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条件逮捕是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检察机关大力推行检察改革的一项新的举措.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06年8月17日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第四条的规定,附条件逮捕是指:对于确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如果案件事实已基本构成犯罪,并且根据现有事实、证据分析,认为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在法定时限内取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的,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从2005年下半年该制度在部分地方检察院试运行到现在,附条件逮捕在司法工作中运行已四年有余.  相似文献   

2.
逮捕制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逮捕制度的价值决定了逮捕制度的内容,进而决定了逮捕在实践中的执行状况.逮捕制度在实践中的执行情况反过来又反映了逮捕制度的内容和逮捕制度的价值定位是否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未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该规定表明:第一,我国的逮捕制度也是作为人人享有不受任意逮捕的保障而存在的,侧重的是逮捕制度的限权功能.在我国宪法中,关于逮捕制度的内容规定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章题之下,从条文结构看,像许多国家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一样,它也是作为公民人身自由不受国家权力侵犯的保障机制而存在的.因而,对我国逮捕程序的研究必须从宪法的高度着眼,强调其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任意剥夺的价值侧面,并以此为着眼点,对我国现行逮捕程序进行检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逮捕强制措施的适用关乎法治与人权保障的科学合理程度,因而备受理论界和司法界的关注.近年,随着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正式确立,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正确适用逮捕强制措施的司法解释、工作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工作和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报捕和批捕案件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关于逮捕条件与程序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逮捕作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最严厉的一种,在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同犯罪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但是由于逮捕涉及被逮捕人人身权利的暂时限制或剥夺,与人权保障工作密切相关,所以各国普遍对逮捕制度做了严格的规定①.但是我国立法中关于逮捕的规定十分简单,更加强调逮捕的犯罪控制功能,而对于逮捕的人权保障意义却鲜有体现.司法实践中,逮捕侵犯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情况的执法大检查中,首先就提出了超期羁押问题仍然比较突出②.  相似文献   

6.
未决羁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于因涉嫌犯罪或被指控犯罪的人,在其被生效判决确定有罪之前,对其人身自由予以剥夺的强制措施.此项制度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只是文字上的表述或法律上的概念有所不同①.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逮捕条件做了极其严格的规定,即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而且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被依法逮捕.<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审查逮捕的条件,但是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法律条文仍存在不同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逮捕,作为强制措施当中对人身自由限制最为严重的方式,在各国的刑事程序立法当中,均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当事人主义的代表性国家美国,其针对羁押制度的相关立法贯穿了从逮捕的主体、条件、权限、具体适用程序等诸多方面,以保障人权为中心思想的判例和立法也直接导致了美国在相关制度建设上的倾向性。保障人权和权力制衡成为美国逮捕制度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我国现行逮捕羁押制度非常关注,对现行逮捕羁押制度在程序设计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直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流观点认为,在制度设计上,我国现行逮捕羁押制度设计不合理,由检控方行使批准逮捕权特别是决定逮捕权,有违逮捕程序中立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对逮捕羁押的审查方式行政化,逮捕羁押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不重视逮捕羁押的必要性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宪政制度下,逮捕制度是一项保障个人人身自由不受不舍理限制或剥夺的制度.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居高不下的羁押率却严重扭曲了逮捕制度的应有功能.为此,有必要从速捕制度的宪法定位出发,结合降低羁押率这一立法目的,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规定进行梳理、评论.  相似文献   

11.
传递是国际刑事法庭执行逮捕和移交的前提。国际刑事法庭逮捕的执行主体主要是有关国家当局及国际武装力量;执行程序一般是按照国内法程序进行,但受国际刑事法庭规约、规则的约束。移交是指一国依照国际刑事法庭规约和规则向法庭递解有关人员,不同于传统国家间的引渡,其在适用范围、使用规则和审查程序等方面有诸多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与国内法上的逮捕本质并无区别,都是临时性的强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但有其自身特征:如执行主体的间接性和不特定性;逮捕对象涉罪的国际性;逮捕即时性和逮捕后羁押时间的暂时性;逮捕程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主要有持有逮捕令的逮捕和临时逮捕两类。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与羁押是两种不同的强制措施,二者的关系是逮捕前置;逮捕后的羁押是常态。  相似文献   

13.
14.
20 0 2年 4月 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我国确立了举证时限制度的地位 ,但并不意味着给有关举证时限的研究探讨划上句号。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视角 ,探讨了举证时限在我国逐步确立的过程 ,论述了设立举证时限的意义 ,并结合理论界的研究 ,比较国外有关举证时限的立法 ,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证据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比较了古今中外诉讼与证据制度的优缺点,指出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认罪认罚制度是在司法有限主义的指引下设置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认罪认罚制度应当在效率与公平兼顾的理念之下,进行基本条件与附随条件的设置,在尊重认罪认罚制度中的合意理念,通过司法风险排除程序与司法评价程序的设置来实现认罪认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期对我国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证据制度是一项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体系,而伪证制度的规定和完善又是证据制度重中之重的内容,需要进行广泛的论证和研究。建立切合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伪证制度认定规则已是改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邾立军 《兰州学刊》2008,(4):125-127
审前程序在民事诉讼制度中以体现公正、正义和高效受到大多数国家的重视,我国立法上尚未制定审前制度,缺乏法律依据。设计时应设置争点及证据整理程序,建立完备的证据收集程序和出示制度,并应对失效效力作出规定。我国应建立完善的审前程序,确立高效与公正的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直接言词原则与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人文杂志》2001,(3):20-25
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有助于实现现代司法的公正和效率价值;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应以直接言词原则为指导思想,为此,必须做到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取消单位作为证人的法律规定,限制和改进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强化质证完善认证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