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应当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法律职业为导向,其基本要求是培养法学本科生的职业法律思维能力,培养法科学生包括文本分析能力、法律写作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在内的综合实践能力。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教法、法律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型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一、CBE教育理论及其特征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的缩写,为近几年来国际上相当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在加拿大有30多所社区学院实施这种教育体系。 CBE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科目,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学制确定的学时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CBE中的能力不是心理学上“能力”的概念;也不能误解为只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而是指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它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的领域)、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价、评估的领域)。这四方面的要求都能达到方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若干专项能力(一般6~30个)构成一项“综合能力”,一般8~12项综合能力,构成某一种“职业能力”。为保证能力分析的客观和实用性,这种职业分析工作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的确定,是由来自企业的专家和专门的课程设计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完成,学校的教学人员不参加。  相似文献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药物检测与分析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对高等职业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以社会及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群)实际需要为导向,我们在牡丹江大学生物制药专业"药物检测与分析技术"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即通过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实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并倡导自导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探索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职业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的教育创新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中职人才的培养方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中职生应具备适度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需要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全新的课程体系方案。本着注重实践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6.
现代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为学生安排任务,设置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内因,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外贸客户开发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们的实际外贸业务操作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职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职业能力机制是指职业能力的构成、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运行、作用方式。职业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别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部分组成。职业能力的生成途径有:优化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综合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和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必要性进行总结概括,针对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路径上,建议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在高职院校搭建平台,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学校和家庭共同支持高职院校学生以实现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9.
电子技能教学中引入CBE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BE是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它以达到某一种职业的从业能力为教学目标。CBE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电子技能实训”中应用,可以构建电子技能实训新的教学体系,拓宽实训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学生专业能力测评方面有所欠缺,现有的能力评价仍停留在“学科型”的模式上,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工作的改进。应建立以教育基础理论为指导、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应用能力,为国家培养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跨学科的知识及综合实践能力、高阶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稳定成熟的道德品质已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可通过提升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注重研究生学科交叉能力培养、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措施提升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中能力本位教育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本位教育,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通过教学计划改革,科学设置人才培养四个能力模块,在教学环节上通过建立三阶段、四层次实践模式来强化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职业兴趣调查与职业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做方向性的选择。本文采用霍兰德中国职业兴趣量表对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取向的引导,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指导机制,同时高校的职业指导要关注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面临三个时态和三个层次的设计和定位,能力对学生在三个时态和三个层次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技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 ,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内容。元认知在不同的认知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作文教学中 ,启发学生获得并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 ,是形成作文能力的基础 ;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驱动力 ;指导学生调节和监控作文过程 ,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而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存在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有效地解决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获得程序性知识的途径有三:通过获得陈述性知识掌握程序性知识;针对不同类型的程序性知识采取不同的获取手法;通过抛锚式教学模式获得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7.
张文强 《南都学坛》2012,32(4):105-109
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核心就业能力和基础就业能力。核心就业能力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基础就业能力主要指毕业生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交往能力、团队精神、良好的身心素质、环境适应能力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学生自身要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习能力,注意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围绕社会需求进行知识重组,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方面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各项基础能力的锻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8.
探讨以外语思维为导向、以内容为中心的主题演讲对于提高口语能力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寻外语知识与思维建立直接联系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本文通过采取控制性强化输入和输出等行动,训练学生用目的语组句和谋篇的意识,增强语言意识;通过半控制性输出的主题演讲等一系列行动,活化语言知识,促进学生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结果显示,本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外语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主要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的 ,教学过程不单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同时又是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人格的过程 ,教学对人的发展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产出导向”是专业认证的要求,是OBE的核心理念,更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领域教学活动设计类课程开展存在的问题是相关课程联系不足,支撑不够,合力不强;课程目标混沌,核心不清,内核不明;课程内容重复,知识交叉,联系不足;课程方式单一,讲授为主、实践过少。改革思路为锁定学生能力,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联系,突出课程重点;精选课程内容,实施模块教学;课程成果展示,变革评价方式。实现路径为理论+实践,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储备;教师+名师,协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模仿+反思,倡导学生专业学习体验;学校+基地,建设学生实践学习基地;展示+比赛,促进学生提高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