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荣格以"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为基础建构的"原型批评"理论涉及文学、人类学、神话学和心理学,为研究文本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依据.在这一理论的观照下,重新审视<远大前程>中哈维沙姆小姐性格异化背后的诸多因素, 认为男性作家的集体无意识、女主人公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和暗影的过度压抑使哈维沙姆小姐的悲剧命运成为必然,期望能够为狄更斯笔下的女性角色提供一个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2.
荣格原型理论的道德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格原型理论是其分析心理学中关于人格的理论,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dow)和自性(self)是荣格原型理论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型.基于荣格原型理论,产生了两种类型的道德:片面道德与整体道德.当人格面具与阴影两种原型对立时,人格处于分裂状态,产生的是一种片面道德;当人格面具与阴影两种原型融合时,人格是一个整体结构,产生的是一种整体道德.  相似文献   

3.
人格面具与道德认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面具是荣格提出的一种原型.人格面具有双重作用,是社会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基础,但是人格面具过分发达时,会压抑人格中的其它方面.人格面具的两种膨胀方式相应地在道德认同危机方面引起两种反应.人格整合与和谐为道德认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格面具和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分析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人格面具和心理防御机制都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应深刻把握人格面具和心理防御机制的本质,并了解两者的内在关系,以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认为 ,总体的心灵有三个层次 :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意识的本质就是辨别 ,区分自我和非我 ,主体和客体 ,肯定和否定等等 ;产生一种衡量好坏、取舍的价值标准 ,使人摆脱原始状态并具有人类的尊严。个体无意识蕴容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偶然的经验。它表现为一种自主结构———情结 ,具有自身的内驱力 ,宛如总体人格之中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对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产生着极为强大的影响。集体无意识是由本能与原型共同构成 ,在人类心灵最深处 ,它是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 ,所有意识和无意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集体无意识的中心原型是“自性” ,或称无意识自我 ,它是秩序、组织和统一的原型 ,是意识自我得以维持人格外在统一的基础和根据 ,是人们达到自我圆满与自我实现之境。一些人太渴望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却忽略了了解自己内心世界 ;他们对自己一无所知 ,却又幻想即刻到达完美之境 ,把自我实现变为人间奇迹。这种在佛教被称做“无明”的行为 ,后果不堪设想 ,法轮功及诸多邪教便是例证。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98-103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九部长篇小说中,《海浪》无疑是最为艰深的一部,这部高度空灵、抽象化的作品融入了作家对生命、生活、艺术的所有感悟。小说中六个青年男女的生命历程,既代表了芸芸众生,同时又代表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不同侧面。中心人物伯纳德不仅是集体意识的代表,同时还是作家的人格面具。作品在以大海为代表的宏观自然的观照下,展现了作家对人生经验和生活本质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刘小艳 《云梦学刊》2013,(4):125-127
随着环境需要与自我需要的不同,西尔维亚.普拉斯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人格面具:从幼年时期的"乖女儿"人格面具,到青年时期的"笑容可掬"人格面具,直到为人妻、为人母的"幸福主妇"和"贤妻良母"的人格面具。普拉斯每个时期的人格面具都与其真自我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致使普拉斯的一生陷入忧郁、痛苦、绝望之中,最后她撕下自己的人格面具,践行"死亡是一门艺术",灵魂终于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8.
苏宁 《天府新论》2005,(6):114-119,126
从发生学观点来看,三星堆近百件青铜面具表明一个神灵偶像阶段在古蜀的真实存在,面具与神话有着共同之起源。从时序上看,神话起源于活物论时期,面具起源于旧石器晚期;从构成模式看,二者都起源于仪式化的再生模式。三星堆青铜面具类型分为人面具与兽面具两大类。但其中重要信息都来源于以神为中心的神话。从与神话的关系来看,“神的再生”是三星堆面具的一个重要主题,“蜀人纵目”、“金面罩人面具”在图腾仪式中成为具有“再生”与“复苏”功能的神器;从面具雕刻形式的内在心理模式来看,面具是人类借助“镜像”所表达的自我在神灵面前的缺失与复位。面具的影像本质是结构化的存在。原型作为原始意象与神话的桥梁,其物化表现形态之一是象征性的面具。原型在面具中的宗教移位,使面具具有“再生结构”,成为人类打开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原型批评三个重要概念“原型”、“神话”、“集体无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 ,认为“集体无意识”是原型批评的核心概念 ,并提出在批评实践中应引入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这个概念 ,才能避免原型批评中的形式主义、原始主义与极端心理主义倾向 ,才能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把原型批评的阐释空间扩展到历史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 ,文本提出并论证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具有丰富的性别心理内涵等待着原型批评去发现和阐释 ,然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 ,其原因在于原型批评理论中存在着性别盲点  相似文献   

10.
原型批评与集体无意识与性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思谦 《中州学刊》2001,(3):108-111
本文对原型批评三个重要概念"原型"、"神话"、"集体无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集体无意识"是原型批评的核心概念,并提出在批评实践中应引入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这个概念,才能避免原型批评中的形式主义、原始主义与极端心理主义倾向,才能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把原型批评的阐释空间扩展到历史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文本提出并论证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具有丰富的性别心理内涵等待着原型批评去发现和阐释,然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其原因在于原型批评理论中存在着性别盲点.  相似文献   

11.
“母亲”一词对人类具有特殊意义,远古的人类心灵中都具有一种对母亲的特殊依恋,这种特殊依恋成为人类的种族记忆而投射在人类文化的天幕上。在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传统中,都有关于母亲原型的神话,如西方的夏娃和中国的女娲。按照神话原型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卡尔·荣格的观点,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比较常见的父亲原型和母亲原  相似文献   

12.
<正> 原型批评说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为思维基础。作家在创作中无不受到超个人的“集体无意识”的渗透与影响,往往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叙述同样的故事和描写同样的主题,使各民族文学系统中经常出现具有普遍意味的原型和循环演变的程式。这种文学创作中的原型含义和力量比个人的心理经验更丰富更深刻更强大,能在接受主体的心灵器上激起全人类的声音,产生巨大而久远的艺术感染力。这里借用“原型”理论所闸释的“女性绕着男性转”的婚恋模式,不一定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普遍现象,也不一定是各国文学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共同性的“原型”;然而这种“原型”在中国汉民族文学中却带有普遍性,它是潜藏在婚恋结构中更深的一种性爱文化模式。1.《雷雨》最能展示人性深度、最能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主要不是源于血缘关系而是深微复杂的两性关系。因为“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论文学与艺术》211页),曹禺深切地体验了由两性关系不断调整或变奏所构成的悲喜交织的人生,转化为戏剧艺术后才使他“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一种  相似文献   

13.
肖瑶 《北方论丛》2010,(3):32-35
在电视艺术中,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内涵是人类普遍而亘久的情感诉求,它作为一种潜在的审美心理共识结构,直接决定着创作者与接受者思维和情感的共鸣路径。集体无意识是在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它反映了受众普遍的心理要求。对特定接受群体、乃至整个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把握,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一条契合受众心理、适应时代文艺发展要求的创作路径;其目的是既要给受众带来快感,也要带来超越感官的、在深层次产生共振的心灵美感,从而引领受众实现审美认知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女性人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人格探析刘胜兰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文(面具(Persona)。面具是在戏台上扮演角色所戴上的特殊脸谱,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心理学家们对于人格是什么做过大量探讨,提出过众多定义。臂如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在1937年回顾人格一词产生和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15.
原型批评以整个文学的历史为背景寻求人类文化心理的基本范型,包含着人类祖先心理和命运痕迹的"原型"存在,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本质在于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从而使其具有了超常的感染力.对于原型如何保存和传递,模因论提供了新的更为合理的科学理据.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也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原型的保存是因为大脑的模仿作用,其复制和传播是原型的模因性在起作用.用模因论解释原型批评理论,是文学与社会生物学的一次聚合,这一类似于"多重证据法"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拓展原型研究的领域,促进原型批评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原型批评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学批评之一。它的核心内容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据荣格说,每个人都是种族的一员,因而每个人的心理机制中都有一种种族集体的共同心理经验,这种共同的心理经验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代,并且可以象遗传基因一样代代相传。“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形式就是“原始意象”,即“原型”,荣格说:“原始意象即原型——无论是神怪,是人,还是一个过程——都总是在历史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形象,在创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现的地方,也会见到这种形象。因此,它基本上是神话的形象。我们再仔细审视,就会发现这类意象赋予我们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以形式。因此我们可以说,它们是许许多多同类经验在心理上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2016,(12)
运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原型思想分析网民的上网行为,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开辟的碎片化世界正好折射出人格的阴影原型。进而本文提出"文明速度"的概念,谨慎乐观地畅想借助互联网场域,激发人类潜藏的巨大原型力量能够推动人类文明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恋爱中的女人》虽然吸引了无数评论家的关注,但鲜有人士从神话原型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佳作。劳伦斯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借用了希腊神话中命运三女神的典故,而且将其与北欧神话糅合在一起,以其作为神话原型,来唤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从而完成他的主要创作意图并藉此推广他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小说中的母亲、妓女、古德伦三个人物集中体现了劳伦斯对命运三女神这一神话原型的精湛运用。  相似文献   

19.
刘小艳 《理论界》2013,(6):146-148
《钟形罩》中主人公埃斯特.格林伍德在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方面分别戴上"贞洁女孩"、"贤妻良母"和"事业型成功女性"的人格面具。然而,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永远受到压制,处于被抑制生长、被扭曲的状态。社会环境需要与埃斯特自我需要发生激烈冲突,埃斯特出现人格分裂,她陷入忧郁、痛苦、绝望之中,最后她撕下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的人格面具。埃斯特的人生悲剧在父权制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社会性和主体间性特点为语言承担心灵净化的功用提供了先天条件。禅的实践和诗歌创作所营造的境界有其特殊的相似性,非功利性、心理距离及物我同一等是禅修与写诗的共同心理条件,这一切都指向人对现实性的超越。禅境、诗境的相似性催生了两者互相选择的禅诗的出现。诗人的禅诗成为了作者和接受者塑造强大人格、净化心灵的一剂良药,它使得人可以从现实的利害性中超拔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