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哲学上的价值范畴,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既是反映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之间的需要与被需要、满足与被满足的特定关系的范畴,又是指主体劳动实践创造的价值世界;还包括价值创造活动的价值和创价主体人的价值。价值不是自然界直接奉送于人的,而是人自己创造的,价值创造过程也就是人的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研究创造价值的劳动为中心,从抽象劳动、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总体劳动、有用劳动等方面,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只有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的有用劳动所对应的抽象劳动才能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实体,并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即只有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这一结论,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义是数字劳动需要秉持的首要原则,人类劳动的自由解放则是数字劳动正义的根本价值追寻,通过对劳动正义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逻辑下数字劳动引发的一系列非正义表征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数字劳动应该遵循的正义规范。数字劳动颠覆了传统劳动者与劳动的关系,挑战人类价值与尊严。在数字劳动过程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正义立场,重构符合人类自由解放本质的价值追寻,才能有效化解资本正义与劳动正义、物的正义与人的正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回归人的价值与尊严,实现数字劳动正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要是从劳动的本质属性和条件属性两方面定义劳动的,并从三个层次把握劳动的内涵。目前,对劳动和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必须与时俱进。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劳动,劳动是人类改造劳动对象形成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产品中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价值是凝结在劳动产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  相似文献   

5.
共享发展理念是一种正确回答劳动机会如何平等、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地位和作用如何保证、劳动关系如何协调和谐、劳动成果如何公平分享、劳动价值和社会财富如何有效支配、劳动者劳动权益如何保障、活劳动与资本如何有序结合等基本问题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态度。只有当摆脱了资本逻辑的桎梏和劳动异化的奴役,劳动者真正成为了自己劳动的主人,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以及各种形式的劳动对象物的时候,这时的人民才从资本奴役的必然王国进入到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了,人们才可以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和劳动成果了",保护劳动所得"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现实。只有在全体劳动者面前构筑起共同拥有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的社会基础,劳动者才能在劳动价值创造中真正平等地实现价值创造主体与自己人格主体的完美结合,美好生活的多样性合理需要才能在自己勤奋劳动的多元性价值创造中得到满足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生产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结果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价值创造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财富创造的实体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与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 ,是具体劳动生产的。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财富过程和创造价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分配必须同财富分配结合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的财富应该由劳动者和其他参与的生产要素分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产权与分配的关系理论 ,分配关系是由产权制度而非劳动或价值创造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关系 ,在产权存在的社会制度中 ,分配有二重性 ,一方面各生产要素有权凭要素所有权获得对财富分配的索取权 ;另一方面 ,有权参与生产中人类劳动凝结的分配 ,这是合法收入 ,不是剥削 ,也不是萨伊要素价值认为的生产要素具有生产性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范畴 ,要与时俱进地科学拓展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念 ,在此社会主义劳动内核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是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劳动创造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劳动与商品价值的关系经典作家曾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劳动创造价值;另一种说法是劳动表现为价值。在有关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中,人们经常提到的是劳动创造价值问题,并难以取得共识。如果说劳动表现为价值,或许将有助于取得共识。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仅仅限定在商品价值上而不涉及其他学科的价值内容,即商品价值指的是在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这种共同东西就是一种能反映商品交换关系的经济学量。商品价值就是这样一种经济学量,只是不同的经济理论对这种量本身的性质和量度有不同的说明,从而对商品价值的定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前哲学界对哲学的“价值”范畴(或称“普遍价值”、“一般价值”、“价值一般”)的界定多达十余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或关系.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它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曾多次提出质疑.现从价值的本质特征入手再探其实质,向诸位同行求教.依据马克思抽象商品价值的思路,哲学的“价值”范畴可界定为:客体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客体是指满足人们需要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实践产物.表面看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需要的自然关系,实际上反映主体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它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力自身的革命中,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劳动对象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对象在生产中仅仅处于被加工的被动状态,对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关系甚微。如果说这种看法在以往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有一定道理的话,那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认识则显得远远落后于实际,未免低估了劳动对象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一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劳动对象时,把劳动对象分为两大类:一是“天然存在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5页),即没有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如矿藏、原始森林、未开垦的处女地等等;另一类是“已被劳动滤过的劳动对象” (同上书,第206页),即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农业中的种子,织布用的棉纱、制造机器用的钢材等等,在生产中泛称为原料、材料。 大家知道,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只有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转变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这种劳动才是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由此形成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与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虽有区别 ,但却是统一的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范畴看作是“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违背了马克思的原意 ,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需要澄清。“一般价值”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哲学范畴 ,是客体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它不反映人与物的关系 (即使用价值 ) ,而是反映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 ,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应对西方数理主义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真值逻辑的“证伪”的挑战,关键需要对劳动价值论核心范畴“商品价值”的本质性意涵进行重新澄明与合理重塑,以形成发展了的统一的、可靠的解释。将商品价值内涵归结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实现的、作为劳动物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包含了“劳动实体”和“交换关系”两本质因素,既强调劳动作为价值源泉与尺度的决定性作用,又将交换关系内在地、本质性地融入价值概念,且避免“价值实体论”和“价值关系论”在实践中对“交换”或“劳动”的悬置,或许是对该范畴内在统一性的逻辑言明与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说的经济学是指作为经济科学基础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和分配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不能直接表现,而是被物与物的关系掩盖着。这种物与物的关系又与价值形式或价值关系互相联结。价值的质的规定,体现着生产关系的社会实质;量的规定则体现着生产关系所制约的劳动分配、社会财富消长变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规模等的数量关系。因此,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给价值以正确答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重要组成部份。学习并掌握这一理论对于贯彻“十二大”精神,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一、复杂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马克思对形成价值的这个实体,依据不同的劳动技能又把它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不需要专门训练的一般劳动者所具有的劳动技能。复杂劳动则是指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有些劳动者由于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使其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较高  相似文献   

14.
1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类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并且“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但提出创造性劳动的概念,意义何在呢?什么是创造性劳动呢? 所谓创造性劳动,指的是这样一种劳动,在这种劳动过程中,主体对劳动对象  相似文献   

15.
数据是伴随人类劳动方式的改变而发生更替的。数据存在的形式分为物质形式、能量形式与信息形式,这三种形式分别与劳动方式对应。在古代,劳动方式以客观存在物为劳动对象,进而探索到物质形式中的数据性存在;在近代,劳动方式以能量作为劳动对象,进而探索到能量形式中的数据性存在;在当代,劳动方式以信息作为劳动对象,从而把握信息存在中的数据性。数据在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当下转化为大数据,极大地推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故而,深度挖掘与分析大数据与劳动结构的内在关联,关涉到夯实数据化劳动方式的哲学理论根基。大数据与劳动结构关联的本质乃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是劳动者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问题。劳动者作为这一矛盾关联体的“极点”具有绝对主体的位置,其自身同大数据作为绝对客体的位置相同,都是不可变动的实体。因此,这对矛盾就是主客体的割裂与统一。大数据与劳动结构具有内在关联,并从而生发出主客体的矛盾。这种分析过程有何意义?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消解?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为:分析过程的意义是通过大数据与劳动结构的关联来证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性基础,为数据化时代作出理论剖析。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为:主客体的矛盾通过人类的实...  相似文献   

16.
价值并非永恒的经济范畴。人类劳动的存在,是价值产生的自然基础,人类劳动的发展形式,社会劳动的出现,并且耗费在物品生产上的这种社会劳动需要表现出来,是价值范畴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在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以前,则不存在价值概念和价值范畴。对此,马克思指出:“……我不是简单说劳动,而是说社会劳动。如果一个人生产一个物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需要,…他作为自己工作的生产者,与社会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一个人为要生产一个商品,他就不仅要生产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的物品,  相似文献   

17.
典型报道具有新闻属性和政治宣传属性的双重特征,其价值意义在于通过挖掘先进典型人物的思想和精神,为社会广大群众树立榜样。典型报道塑造的典型人物,是满足社会主体精神需要的价值客体,社会主体的需要与典型报道创造出来的客体之间发生的是一种价值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记者与先进典型人物事实之间、典型报道作品与受众之间、新闻媒体与典型报道形式之间等多重的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促进着人的个性解放和发展,把个人的价值问题凸现出来。于是,什么是人的价值?什么是人的自我价值?什么是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等问题接踵而出,成为当今人们众所关注而又必须解答的热点话题。其实,价值是一个表明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普遍范畴,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对主体的有用性。因而,人的价值问题必须从人的生存和发展中所面对的对象物与人自身的关系中来考虑。人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首先要面对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产力是由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生产劳动对象三大要素构成的整体概念。但是,要加深对社会生产力的理解和研究,还必须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生产力作为整体中的主客体分界及其对立和统一关系。 首先应该肯定,人的劳动在社会生产力中是主体性的活动。人的劳动的主体性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人这个主体对物质(包括精神的)的需要;二是为满足主体的需要就必须付出必要的劳动。由于主体的“需要”决定着主体的“劳动”,这就形成了主体的需要靠劳动、劳  相似文献   

20.
论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2,1(11):26-29
价值,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以货币价格相对表现出来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体现的是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物质生产要素和一切不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市场价格就是对商品所有者经济利益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价值、剩余价值、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