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祝红艳 《职业》2010,(2):30-31
80后是第一代引来如此多争论和关注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里的第一批人,即1980年出生者在2010年到来的时候正式步入“而立之年”。1980年出生的人现在生存状态如何?智联招聘开展的特别调查共有8000余名职场人参与,其中80年出生的职场人比例将近七成,这个数据表明80后已经成为职场新人的主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Kelly Services发布的《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报告》显示,中国80后职场人表现出强烈的创业意愿,超过54%的80后受访者计划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3.
《职业》2009,(2):26-26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80后”大学生正成为新一轮的职场生力军。《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他们已经或者正在涌入社会,“80后”开始在职业舞台上寻找各自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4.
胡学萃 《职业》2009,(8):12-13
近来,一本名为《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的书火爆异常,而现阶段应届毕业生的另一个符号就是“80后”,职场新兴力量的主体也是80后于是非80后和80后的新一轮口水战又拉开了序幕。隔岸观火总觉得不过瘾,于是本期《职业》深入职场,收集到了五位80后与80前主管、老板的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5.
太和顾问 《职业》2012,(22):58-61
职场80后表现出了与以往职工明显的不同,他们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有强烈的创新和进取精神,而且敢为人先,不怕失败。这群活跃的新生力量必将接过70后、60后管理公司的大旗,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骨干力量。因此,管理者必须思考,究竟运用哪种管理手段才能更加有效地吸引、保留和激励80后员工群体。  相似文献   

6.
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数据显示:国产青春文学图书在年度文学或非虚拟类图书排行榜中.2004年前15名占了9名,2005年前20名中只占到8名,到了2006年上半年,前10名则仅占了2名。而一项不完全调查同样显示:2004年国产青春文学巅峰时期,80后作家群人数接近三四百人.而到了2006年,活跃于一线的80后作家人数只有三四十人,跌幅达90%。对此现象.中信出版社副社长臧永庆认为“肇事人”首当其;中是出版社和书商自己:“是出版社和书商害了这些80后作家.过度的商业包装扼杀了这部分作家的灵气。80后这批作家刚开始写的时候非常纯粹.这是他们得到同龄人支持的主要原因。然而在出版社和书商的利诱下.为了能扬名赚钱.相当部分80后作家逐渐远离这种纯粹,开始迎合某些口味。这种形同流水线操作的商业写作模式.流出来的只能是同质化产品,完全丧失了个性。没有个性的书.谁会买?”  相似文献   

7.
《职业》2014,(22):48-48
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渐落地,生育“二宝”成为众多职场人计划的一件大事。一项针对“职场人的‘二宝’计划”网上在线大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职场人想生育“二宝”。当前,制约人们生育二胎的意愿,有63%的人认为是经济因素,39%的人认为是家庭因素,选择健康因素的人占33%,还有19%的人选择工作因素;而面对“如果生育二胎,对公司最迫切的要求”这个问题,66%的职场人想要公司福利完善,近六成人要求不加班。  相似文献   

8.
80后是第一代引来如此多争论和关注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里的第一批人,即1980年出生者在2010年到来的时候正式步入"而立之年".1980年出生的人现在生存状态如何?智联招聘开展的特别调查共有8000余名职场人参与,其中80年出生的职场人比例将近七成,这个数据表明80后已经成为职场新人的主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在西方盛行的音乐类型,“摇滚”这一概念传入中国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直到1986年崔健在北京首开演唱会,才宣告摇滚在中国正式落户,而它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开始在80后这一代作家身上显现出来。摇滚乐在80后作家作品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艺术、精神、命运方面,80后文学与摇滚乐都有着惊人的相似点。80后作家是80后这一代人的代表。80后文学与摇滚的诸多相似之处。正是80后生人受到的摇滚文化的影响。,对于这一代中国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发现并选择了摇滚精神作为反抗中国的权威主义文化的武器,并希望这种精神能带领他们走出青春的迷惑与无助。摇滚文化对于唤醒中国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与自由精神有着独特的积极意义。并且它也同时促进了社会民主化、开放化、文化多元化、平等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斯宇 《伴侣(A版)》2013,(9):46-46
有人感叹“一生一世爱的承诺怎么一天就变了”,有人嗤之以鼻,这有什么了不起。合则聚,不合则分,只要曾经拥有,何必在乎天长地久?“爱得死去活来,恨得咬牙切齿,一点小事就闹离婚。”80后的婚姻被形容得如此脆弱。据2012年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婚龄在5年内的离婚案件中,80后人群的离婚案件占55.2%;70后人群的离婚案件占32.8%;60后人群的离婚案件仅占7.2%。  相似文献   

11.
论“80后”员工的工作特点及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80后"一代人的成长,企业里"80后"员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对于现在的管理者而言,如何管理"80后"已经成为一个全新而重要课题.根据北京大学刘能的计算,1980年以后出生的约5.4亿人中,约有2.4亿生活在城市里.5年以后,最年轻的80后也已经开始工作,最年长的则已经到了32岁,他们将成为大多数公司的主力员工.而且,任何时代都是属于年轻人的,"80后"必然成为时代的新主流.然而,许多企业中的管理者,慢慢发现自己积累了多年的管理方式、方法,在"80后"身上,并不太起效果."80后"的管理课题、管理理论的缺失,实际工作中的冲击与碰撞,让"如何管理80后"成为各个企业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了"80后"员工的工作特点,并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80后"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2.
非常数字     
75% ——“worKingpoor”(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某网站新闻中心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15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超过半数的人(57.6%)认同“穷忙族”多为“80后”,16.7%的人认为多为“70后”。  相似文献   

13.
不管是岗位轮换,还是职场角色跳跃转换,亦或是转行,中华英才网副总裁陆学彬先生,都有着丰富的成功转型经验,而且堪称典型。他曾在华为人力资源部呆了五年时间,每年一换岗位——先后做过培训工程师、负责过绩效考核,在杭州办做过技术支持工程师,还做过薪酬管理以及战略设计等岗位的工作。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陆学彬在益华时代和华夏基石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做管理咨询(两个公司曾经在2003年12月开始成为一种战略结盟关系),从咨询师、高级咨询师、项目经理、项目部经理、合伙人,整个历程经历了半年时间,职场角色转换堪称神速。  相似文献   

14.
刘晗 《职业》2009,(22)
人们很难用一个词概括职场上的80后,他们在职场上展示自己的个性,要跳出独一无二的舞步.不可否认,80后让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更加多元化,让职场更加多姿多彩.<职业>杂志随机采访了六位来自不同行业的80后,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职场生存准则.  相似文献   

15.
祝红艳 《职业》2009,(6):36-36
今年是金牛年,也是一个生育高峰年,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一部分职场人决定在这段期间生育,一方面逃避被裁员的风险,一方面趁工作压力不大的时候完成人生中的这件大事。对此,806%的职场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生孩子不应该是金融危机的产物,19.4%的职场人表示支持。那么女性是否会因为生育使职业发展受到影响呢,据智联招聘的调查,四成职场女性因生育工作受影响,六成职场妈妈为儿苦攒钱。  相似文献   

16.
李启太 《职业》2009,(2):24-26
关注“80一代”这个拥有2.4亿成员的部落 无需杀伐争战,毋庸沙场点兵,沿袭新陈代谢的职场规律,“80一代”理所应当地擎起职场大军的猎猪战旗,迈向职场发展的另一个无极。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形成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理由使年长的管理者用略带戏谑的语气以“80一代”的称谓来定义整整一代职场新人。  相似文献   

17.
马冬 《职业》2008,(7):44-44
近日,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前程无忧”在全国发起了《你的职场是否“缺氧”》大型专题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6.82%的职场人正处于职场“缺氧”状态。其中,“讨厌现在的工作。厌职”的症状比率最高,达到48.74%,其次是“无精打采,无所事事”这类症状,比率为39.16%。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厌职情绪要比男性高8%以上.此外,“感觉透支,身心疲惫”是另一种“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09,(5):55-55
据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发布的。“2009年在沪外企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四成外企认为“80后”大学生最大的优点在于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而同时也有接近四成的外企认为“80后”大学生最大的不足在于眼高手低,太过浮躁,缺少耐心。32.73%的企业认为是缺少抵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14.55%的企业认为是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相似文献   

19.
骆潇 《职业》2008,(6):15-16
自己做老板还是给别人打工,这是不少职场人都曾遭遇的两难命题。在创业的“围城”里,有人悠游自在,有人急于脱身,城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跃跃欲试。职场人的创业愿望有多强烈?他们是否做好了创业的心理准备?知名人才媒体《职业》杂志特别联合搜狐教育频道、搜狐就业频道推出职场人创业愿望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职场人刨业愿望强烈,92.69%的被调查者表示有创业的打算,43.09%的人准备在近期将创业梦想付诸实现。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03,(8)
今年职场情势飘摇不定,SARS对才市的影响除了减少就业之外,还同样影响薪酬收入。据可锐职业顾问调查,今年将有部分职场人士可能加薪无望,“钱”途叵测。 中低端岗位的职业人 处于公司中低端岗位的职业白领中有很多人盲目安于现状,没有根据职场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以为可以长久地坐稳位置不用担心工作问题。殊不知今日职场瞬息万变,没有进步就会被后来居上者淘汰。 受非典影响行业、企业的职业人 受非典影响较大的企业和行业,比如旅游业、酒店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