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就宏观经济方面讲,最主要的是要从直接宏观控制转变为间接宏观控制,建立起新的间接宏观控制体制。因此,研究和探索间接宏观控制问题,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由传统的“直接控制型”转变为新型的、运用市场机制协调的“间接控制型”。那么,在新经济体制下,国家究竟如何实现宏观经济的间接控制?特别是,需要相应地建立和完善哪些宏观控制的调节手段,以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仅就新经济体制下宏观控制的几种主要调节手段作一粗略的分析,并就其中的若干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间接宏观控制体制由微观基础、市场中介、宏观控制机制这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其作用过程表现为:宏观控制机制调节市场机制运行,市场机制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对于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和市场中介,我已另文作了分析,本文着重探讨宏观控制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宏观控制的目标模式,经济理论界的认识不尽相同.例如:宏观控制中总量控制与个量控制的关系,现阶段宏观控制的目标是不是总供给稍大于总需求的买方市场;间接控制的含义,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理顺政府领导、管理经济的职能同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关系,是重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关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排斥市场机制的直接宏观控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不仅完全掌握着宏观经济的决策权,而且还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这是一种纯粹的行政式集权化的直接宏观控制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郑重地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任务.重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对过去那种排斥市场机制的直接宏观控制模式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方法论角度对宏观控制问题作一些探讨。 宏观控制系统是国民经济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介于宏观经济计划决策系统与微观经济决策系统之间。由于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主体——国家不直接参与微观经济的决策,这样,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就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宏观控制系统的任务正是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金融体制改革已见成效。充分显示和发挥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和调节作用。但改革只是初步的,目前金融体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最突出的就是中央银行没有建立起一个灵活有效的宏观控制和调节体系。1984年在改变了统得过死的“一龙治水”的状况后,却出现了“四龙放水”的失控现象;1985年加强了宏观控制后,有的地区又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可见,如何实现对经济的有效控制和灵活调节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就以下问题谈点近期设想,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生活空前活跃的具体条件下,由于忽视宏观控制而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失控”现象,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在搞活经济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宏观经济控制问题。现在,差不多每一个关心经济问题的人都在谈论“宏观控制”。但是,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宏观控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控制?怎样进行宏观控制?则必须做一番认真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银行作为货币、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在宏观控制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银行能否控制信贷、控制货币已成为能否有效控制社会总需求的中心环节,所以怎样改善银行本身的管理,实现银行控制机制的转轨,已成为整个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焦点。本文对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我国现阶段银行控制机制的性质 所谓银行控制机制的转轨是指由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量和信贷增量的行政命令式的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转轨。为了正确说明我国现阶段银行控制机制的性质,有必要首先比较一下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关于计划、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是计划工作、经济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可是,在当前,无论宏观控制、市场体系、企业行为都不够健全,因而还拿不出正确处理这三者关系的良策.我看,这还需要经过一个摸索、探讨的过程,经过成功与失败的比较,再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周斌 《理论界》2011,(6):53-55
间接征收问题在国际投资自由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仍然是国际投资中引发较大争议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间接征收概念、认定及性质的研究和探讨,以应对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越是搞活经济,越是需要加强宏观控制,需要各方面、各渠道、多种手段协调发挥作用。以财政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控制是宏观经济控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民经济宏观控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保持社会总生产与社会总需求在价值量上的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商品的生产量和供应量。但在生产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供需总量的平衡,关键在于控制社会的总需求量。社会的总需求量,是由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构成的,是在一定的货币周转速度条件下,由货币量的多少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量是保证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谓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就是要求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与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相一致,必须符合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即马克思指出的,在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不论货币是作为流通手段或作为支付手段,——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流通总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同一时期中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马克思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由于信贷、现金一度投放过多,消费基金增长过猛,引起了对宏观控制问题的普遍关注。货币发行是宏观控制的重要问题,展开对改革转轨时期合适的货币发行量的讨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华东六省一市部分金融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者最近在山东省荣成县举行金融学术交流会。会议围绕金融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会议中一些新观点和有关争论简介如下:一、关于银行宏观控制围绕这个问题,会上形成三种观点。(一)宏观控制是人民银行的任务,微观搞活是专业银行的任务。其理由是:(1)银行宏观控制不能多中心。由多个利益、地位有差异的银行同时进行金融宏观控制,难以完全协调动作去实现既定目标,金融宏观控制最终不得不依靠国家政权机关干预。(2)人民银行要注意微观搞活,专业银行要服从宏观控制,这都是在完成本身任务中必须注意的方法问题,不能把方法和任务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15.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利益矛盾是靠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利益矛盾则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来协调,而必须同时依靠宏观控制机制来协调。因此,协调利益矛盾,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实行宏观控制的一个重要作用目标。 这里所讲的利益矛盾,主要是指商品生产者同外部环境之间的利益矛盾。在社会主义商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许多旧的经济范畴在新的条件下有了新的内容。利息就是这样一个经济范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发展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加强宏观控制。在各种经济杠杆中,利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杠杆。利息这个在人类历史上早就出现了的古老的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究竟有没有新的性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利息的本质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民经济的管理,正由传统的直接控制为主的旧模式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的新模式。就全民所有制经济来说,在直接控制体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直接控制到企业。在间接控制体制下,国家不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要素和经营活动,直接控制的是市场机制。在直接控制体制下,企业完全处于消极和被动的地位。而在间接控制体制下,整个国民经济犹如一个生物群体,如象一个蜂群或蚁群,企业犹如这个生物群体中的有生命的成员,共同承担着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任务,且要求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从理论抽象来看,宏观直接控制要取得成就,问题只在于宏观管理本身,而且,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应是有效的,也就是说,企业是能够服从指令性计划指标来行动的。而宏观间接控制要收到预期的效果,则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宏观管理本身的条件。如果宏观目标制订得不科学,宏观调节机构不健全,那就根本不能期望取得好效果。第二,市场机制方面的条件。宏观间接控制从计划体制方面看,是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指导性计划,是一种间接计划。国家的宏观计划意图,须经过市场的中介才能对企业行为起调节作用。在这种计划体制下,市场机制有着极重大的作用。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宏观间接控制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企业方面的条件。要使宏观间接控制取得预期的成就,企业对市场条件的变化必须灵敏地作出恰当的反应。如果企业处于一种反应迟钝或行为失控的状况,对于市场条件的变化无动于衷,动不了,或乱动一气,宏观间接控制的预期效果当然也就不免要落空。这第三个方面的条件,即企业的行为机制,就是宏观间接控制的微观基础。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上述三个方面的条件都没有完全具备,都还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来改善。这里暂时撇开前两个问题,专门探讨一下第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在所说的宏观经济控制,就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对国民经济我们一向都是控制的,按一定的条规,一套框框,把整个国民经济都控制住了.表面看来,这样的控制似乎并不产生什么宏观控制上的问题.而实际表明问题很大:把微观经济都堵死了.宏观与微观是对立统一的,现在要搞活微观,把企业搞活,所以才出现并认识到宏观经济控制这个问题,应当说这是一大进步.现在讨论的宏观经济控制,不同于我们过去搞过的那种所谓宏观控制.现在我们要实行的宏观控制,包含有以西方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那种宏观和微观的关系问题.是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欧美等国那样的宏观控制,也不同于我们过去采  相似文献   

19.
西部开发需要全方位金融支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部开发是一个资本积累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必须构建适应西部特点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融资支持体系、间接融资支持体系和直接融资支持体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着一个从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推动的产品经济模式向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移的艰巨任务。在这个大转移的过程中,如何一方面把微观经济放开搞活,另一方面又使宏观经济保持平衡和稳定,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的同时,注意建立和完善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以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微观放开放活,宏观管住管好”。本文就是试图从分配结构入手来探讨如何加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宏观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