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分子堆里,梁启超的才能无人能及。24岁之时,就名满天下。袁世凯对他的才华,都是敬佩有加。“戊戌变法”失败,流亡日本12年之后,梁启超在袁世凯函电不断的催促下,回国就任法务次官。袁世凯在梁启超刚刚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给予梁启超空前的礼遇。给他住贤良寺,贤良寺那是当年曾国藩、李鸿章做封疆大吏入京时住的地方。给予一个手无寸铁只有一支笔的梁启超这样的礼遇,对于善玩政治的袁世凯来讲,肯定有着自己的政治目的。知识分子总有知识分子的可爱,他们不复杂,看问题总爱从好的方面去考虑,不愿把人看得太坏。梁启超并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姜钦峰 《领导文萃》2010,(3):137-139
乾隆十七年,皇太后60寿诞的万寿恩科,殿试结束后,主考官照例将前十名考生的试卷上呈皇帝,等待钦点状元。评卷大臣们一致推秦大上为一甲一名,但最终结果还得由皇帝亲自定夺。秦大士是南京上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23岁考中举人,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的确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3.
赵霞 《经营管理者》2012,(6X):366-366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更为重要的是,九个子女个个品德高尚、爱国敬业,这与梁启超的日常德育教育是分不开的。本文以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吃苦的精神、培养敬业精神等内容的分析提炼,探究梁启超在子女德育教育方面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为何不“报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轶名  任平 《领导文萃》2006,(4):134-136
很少有人知道,梁启超有一个日本名字,叫吉田晋。这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逃亡到日本之后起的。梁启超在日本一住就是13年,直到辛亥革命风云乍起,他才带着“天若佑中国,我行岂徒然”的自信与豪情,乘坐“天草丸”返回中国。耐人寻味的是,他回国下榻的第一站,就是日本驻奉天(今沈阳)领事馆。可见他与日本人的关系之厚密亲近。说起来,日本当局对梁启超是有大恩的,而梁启超也对日本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四处捕杀“新党”之时,若不是日本公使林权助全力相救,梁启超恐怕早就和谭嗣同一起到刑场高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  相似文献   

5.
<正>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第二号领导人物,从28岁起事到33岁身死,虽只短短5年,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悲情且浓墨重彩的一页。梁启超先生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及至今天,围绕杨秀清的争论仍然是热点话题之一。杨秀清毁誉参半的政治经历与悲剧命运,与其政治性格密切相关,可为后世领导者鉴戒。  相似文献   

6.
<正>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已经36岁、屡屡科场失意的綦崇礼终于时来运转,考中了进士。这天清晨,他租了一匹马,骑着出去办事,经过一条街巷的拐弯处时,突然遇到一位卖药翁。这老翁约莫五十岁开外,肩上挑着副装饰华美的药架担子,架子上搁着数十只白色瓷罐,罐子里装着烹制好的熟药,显然,他也要赶早卖个好价钱呢。綦崇礼急忙一拉缰绳,马儿受惊后长嘶一声,前蹄一蹶,正好撞上了药架,  相似文献   

7.
正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上颇有成就,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后人赞扬他是很会做官的好官,其从政智慧很值得后人借鉴。一、坚持正道并从容应对官场失意的人生低谷欧阳修主要生活在宋仁宗时期,23岁考中进士,之后在朝为官。庆历新政(范仲淹变法)时期,历任右正言、  相似文献   

8.
两个零     
正黑泽明:"如果把电影从我身上减去,那我就只剩下零了。"梁启超:"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分解梁启超这个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所剩只有零了。"  相似文献   

9.
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32岁考中进士,走进国家公务员队伍。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敢直言、爱民众、重自律、讲廉洁、干实事的好官。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领导干部财产公示的第一人。刚入仕途时,白居易担任政府机关校书郎,是个抄抄写写的"文秘",他在诗中说:"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匡国济世上施展雄才大略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其渊博的学识和健康向上的思想也润泽在子女身上,不仅缔造了满门才俊,而且还悉心培养出了三个院士。梁启超对子女的成功教育,可为当今领导者们教育子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们会发现一个意味深长的现象:康有为这样的变法人物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但却极度缺乏讲究实效的世俗理性。众所周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些戊戌变法志士都是具有相当强烈的宗教信念的人,他们多半是好佛学的。在从事政治之前,他们曾立志以宗教作为救世的事业。梁启超曾这样记述道:“吾辈以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09,(15):146-147
《不抱怨的世界》,《梁启超:经营天下》,《中国危机管理报告2008-2009》  相似文献   

13.
李炎 《科学咨询》2007,(21):64-64
本文主要探讨了梁启超于《中国历史研究法》中阐述的断代史观,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我对此问题的看法。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梁启超多因循郑樵对“断代为史”讥贬之义,但是亦有自己深邃的见解。同时我于文末阐明己见,即对于“断代为史”的史观,应该持折中的态度,既要肯定其所失,但亦明确其所得也。  相似文献   

14.
0032少年中国:7307,事实说话:5692,议论文:2515,“少年”:1458,梁启超:1265,语文教学:955,语言特点:939,中学语文:926,新世纪宣言:896,语文教科书:817少年中国:6968,事实说话:5858,少年:2781,议论文:1941,新世纪宣言:738,演说:684,梁启超:680,备课资料:656,政治教材:628,演讲词  相似文献   

15.
郑仙蓉 《领导广角》2000,(11):31-33
他的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诚、母亲林徽因,在中国现代史上都是颇有影响的人物。作为名门之后,他在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阎敬铭生活在中国最腐败的晚清时代,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没有家庭背景,不会溜须拍马,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考中进士,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他为官清正廉洁,做事精明能干,很得上司官文赏识,俩人经常把酒言欢,工作配合默契,私交也不错。官文有断臂情结,并且明目张胆地养了一个相貌英俊  相似文献   

17.
乔戈里 《领导文萃》2014,(14):71-75
正宪政"国师"1905年,慈禧太后派载泽、端方等5位大臣前往东西洋各国考察,为宪政改革做准备。随行官员中有一位叫熊希龄的参赞,曾是湖南维新运动干将,和梁启超、杨度都有过密切交往。抵达日本后,熊希龄找到两位以宪政研究著称的旧交,委托他们"代笔",替出国考察的大臣们草拟有关介绍东西洋各国宪政情况的文章和奏请立宪的奏折。对杨度和梁启超而言,这是一条实现"宪政救国"之梦的途径。杨度撰写了《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实行  相似文献   

18.
正民智的强弱关系国家的强弱甚至民族的存亡。近代的改良主义者早就认识到了"开启民智"的重要性,在戊戌变法时期,严复就明确提出了"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的主张,为开启民智呐喊呼吁;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改善国民的劣根性,其意也是为了开启民智、提高民族素质;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也将开启民智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其中,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梁启超,他以深刻的洞察力认识到:开启民智固然重要,但开启官智也同样重要。因此,在一片"开民智"的口号声中,他一针  相似文献   

19.
<正>北宋的吕蒙正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状元宰相,他有敢于顶撞皇上的胆量,也有唯才是举的气量。皇帝虽然生气,但还是舍不得弃之不用,最终成了太宗真正信赖的股肱之臣。吕蒙正有个同窗学友叫温仲舒,两人都出身社会底层,从小一起长大,彼此相互仰慕,两小无猜,亲如兄弟。太平兴国二年,双双考中了进士,走进国家公务员序列。从政后,这哥俩  相似文献   

20.
正清朝的魏象枢的老爸曾任江西某县副县长,是个清廉的好干部。老爸从小就教育他"做官务必守规矩",不论官大官小都不能越法律的红线半步。良好的家庭教育使魏象枢从小就有了做人为官的准则。顺治三年(1646年),魏象枢考中进士,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涯。六年后,魏象枢升任吏科都给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