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发展战略袁秀华战后,尤其是在1955年──1973年间,日本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日本经济为什么能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从一个因战争破坏经济几乎濒于绝境的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日本战后的经济政策及其特点.文章认为,日本战后经济政策经历六个阶段:1.战后复兴时期;2.高速经济增长时期;3.石油危机后的宏观经济政策;4.向稳定的增长政策上的推移;5.结构调整政策;6.振兴经济的“综合经济对策”.关于战后经济政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1.与外来因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2.日本政府运用不同政策手段实施政策,体现了政府作用;3.具有长期性和灵活性特征.文章还指出,日本战后经济政策的各个方面,能给我们有益的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代,日本实行的是"渐进扩军"政策,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质量建军,国防科技含量的自主性成分增加.冷战后时代,日本依靠本国技术,增加了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近年来,日本调整了国防科研经费,高度重视国防科研的重要作用,对军工产业也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分析日本国防科技发展战略,我们会从中获得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日本国民性的几个特征入手,深入探讨其国民性对于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是在产品经济和单一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的贯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民经济已逐步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在国际市场方面,对外贸易比重日趋扩大,外贸出口面临着一个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因此,我国原有的外贸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对外贸易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九八七年,我国政府制定了“导转外向经济战略”方针之后,又于1988年初宣布了外贸体制将进一步改革的方案。我认为,“导转外向经济”是非常正确的战略,但更为重要的是须有与战略相配合的政策。决策者和决策机构必须纵览全局,抓住要害,协调各方面的政策,而  相似文献   

6.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损伤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元气。战争末期遭受美国空军的轰炸,加之广岛、长崎两市被原子弹轰炸,日本全国有119个城市变为废墟。日本岛国本来原材料匮乏,战后初期海上运输又被中断,致使日本经济陷于瘫痪状态,1945年失业人数为413万之多,通货膨胀加剧,社会矛盾尖锐。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国际水平(参见表1),以美国诸年国内总生产作为参照系数  相似文献   

7.
战后以来,台湾经济的长足进展得益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适时调整。面对当 前存在的经济问题,台湾当局将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种政策措施。未来的台湾经济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两岸经贸关系的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在作为资本主义强国中的一个后进国的基础上,特别是在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经济几乎濒于完全破产境地的基础上,实现了所谓“超热化”的高速度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经济大国”。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大量地、有重点地和有选择地引进并有效地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无疑是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战后日本技术引进的实践,不仅雄辩地证明了科学技术作为伟大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而且生动地表明了战后日本的技术引进工作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今天日本经济学专业在迅速地扩展着,尽管如果我们除掉工商管理专家,经济学家的人数相对说来仍然较少,可能总共还不到二千名。而今天日本经济学家中差不多有一半采取马克思主义立场,这样说并不夸大。学术马克思主义在日本成为一种真正力量是在二十年代晚期和三十年代早期,那时适逢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日本,大批城市成为瓦砾,失业人口骤增,人们生活极度恶化,国民经济陷入瘫痪状态,甚至到了“除竹靶、民间工艺品和纪念品之外没有什么东西可买”①的地步,日本的经济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战后日本在30年内恐怕“只能维持仅够生存的水平”②。...  相似文献   

11.
经济计划和经济白皮书,对今天研究经济政策的人说来,是必不可少的,但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和经济白皮书并向国民公布,只是在战后才开始的。经济白皮书的目的,是对以一年来的经济政策为背景的经济形势进行客观分析,经济计划则从中长期的角度展望经济的发展趋势,制定经济政策的方针,而政府各部门所实行的个别具体措施,则是从整体的观点加以综合平衡。日本战后三分之一世纪以来的经济,犹如一幕戏剧,是几经变迁而发展过来的,经济计划在各种重要问题上发生的变动,也是各有千秋的。  相似文献   

12.
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是内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王有杰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内陆地区要想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加快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振兴,必须打破封闭的传统发展模式,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强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推动本地经济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保持经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贾汪区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外向型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区现有三资企业38家,产品涉及10大类40多个品种,远销欧、美、日、东南亚,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资本在各国之间的流动已有很长的历史,并且其规模不断扩大,这当然是合乎规律的.而就外资引进来说,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包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大国,在其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经历了引进和利用外国资金的过程,这也可以说是经济发展规律在一个侧面的体现.国际间引进外资和资本输出的实践表明,外资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外资的渗入有可能加强外国垄断资本在本国国民经济中的影响作用,阻碍本国的民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引进和利用外资,将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在日本的外资,就表现了这样的两重性.不言而喻,外资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由于日本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经济外交就成为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占领国际市场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政府开发援助等手段的实施,日本的经济外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强烈的经济动机和政治色彩的影响,加之受日美基轴及相关政策的制肘,日本战后以来的经济外交并没有完全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二战结束,作为战败的法西斯国家,日本不仅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国外投资,以及在世界市场上曾占有的地盘;而且本土被占领、军队被解散、大量资产被没收、许多工厂被拆除以抵赔款,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然而,从1956年至1973年,日本以比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的黄金对代。这一时期,日本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战败而告终。由于战争的破坏,经济残败不堪。当时,生产停滞,物资匮乏,经济千疮百孔,人民生活十分困苦。195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09亿美元,只及当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二十六分之一。经过十年恢复,情况有了好转,1955年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240亿美元。1956年—1973年,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以每年年均增长11.3%的速度飞跃推进,创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197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接近2,000亿美元,1973年猛增到3,211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了29倍。  相似文献   

18.
台北《日本文摘》编辑部在该刊第6卷第7期上发表文章,该文节译自日本著名的经济性杂志《Will》六月号所举办的“战后影响日本经济的100本书座谈会”记录。文中所选出的100本书,反映了日本战后从废墟中重建,一跃而为今日经济大国的全部历程。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饭田经夫、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会长金森久雄、东洋信托银行顾问神崎简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这一巨大成就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当时国际环境下 ,日本人发挥自身的文化底蕴 ,运用岛国细民的文化意识 ,团结合作的群体精神和超越意识 ,以及吸收异质文化的优秀成果而取得的。同时 ,战后日本文化具有特殊性 ,其文化机制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的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与亚洲“四小”(南朝鲜、台湾、新加坡、香港)是战后在亚太地区经济上先后迅速崛起的国家和地区。比较日本与“四小”,不难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诸如地理条件、战后所面临的某些国际政治和经济因素等。但比较两者战后的各自的发展道路,就会发现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由于两者在工业化进程中各自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不同,其经济发展战略是不尽相同的。一、经济基础及发展条件日本与亚洲“四小”比较,日本的工业发展是很早的,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但到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仍是以轻工业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