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粉碎“四人帮”以来,随着文艺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和文艺创作上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问题,恢复了应有的地位。从僵硬的政治教条出发,图解和歪曲生活,或漠视生活、脱离人民、粉饰现实等反现实主义的倾向,理所当然地遭到唾弃。人民群众渴望在文艺作品中看到真实的生活,希望文艺作品为他们的愤怒呐喊,为他们的不平请命,为他们的未来指明方向。于是,不是一部、两部,而是一批,一大批反映现实、鞭挞黑暗、匡正时弊、追求理想和光明的作品应运而生。这些作品勇敢地面对形形色色的棍棒和非议,大胆突破禁区,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文艺的生命。真实性是文艺的根本属性。真实性又是文艺创作应该奉行的最高原则。任何一篇文艺作品,必须具备真实性这个素质,才能使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才能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广泛的社会作用。一旦失掉了真实性这个素质,那就必然使人感到虚假、不可信,令人厌恶,被人唾弃。对于真实性这个重大问题岂可小看?岂可不进行认真而又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究竟什么是真实性?长期以来,众说纷坛。近年来就有人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我要写真实。我的责任是把看到的如实记下来,至于它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那与我无关。”我们可以断言,“看到什么写什么”的所谓创作,其作品,充其量也只能是生活现象大杂烩的展览。文学艺术家追求真实,因为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提法,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真实?我们的文学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真实? 我们认为,所谓真实,有社会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前者是指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人与事物,后者则指文艺通过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艺术的真  相似文献   

4.
<正> 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给敏·考茨基和玛·哈克奈斯写的两封著名的信中,着重论到了文艺的倾向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等重要文艺问题。这些问题不只在当时,就在今天也还是我们文艺实践中未能完善解决的重要问题。重读恩格斯的这些经典性论述,有所感触和启发,写出来供大家讨论。文艺都要有鲜明的倾向性吗?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会没有自己的倾向性;艺术家在作品中流露出自己的倾向性,这在艺术创作中也是自然的事。反对文艺作品有倾向性,这是违反艺术常规的,那么,提倡文艺作品都要有鲜明的倾向性是不是符合艺术常规呢?这是个为大多数人肯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文艺界广泛地讨论了文艺的真实性问题,并由此延伸开去,触发了对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探讨。这些讨论进一步荡涤着极左思潮的遗毒,推动着文艺创作的活跃与发展,密切了文艺与人民的生活斗争的关系,成效是显著的。反过来,文艺创作的发展和提高,又向我们提出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一问题的要求。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理解和处理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文艺与现实,反映与被反映,问题本身所涉及的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存的矛盾因素,就在要求着对辩证观点的尊重,要求着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一种片面性去反对另一种片面性。在讨论中出现的某些“扶得东来西又偏”、“扯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艺理论主张和文学创作实践两方面论证了鲁迅对文艺真实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见地。文章指出,鲁迅提出反对“瞒和骗的文艺”、“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口号和“敢于如实描写”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原则,是达到文艺真实性的基本方法,也是对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等创作思想的批判;鲁迅主张积极的“写实主义”,他“理想的真实”观是反对艺术上的虚无主义、爬行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又和夸大到绝对化的超现实的理想不相容;鲁迅认为,任何作家和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只承认文艺的真实性,否认文艺的倾向性,或用文艺的真实性取代文艺的倾向性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文艺倾向性是由主观方面的政治或思想的观念、态度或评价和客观对象的政治或思想的本质、本性或属性两方面决定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做到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尽可能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一、文艺作品作为符号今天,我们的美学文艺学长期所沿用的“反映”说已经遇到了有力的挑战,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之关系的复杂性正在被日益深刻地揭示出来,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文艺作品的社会本质,已经成为文艺社会学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现代符号学为理解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并不否认社会生活对文艺作品的本源意义,但同时确认后者对前者具有一种“构成”作用,这是深刻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符号形式,是一种艺术符号。然而与文艺相类似,科学、宗教、语言等同样也是社会生活的符号形式,那么,艺术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区别何在呢?卡西尔指出:“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情感本身的力量已经成为一种构成力量(formative Po-  相似文献   

8.
<正> 一文学是真实的领域,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高尔基说:“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论文学》1978年版163页)据此,有人就把现实主义简单地归结为“写真实”,认为“凡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现象都可以写入文艺作品。”这样的说法对吗?说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能写进文艺作品,这显然是不对的。鲁迅先生就曾通俗地举例说,象“鼻涕”、“大便”、“毛毛虫”,之类的东西就不应用文艺作品的形式去反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对文艺的真实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由此我们想到了关于历史剧的真实性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与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史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过去意见分歧,至今也依然是众说纷纭。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正确充分地认识与把握历史的真实历史剧同现代剧一样,都是社会生活在剧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创作素材取之于历史,后者则取之于现实。如果说现代剧的艺术真实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那么,历史剧的艺术真实则脱胎于历史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运用到文艺创作上,就是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因此,文艺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四人帮”以极“左”的面目出现,  相似文献   

11.
作家协会西安分会《笔耕》文学研究组最近召开了关于文艺真实性问题讨论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正确理解“写真实”口号。 讨论会上,许多同志谈到,当前之所以围绕“写真实”口号展开了争论,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写真实”口号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写真实,就是要描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写真实、应该包括生活细节的真实、人物性格的真实、环境的真实。有的同志认为,写真实,就是要写出生活现象和生活本质的真实。作品的真实性,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的文艺思想,认为他们虽然没有留下文艺理论方面的专门著述,但在他们的诗文中却提出了不少深刻的文艺主张,似乎构成了相当完整的文艺思想体系。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主张:文艺必须忠于现实,真实地反映现实;创作必须感情真实、炽烈,反对无病呻吟;必须重视文艺的社会功用;必须强调作品内容与影式的统一;应该提倡文艺作品风格的多样性;等等。  相似文献   

13.
文学应该是真实的领域,现实主义文艺的写真实传统必须恢复,这是文学艺术经过三十年艰难曲折的历程之后所得出的重要经验教训之一。然而,在强调“写真实”的同时,又应怎样对待“写本质”这个创作口号呢?文艺如何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本质?就具体创作来说,又应怎样看待生活现象与生活本质的关系?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的文艺事业同其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样,已经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过去“四人帮”炮制和欣赏的虚假瞒骗文艺早已寿终正寝,反映真实生活的文艺作品,象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文艺理论上,主张真实反映生活的观点,不再是被批判的对象了,“要真实的文学”、“真实是文艺的生命”、“真实是文艺形象真、善、美的基础”等等,成为文艺界甚至社会舆论界的共同呼声。这呼声,对“四人帮”在文艺领域上的遗毒有摧陷廓清之力;对恢复我国优良的文艺传统,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有鼓舞推动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日益需要,文艺作品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已越来越多,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中南区戏剧会演的剧目,绝大部分是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这些戏剧对于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促进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是有作用的。社会主义文艺在反映和表现人民内部矛盾的时候,当然要充分揭露矛盾,生动地、真实地描绘矛盾的各个方面,才能塑造出各种人物形象,发挥文艺的教育作用。就是说,社会主义文艺在歌颂社会主义,歌颂英雄人物的同时,也要描写其对立面,要描写人民内部某些人物的缺点和错误,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揭露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和“暴露文学”有什么区别呢?它们中间有什么界限呢?以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为名,而在实际上贩卖资产阶级的“暴露文学”,这种情况过去有,将来也还可能出现,这是我们应当坚决反对和批判的。但是,如果把一些正确的,或者在基本倾向上是正确的反映了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误看作为“暴露文学”,对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文艺的政治性与真实性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应当如何统一?强调作品的社会效果是否会影响真实性?我们想就这些问题谈一些初步的、粗浅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就是以政治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观点,来考察、衡量文艺创作的成败得失的。他们既充分肯定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对于作品的重要意义,又把“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拉萨尔的《济金根》时说:“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的文艺标题,是指文艺作品的名称、题目。它独立于正文之外,对外代表整个作品,是作品的名称;对内简捷反映与作品主题相关的人物、场所、氛围或情景,并为正文创设语境。因此,文艺标题不同于一般的句子,在结构上有突出的特点。 文艺标题的结构,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下形成的。首先文艺标题与正文形成“标题—正文”这个大结  相似文献   

18.
读了《学术研究》1991年第5期关于“社会心理是文艺反映现实的中介”问题的一组文章,觉得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笔者曾在该刊1984年第5期发表《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心理的论述》一文,也谈到文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现受到以上讨论的启发,拟作一些补充和具体论证。一、几个基本概念须要明确文艺作为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通常又说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说社会现实的反映,还说文艺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文艺究竟反映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上面提到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为文  相似文献   

19.
周扬文艺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扬是中国现当代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他的理论活动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周扬的文学思想的核心是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周扬认为: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无论表现现代的或历史的生活,艺术的最高原则是真实。周扬文艺理论研究也重视对文学特征问题的揭示。他认为,与科学相比,创造形象以反映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对于文艺的价值与功能,周扬的基本观点是:我们的文艺作品和文艺批评帮助读者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归根结底是为了用共产主义精神和风格教育人民,因为共产主义精神和风格就是真的善的美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西方现代派的文艺作品及其有关的文艺论著被逐渐地介绍到我国,西方现代派的文学艺术愈来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这一文艺现象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评价?我们对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特别是西方现代派文艺是否代表了世界文艺发展的方向?现代派文艺是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前景?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目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文艺界必须认真研究、探讨,必须尽快地作出回答的理论问题。在前段时间的讨论中,有不少同志写文章,对西方现代派文艺的产生和发展,对现代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