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整儿童福利机构功能发挥资源中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晨光 《社会福利》2003,(10):52-53
目前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已经形成了多种养育模式并存的社会化格局。新《收养法》实施后,大部分正常儿童将被家庭领养,这是养育孤残儿童的最佳方式。但是目前儿童福利院内大多数残疾儿童还不能被家庭领养,所以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家庭寄养,使之成为主要的孤残儿童养育方式。这种养育方式能使孤残儿童尽早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儿童福利机构的功能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根据民政部颁发的《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重新定位,走出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作为上一周期“特困儿童救助”项目的八个执行单位之一,按照项目工作的整体计划要求,比较圆满地完成活动任务,并提前达到了50%以上的孤残儿童通过家庭寄养等多种替代性养护模式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项目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已经形成了多种养育模式并存的社会化格局。新《收养法》实施后,大部分正常儿童将被家庭领养,这是养育孤残儿童的最佳方式。但是目前儿童福利院内大多数残疾儿童还不能被家庭领养,所以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家庭寄养,并使之成为主要的孤残儿童养育方式。这种寄养模式能使孤残儿童尽早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儿童福利机构的功能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根据民政部颁发的《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重新定位,走出向医院化目标发展的认识误区;要转变…  相似文献   

4.
刘汉山 《社会福利》2003,(10):26-27
大同在建国初期即实行了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养育方式。54年来,先后有1500多位乳娘为大同市社会福利院哺育了7000余名孤残儿童,其中3828人被领养,463人寻到亲生父母,1470人就业,形成了具有黄土高坡特色的家庭寄养模式。实践证明,实行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养育模式符合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方向,适应国际上孤残儿童回归社会和家庭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5.
关文静 《社会福利》2009,(12):49-49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以孤残儿童回归家庭、最终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自理、自立、自强为目标,抓住突出的成年孤儿安置问题,积极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以案主为中心,通过中长期个案辅导,切实做好每个成年孤儿的顺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6.
家庭寄养是孤残儿童融入社会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家庭寄养的实践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资助、科学的管理以及员工队伍的建设。洛阳市儿童福利院从2003年开始实践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府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洛阳市委市政府、洛阳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工作,经常定期不定期到洛阳市儿童福利院视察,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6,(11):6
2006年10月20~21日第二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参加这次论坛的有200余名来自儿童福利一线的同志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围绕“孤残儿童养育的家庭化、亲情化和社区化”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本届论坛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5月31日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就儿童福利工作做出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途径,使孤残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做了重要讲话,23个福利院院长在论坛上诠释了各自在孤残儿童养育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与创新。在此,本刊特选部分典型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20~21日第二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参加这次论坛的有200余名来自儿童福利一线的同志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围绕“孤残儿童养育的家庭化、亲情化和社区化”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本届论坛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5月31日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就儿童福利工作做出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途径.使孤残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做了重要讲话.23个福利院院长在论坛上诠释了各自在孤残儿童养育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与创新。在此.本刊特选部分典型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现代家庭寄养模式的发展为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掀开一个崭新的一页,大量孤残儿童离开机构,回归社会,进入家庭.而寄养到家庭中有各种功能障碍的儿童则需要长久持续的康复,才能得到德、智、体、能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现实状况亟需引起对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视.总体来看,孤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院舍养护的专业化水准和对儿童心理、情感需求的重视,以及对家庭寄养的财政、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支持,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纵观国际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的福利模式,并且这些举措正发挥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孤残儿童的身心状况决定其不可能完全回归家庭,发挥着集中养育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仍将长期存在.在梳理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后发现,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在机构方面,国家关于儿童福利政策,尤其是孤残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三条政策建议:第一,推动儿童福利立法,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儿童福利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第二,重视并继续推广家庭寄养、收养的孤残儿童福利服务模式.第三,巩固儿童福利机构在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其专业功能,推进综合性发展,增强“类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1.
“家庭寄养”作为新时期儿童福利事业行之有效的养护方式,一改机构传统,让孤残儿童回归社会,走进家庭,得到父母的关爱,体会手足的真情。这群可怜的孩子在被遗弃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们无法像同龄儿童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孤残儿童的照料也由传统的集中供养开始向多样化的照料模式转变。特别是对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呈现出百花齐放、方兴未艾的态势。其中“广德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对全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是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模式的制度创新。北京儿童福利院经  相似文献   

13.
经济欠发达地区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寄养作为促进孤残儿童社会化的一种有效方式,由北京市儿童福利院试行进而向全国推广以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取得了成功。孤残儿童不仅在新的家庭单元中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作为完整的社会的人,获得了身心健康成长,而且体残儿童身体在医疗康复之外也具有了心身相携、互为促进的效果,康复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影响,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家庭寄养业务却步履维艰,仅处于探索尝试的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弃儿安置模式包括国内外收养、家庭寄养、机构照料和社会助养、社区照料,其中国内家庭寄养和机构照料是主要的两种安置模式.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家庭寄养和家庭形态机构照料有利于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人本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融入、构建社会和谐是我国孤残儿章福利事业的理念与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8,(12):F0003-F0003
孤残儿童最好的归宿是家庭收养。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沈阳市儿童福利院着力医疗救治、康复训练、启蒙教育,使孤残儿童在“情”、“能”、“智”等方面得到面的发展;开展“助养”、“代理父母”、“家庭寄养”、“院内类家庭”等养育模式,为家庭收养奠定良好基础:采取系列有效措施,使符合收养条件的孤儿融入家庭,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院内家庭养护模式以心理分析的人格发展理论、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学的儿童依赖理论、社会学的首属群体理论和重要他人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同时兼顾儿童福利机构的两种需要:搭建孤残儿童领养家庭与机构之间的桥梁,满足孤残儿童机构康复治疗与家庭生活体验需求为基本动机和出发点,构建了养护家庭三层整合的支持系统。形成了较为成功的体现家庭化、亲情化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段培芹 《社会福利》2003,(11):36-3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孤残儿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寻找合适发展路径,是近几年民政系统各级领导和儿童福利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孜孜一求并勇于探索的问题。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坚持以人为本,从孤残儿童的养育状况和自身需要出发,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围绕改善孤残儿童的医疗、康复、生存条件,探索出孤残儿童城市分散家庭寄养、农村养护教育基地寄养、城市社区集中寄养,城市爱心家庭寄养等多种养育模式共存的家庭寄养,加快了儿童福利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19.
王乐 《社会福利》2009,(8):42-43
为了使福利院中的孤残儿童通过手术治疗康复,重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民政部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通过实施"明天计划",集中使用彩票公益金来解决福利院残疾孤儿手术的医疗费用,主要是为患有五官疾病、先天心脏病、外科和矫形康复四大类型的残疾儿童进行手术治疗和康复.在手术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以及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的日常医护工作中,针对患儿的病情,经常需要采用输液疗法.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寄养儿童,特别是那些孤残儿童,基本都能接受较好的康复训练和教育。他们通过家庭这个桥梁,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加强与正常同伴的交往,培养生活自立能力,正确理解社会关系,顺利地融入社区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