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农经济与土地集散运动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的劳动,其基本特征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男耕女织”的自然分工。它是一种原始古老的生产模式,不同语种、不同国度的农业民族都逃脱不了这种落后模式的支配。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能突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小农经济就会沿续下去。在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史的研究中,已形成这样一种定论: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传统的农民经济很快消失殆尽,代之而起的是资本主义大农业和农民的无产化.事实上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变中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大约从十五世纪末到十八世纪末.在这个时期,农民在从事小农业的同时,主要从事为市场而生产的家庭手工业,原来作为家庭副业的手工业成了家庭的主业.笔者曾以英国为例对这一过程作过考察.西方学术界称这种经济为“茅舍经济”(cottage economy).这种经济是传统农民向近代无产阶级过渡的中介形态.这一过程又被称为“原始工业化”(proto—industrilization).本文将探讨这种“茅舍经济”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小农经济贯穿于中国数千年文明演进当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农经济的具体形态经过了多次演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后、新时代以来都各有其不同特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当前以家庭或者家族为基本单元、自给自足为主的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可以从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五个方面推进,以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时下关于中国传统农业的流行说法,如说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说小农经济是“汪洋大海”,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基础”等,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导方面”是“以贡赋、徭役”来“剥削农民”为代表特征的“产品生产”。本文这些论点,作为一种新见解,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和讨论,但无论如何,实事求是地论定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和实质,在当前探讨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化的研究中,是很有理论意义的;提出了不同于流行说法的新见解,经过讨论,才能使研完工作前进一步。顺便说明:本刊所发的全部文章,特别是那些与时下流行说法有不同见解的文章,我们都不认为是定论;编者只负选择编发的责任;至于文章内容、论点等,文责由作者自负,都是可以讨论的。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思维方式产生的社会条件 传统思维方式即指在中国古代具有一种相对稳定性的认识、研究和表述事物的方法和形式。其产生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本质上看,它主要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在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它又反过来促进和强化了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是自给自足的个体小生产,与这种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社会机体就是封建父权家长制。这种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父权家长制家庭,构成封建社会的细胞。自  相似文献   

6.
乡村工业普遍兴起,是工业革命前西欧的一个重大社会经济现象。严格说来,乡村手工业的发展古已有之。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手工业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成分。即使是工商业城市广泛兴起的中世纪西欧,家庭手工业仍在农奴经济和庄园经济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所说的乡村工业涵义有不同,它是指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乡村手工业,指在乡村从事的以交换为目的的手工业品生产。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欧乡村工业的兴起及其作用,还未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的官私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从人类逐步摆脱了完全仰赖于自然界的采集经济与渔猎经济的状况后,以改造自然为特征的农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就兴起了.其中,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尤为明显,正如恩格斯所说:“农业是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现在(指奴隶制国家瓦解时期——引者)它更是这样了.”奴隶制国家瓦解时期是如此,封建社会也不例外.特别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自始至终强调扶植与发展“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把手工业视为农业的副业,显示出自给自足的强烈特征.但是,即是如此,手工业与商业仍有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经济,并不绝对排斥商业与手工业;恰恰相反,穷  相似文献   

8.
“过密化”论质疑──以盛泽为例的个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加州大学的黄宗智教授通过对1350—1980年长江三角洲乡村经济的研究,提出了“过密化”(Involution)理论,认为由小农家庭手工业支持的商品化并不能导致近代化,因为它不带来单位工作日报酬的增加。本文以盛泽为个案,详细剖析了当地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小农经济,它较之传统农业带来了更高的单位工作日报酬,从而对“过密化”论的普适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一、清代(鸦片战争前)的矿冶政策矿冶业虽是历史悠久的重要手工业部门,但清政府却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手工业和商业是诸业之末,说什么“四民以士为首,农次之,工商其下者.”这种思想,实是战国时期地主阶级所散布的重本轻末思想的继续。如说“农事害”是“饥之本”,“女工伤”是“寒之原”。农业为衣食之源。苟子就说:“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窖仓廪者,财之末也。”当然,在古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这是无可非议的。思格斯就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现代化的反思与中国小农经济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经济的"存"与"亡"成为学术界和有关部门争论的焦点。部分学者基于农业现代化与传统小农之间生产方式差异性的判断而形成小农经济消亡论。然而,执此类观点者忽视了农业现代化强势之下所引发的农业功能错位、农业经营主体不明、农业大规模经营失灵等问题,忽视了世界农业经济"小规模"经营回归趋势,由此形成对小农经济的认识误区。中国小农经济顽强的生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认识:因自给自足及低劳动力成本而形成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生产性),因蕴含农业生态性而促成多元化农业发展(生态性),因体现生命价值与人性而成为农民生计底线(生活性),因维持着乡土社会稳定而成为乡村文化载体(文化性)。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体,认识中国小农经济生命力所在是正确把握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困境及化解路径的前提,也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在理解上各有不同,有的认为是指封建生产关系总和。有的认为是地主经济,还有小农经济结构说、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等不同观点。我们同意地主经济是封建经济结构的主体这种说法。在人类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也各有不同的经济结构,这些结构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它反映出各种经济形态的特点。进行生产,有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一是生产资料,一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生产的社会形式就是二者结合的方式和方法。历史上存在  相似文献   

12.
小农经济的特点历来被认为是自给自足的。然而,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无论是从生产关系、生产力构成因素,还是从农业生产的运行机制来考察,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在社会联系、生产联系和市场联系方面远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封闭隔绝情形。理清小农经济的特点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态和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农场产生于土地规模流转的基础上,是现代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基于皖南平镇粮食家庭农场的调研,总结了家庭农场的三种生成路径:资本大户分包、返乡青年创业以及农村种植大户转化。现阶段家庭农场呈现出主要劳动力来自家庭内部,原始积累来自农业之外,规模具有伸缩性及促进分工细化的特征,其实践体现出农业生产“无雇佣化的商品化”过程,即家庭农场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农业商品化的程度,另一方面依然以家庭劳动力为基础,少雇佣且无雇佣经理人。家庭农场是小农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现阶段家庭农场的发展宜注重小农经济的连续性,政策上给以家庭农场规模弹性的空间并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特点是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占据主导地位。从现实来看,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应不断提高专业化农机服务和倡导农户开展农机合作,同时,政府要逐步改善农村的道路体系,以使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从明代后期产生以后,直到近代以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很多,本文从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入手,论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中国地主制经济的不断复制和再生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特点是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占据主导地位.从现实来看,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应不断提高专业化农机服务和倡导农户开展农机合作,同时,政府要逐步改善农村的道路体系,以使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从明代后期产生以后,直到近代以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很多,本文从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入手,论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中国地主制经济的不断复制和再生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南宋两浙地区农村家庭经济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宋时期,随着农村市场的快速成长和社会经济的高涨,两浙地区的农村家庭经济发生不少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向和特点.一方面,家庭的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越来越由传统的自产自给走向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家庭生产的专业化现象日益增多,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农副业、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专业户.与此同时,家庭副业普遍向具有商品生产性质的"兼业"形态转变.这些变化虽尚未达到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基本结构的程度,但从中反映出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小农经济开始朝着市场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家庭作为乡村手工业的基本经营组织,尽管在表面上始终保持着自然经济的外观,但实质上一直在进行着不可逆转的市场化演进,其中主要包括家庭内部生产经营的商品化性质的演进;家庭规模的小商品生产者的大量涌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包买商制度的兴起。正是这种渐进性演进的累积,为推动原始工业化和迎接近现代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农经济转型是中国农业转型的核心内容。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献,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小农经济是否过时?”“小农经济是否会长期存在?”“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系列重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的小农不同于历史上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传统小农,小农经济也并未过时,只是需要随着时代变化和制度变迁而赋予新的内涵。受制于人地关系、土地制度、城乡转型等多重因素的约束,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小农经济转型是有条件的,需要从农业本身和农业外部寻找动能来缓解人地关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更为系统的方案在于:一方面从制度、组织和技术等宏观层面联动设计,另一方面从规模化、组织化和信息化等微观方向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