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身·黥面·漆齿 “文身”是古代百越和弥生时代倭人的共同习俗。 “文身”,即纹身,广义是指在人的身体躯干和四肢部分刻刺花纹,作为永久性装饰。狭义是指在躯干和上肢纹刺。在下肢,尤其是小腿部分纹刺花纹,在史籍中称“绣脚”、“花脚” 《墨子·公孟》记载:“越王勾践,剪发文身。”《史记·吴世家》记载:“太伯、仲雍,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汉书·地理志》记载:“其君禹后,帝少康庶子云。封于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这三条史料都是说我国江浙地带的越人有文身习俗。我国云南古代民族也有文身习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  相似文献   

2.
华夏———汉民族(即多数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少数民族史的起点。“中国少数民族”是相对于华夏———汉民族(即多数民族)并存并立的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在作为“多数民族”的华夏———汉民族共同体未形成前,无所谓“少数民族”。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司马迁“北有强胡,南有大汉”的分野观念,是中国少数民族史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反映在:一是少数干部群众社会信念有所动摇,国家、集体观念淡薄,“一切向钱看”成为一些人的信条;二是部分干部群众民主法制观念淡薄,违法乱纪现象比较严重,特别在农村,家族(支)干政、聚众赌博、斗殴伤害时有发生;三是一些地方陈规陋习沉渣泛起,买卖、包办婚姻,定“娃娃亲”,索要“身价钱”,婚  相似文献   

4.
<正> (二) 在这次社会学调查中,民意调查是收集和分析干部“四化”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执行过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说过:“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这些特点便是每一个民族在世界文化共同宝库中所增添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第38页)别林斯基也曾经指出:没有民族特点的艺术就好象没有民族气质的人,好象一个幽灵,没有面孔的人。我们说藏戏艺术之所以特别值得宝贵,  相似文献   

6.
“锡伯”为本民族的自称,汉族则有“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比”、“锡伯”等不同的译名.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大部分锡伯族人民认为自己是鲜卑(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人的后裔.鲜卑人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至十六国时,慕容等部南迁到黄河流域并建立了政权,后融于汉族;少数鲜卑人仍居住在嫩江、绰尔河、松花江一带,此为今锡伯族之先民.也有些人认为锡伯族源于匈奴,或室韦或女真.还有另一种说法,“锡伯”为地名,清代舆图将海拉尔迤南的室韦山一带泛称为“锡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因此而得名.清代前,锡伯族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7.
左停 《学术探索》2002,(1):125-128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少数民族“知识经济”的产业化 ;但同时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必须同经济发展相协调。本文是作者在参加“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 (文化模块)”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分析总结 ,研究了滇西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问题、发展重点、政策对策等  相似文献   

8.
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几位曾经非常边缘化的作家 (比如张爱玲、钱钟书等 )的命运相似 ,林语堂也有一个长期被人遗忘却又一夜之间突然走红的接受史。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一直是一个反面或消极角色 ,鲁迅的匕首曾经毫不留情地刺向他以及他的闲适小品 ,而在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鲁迅的评论几乎就是对林语堂的“终审判决”。林语堂之被重新“发现”还是借了改革开放的光 ,他差不多是与中国社会的转型——从政治社会到经济社会——同时浮出水面的。中国社会转型在文学史上的体现 ,最主要的恐怕要算文学史书写的政治色彩与政党意识形态色…  相似文献   

9.
<正> 努力发展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积极搞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供应,是我省调整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据统计,到一九八一年底,全省总人口为37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百分之三十八。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考虑民族构成这个客观现实和特点极为重要。高度重视发展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和供应工作,不仅对于改善少数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十三个世居民族,其中人口在五十万以上的有维、汉、哈、回等四个民族,中学教师培训已得到妥善安排。其余少数民族,因人口甚少,称之为“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蒙、柯两个民族人口均为十三万多人;锡伯、塔吉克两个民族人口均为三万人。新疆基础教育使用维、汉、  相似文献   

11.
曾静 《学术探索》2013,(10):130-134
“少数民族电影”命题包含了世界电影、民族电影及少数民族电影的自我定位,也隐含了少数民族电影在当今电影产业结构中的边缘存在,及其自我表述的立足点,它是电影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须借助“深描”式的电影作品和不断积淀、创新的理论分析系统来持续建构,以获得世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同,从而彰显出其揭示具象的、多样的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历史上的明清时代,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了土司制度,同样,在甘、青一带少数民族地区也实行了这一制度,其中以土族地区十六家土司势力最大。从土司制度的形成(明初)到废除(1931年)约五百多年间,这些土族土司多能协助中央,调和民族关系,成为封建政府在西北边陲的得力助手。他们“与民错杂而居,联营结社”,与各族团结融合,携手本地建设,“绝不类蜀、黔诸  相似文献   

13.
<正>王莽执政,曾经在政治生活中全面更改原有汉家名号。地名改称有适应新的政治文化地理规划即所谓“分州正域”(1)的动机,而“改汉郡县名”(2)更多体现了新莽的行政理念,是其妄自尊大的权力炫耀与鄙视其他民族的意识的突出显露。新莽“改汉郡县名”史事,反映了民族史、民族观念史与民族关系史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 春风化雨,万物充满生机。在社会主义祖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随着社会主义文艺的日益繁荣,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艺术创作也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三次“骏马奖”评奖活动的开展,更使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艺术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日渐增多和提高,创作队伍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在这种情况下,冷静地回顾思索一下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创作中  相似文献   

15.
封建时代的文人认为匈奴、突厥、蒙古、满洲等等是“外族”,是“异族”,而且曾经“侵略中国”,“侵占中原”.在那种社会、那种历史条件之下,抱有那种大汉族主义,缺乏民族关系史的正确观点,是难以避免的.令人不可理解的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已经三十年,中央一直强调:国内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新旧宪法也都明白宣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今天,仍然有一部分作者与编辑依旧认为,历史上的匈奴、突厥、蒙古、满洲等少数民族是“异族”,曾经“侵略中国”.他们的文章,使用着“侵略、侵犯、侵入、侵掠、侵夺、侵占、侵扰、南侵”等等字眼.这种观点,层见迭出;这种例子,俯拾即是!比如:最近中华书局出版的玄常同志的《太原史话》就说:“后晋末年,契丹大举南侵”;北宋时,“契丹南侵”;后来“女真族建立了金朝.金灭辽之后,接着就大举南侵.”又说明太祖“防御蒙古族鞑靼的入侵”,明英宗时“鞑靼分四路南侵”.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国境线长达四千二百多公里,北面与苏联,蒙古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全区总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总人口1927万人,其中蒙古族248.9万人、汉族1627.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50.4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大多数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成立最旱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成立)。 我区六十年代初期曾被中央誉为模范自治区,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我区经济发展水平,一些主要产品产量,技术经济指标的人均占有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究其根源除“左”倾路线、十年动乱造成的破坏外,与我区国土开发利用、国土整治水平低下分不开。我区资源丰富,尤其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1953年省内有24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96.8万,其中回族42307万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有34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增至108.8万,其中回族7997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有46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为161.4万,其中回族为126372人,分居省内各城镇。黑龙江省回族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鹤岗、佳木斯、牡丹江、双鸭山、大庆等市及阿城等县。约95%的人口散居在省内各城镇,5%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城市越  相似文献   

18.
回族在青海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祥地之一。现全省有33个少数民族成份,其中回族人口占第二位(藏族为第一位),为553 36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58%①,比解放初期一九五二年的246 777人,增长了一倍多。全省回族较集中的有西宁市156 900多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14 100多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92 800多人,化隆回族自治县92 100多人,门源回族自治县46 500多人。回族居住上万的地区还有:湟中县(56 000人)、平安县(16 000人),祁连县(11 000人)。省内其它各州县均有回族散居和杂居。从全省人口分布来看,回族大多数聚居在省的东部河湟流域地区,少数散居于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歌舞的审美风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从西部广大原野中出土的各种文化遗存中 ,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歌舞在西部少数民族远古生活中的基本情状。由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在新疆库车县城以北 2 0公里处的“苏巴什古寺” (昭帖厘佛寺 )中挖掘出的“龟兹舍利盆乐舞图”生动地再现了龟兹歌舞艺术的真实风貌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陶盆”,内壁绘有五人连臂纹饰 ,真实地记录了新石器时代先民们舞蹈活动的具体情景。有的学者认为 :“舞蹈彩盆中的动态与藏族和羌族的锅庄舞形态最为接近”。1据《新唐书》载 :“周武帝聘虏女为后 ,西域诸国来媵 ,于是…  相似文献   

20.
论元代民族诗人乃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多民族的伟大祖国,在元代有一个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大交流。乃贤(1309——?)就是这次大交流中涌现出的一个卓越诗人。他是西域葛逻禄(或译哈刺鲁)族人,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山西部地区。他的民族当肘归附了蒙古族的统治,据《元书·文苑传》的记载:“元兴,西北诸部仕中朝者多散处内地,故乃贤称南阳人。”他后来又卜居明州(浙江宁波附近的鄞县),那是跟随他考上进士的哥哥塔海游宦而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