针对"可论证"说和"象似"说对任意性原则提出的挑战进行商榷和反驳。我们的结论是:任意性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原则;可论证性或象似性只能是置于任意性这一根本原则之下的补充,而不可能替代任意性。 相似文献
20.
吴九成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79,(3)
契柯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通过对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猎狗咬人事件的经过情形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个善于见风使舵、看人行事、对上阿谀奉承、对下专横霸道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深刻揭露了沙皇俄国社会的极端腐败和黑暗。“变色龙”是一个概括性很强而又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几乎全是采用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