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祥 《领导文萃》2006,(12):85-88
晏子利齿斥楚王齐国的大夫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得知后对手下人说:“晏婴是齐国专会卖弄唇舌的人。现在他要来了,我打算羞辱羞辱他,显一显我们楚国的威风。你们有什么办法?”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阵,终于给他出了个好主意。于是,楚国在郢城东门旁连夜挖了个小洞。楚王吩咐守门的士兵:“齐国使臣来到时,把城门关闭,叫他从洞里进来。”第二天,晏子身穿破皮袄,坐了一辆旧车子来到东门外,要求开门进城。守城的士兵见是齐国的使臣,便指着旁边的小洞说:“您从这个洞口进来吧,绰绰有余,不用开城门了。”晏子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要是我上…  相似文献   

2.
<正> 《晏子春秋》中有一则“晏子使楚”的故事,说的是:齐相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想羞辱他,便在酒酣之际由两名官员缚来一人见楚王,说这是个齐国人,因偷东西被抓。于楚王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不慌不忙地说:“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  相似文献   

3.
徐通福 《领导文萃》2008,(21):28-31
公元前313年,秦王想讨伐齐国,但又担心齐、楚两国联盟,于是,派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的张仪到楚国去游说,这就是那一场口称割地600里,而实际上只让6里的“滑稽戏”。楚王受辱后,恨不得将张仪割肉食之。后来以黔中之地向秦“换得”张仪,按说张仪落人对他恨之入骨的楚王手中,那是必死无疑。可张仪绝不是个等闲之辈,他早就为自己的后路留了一手。张仪在楚国有一个好朋友靳尚。而靳尚是楚王非常宠信的大臣,楚王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相似文献   

4.
一生的痛悔     
蓝风 《决策探索》2005,(11):91-91
许多读者都应该知道约两千七百年前,当时的楚国有位叫卞和的老人,向楚王呈献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后来就成了古代很多朝代的国玺。  相似文献   

5.
许多读者都应该知道约两千七百年前,当时的楚国有位叫卞和的老人,向楚王呈献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后来就成了古代很多朝代的国玺.  相似文献   

6.
《说苑·敬慎》中记载: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唯独一个老人,却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老人,对他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  相似文献   

7.
《史记·平原君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这里说的是战国时,秦国军队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准备挑选门下食客中文武双全二十人一起前往楚国,与楚王商议联合抗秦。但只挑出十九人,剩下的都不足取。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自我推荐。  相似文献   

8.
楚昭王率领军队同吴军打仗,战败了。他往后大约跑了四十步,忽然掉了一只鞋,他连忙把它捡起来。左右侍从问他:“楚国虽然贫穷,难道还愁少一只鞋吗?”楚王回答说:“我只是为这只鞋和我一道出征而不能与我一同回去感到难过。”从此,楚兵没有因为战败,而被丢弃不管的。  相似文献   

9.
上课铃声响了,我满怀热情地上起课来.这一节上的是<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砂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答,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313年,秦王想讨伐齐国,但又担心齐、楚两国联盟,于是,派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的张仪到楚国去游说,这就是那一场口称割地600里,而实际上只让6里的"滑稽戏"。楚王受辱后,恨不得将张仪割肉食之。后来以  相似文献   

11.
晏子与车夫     
正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宰相,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40余年,在内政外交上都有建树,堪称一代贤相。孔子曾称赞他:"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子虽然才识过人,但是身材不高,其貌不扬。据《晏子春秋》记载,晏子曾经出使楚国,楚王见他个头矮小,接连三次要羞辱他,但是,晏子头脑灵活,能言善辩,他的巧妙应对,使得楚王自讨没趣,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捍卫了齐国的体面。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08,(9):130-132
施氏与孟氏——管理都是有“背景”的哲理的故事鲁国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好学儒家仁义之术;另一个儿子爱好军事。好学儒术的那个儿子,用他的儒家思想去游说齐王,齐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叫他做了儿子们的老师。爱好军事的那个儿子到了楚国,用他的法家主张去游说楚王,  相似文献   

13.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初著名的诗人、公文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正春秋时代的战争规范《韩非子》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宋国与楚国打仗,宋国军队列好了阵,楚国军队渡过泓水来交战。宋国的军官对宋襄公说:"楚军比我军人数多,我们应该趁他们正在渡河马上发起进  相似文献   

15.
<正>儒学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经常阅读既可增强理性思考的能力,又可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寓言故事,针砭时弊、趣味横生、引人深思,对年轻公务员做人处事具有深刻的启示。一、"楚人学齐语":交友慎才能拒腐蚀【楚人学齐语】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呢?"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  相似文献   

16.
秦武王对左丞相甘茂说:“在出使秦国的楚国宾容之中,多数都是能言善辩之士。每当和寡人争论的时候,常常陷寡人于辞穷的窘境,你认为应如何对付才好?” 甘茂说:“主公请不用担心!  相似文献   

17.
正公元前337年,对于张仪来说,是个充满不得志与屈辱的时光。这位战国隐世奇才、鬼谷子的高足,由于家道中落,正屈就在楚国首都郢,充当楚国令尹昭阳君门下一名下等门客。不甘于终日饱食君禄的张仪,屡屡试图献计进言,但一概如石沉大海。愤恨难名之下选择入秦后,张仪的"以连横之策破六国合纵"的外交大战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欣赏,遂拜张仪为客卿。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一次楚秦战役中,楚国大将与秦国将军杀得难舍难分,整整三个多时辰都已元气大伤。忽然,楚国大将被秦将一箭射中胸口,顿时血流如注。就在秦将喘着粗气提着宝剑等着楚将倒下再取其首级时,楚将毅然拔出插在胸口的箭,非但没有倒下,还昂首挺胸比刚才站得更稳更直。秦将大惊失色———自己也受了重伤,再战体力不支必死无疑,于是掉过头踉踉跄跄地逃跑。楚国士兵一拥而上取了秦将的首级。楚将看见秦将人头落地时,才面带微笑,捂着伤口,沉沉倒在地上。楚将这一站或一倒,可以说直接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败!生命中,尽管许多时候可以坐着,可以躺着,保…  相似文献   

19.
垂钓     
庄子持竿不顾“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这两个大夫就等在身后,等着他的回话。庄子的机会到了。只要他答应一声,从此就可以乘坚策肥,衣锦餍甘,结束住茅屋打草鞋的困窘生活了。也许还可以用手中的权力在楚国实现自己的领政治理想。孔子周游列国鲜有一个诸侯愿意给他治国的权力,纵横家们更是摇唇鼓舌四处跑官却经常碰壁。“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可见权力是多么可爱。可是庄子要的不是权力,他心中的最高价值是精神和心灵的快慰与宁静。他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不比早他700多年钓于渭水的姜太公,姜太公志…  相似文献   

20.
楚国有个人,娶了两个妻子。外人去勾引他的长妻,长妻打骂他;外人又去勾引他的少妻,少妻却应允他。 过了没多久,娶了两个妻子的那个人死了。旁人就对曾经勾引那两个妻子的人说:“现在你是要娶他的长妻呢?还是要娶他的少妻?”勾引的人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