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主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以其普遍性区别于特权。人权的普遍性首先是人权主体的普遍性,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普遍性,更要求人权理论揭示存在殊异的人权主体各自的独特性,承认并尊重其对人权的特殊和特定要求。自由主义的人权主体被塑造为理性的、抽象的精英形象,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由权本位的人权体系,这样的人权体系使大量真实的人受到形而上学的人的压迫。20世纪人权主体向真实的具体的经验的人的转型,带来了人权内容的扩张和人权体系的重构。历史上的人权主体经历了形式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人权的正当性要求着人权主体继续进行实质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也即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演变。能与普遍的、多样的和具体的人相契合的人权才能真实保障每一个人的尊严,才称得上是普遍人权。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论争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权观论争的一个焦点 ,也是当代国际人权斗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发达国家只承认人权的普遍性 ,不承认人权的特殊性 ,认为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人权的内容和标准是绝对的、永恒的、普遍的。发展中国家认为 ,人权有普遍性 ,也有特殊性 ,在处理人权问题时 ,必须考虑到这个世界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多样性。论争产生的根源在于其不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如果对人权的价值普遍性作简单的理解就会抹杀人权价值抽象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所具有的丰富理论内涵。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解读是普遍人权价值抽象的第一个逻辑前提;人的神祗情结是普遍人权价值抽象的关键环节;人的自我确认是普遍人权价值抽象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4.
李海星 《天府新论》2004,1(1):15-17
目前对于人权普遍性的理解缺乏深刻的哲学说明。希腊哲学中对人的主体性有刻深的论述。主体性的哲学说明,是正确理解普遍人权的知性前提。否则,人权普遍性的说明就没有服众的理论韧性。  相似文献   

5.
人权的普遍性是人权理论中极富争议性的论题。西方国家主张的人权普遍性实质上是欧美中心主义价值立场的产物。本文试以儒家传统文化中的“致中和”为多元文化条件下普遍人权的基本理解和期待 ,弘扬“和而不同”的精神 ,突出宽容理念 ,倡导人权对话与人权互镜 ,以期寻求一个诠释普遍人权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宗教和人权的冲突提出了宗教人权的基础问题.人和人性是宗教和人权的终极根据,这就预制了宗教和人权内在联系的实证根据、理论基础和主体根据.由于人权是人的普遍性道德权利,是人之为人的价值确证,所以人权也是宗教的价值基础或伦理命令,这种与宗教密切相关的人权就是宗教人权.人权神圣不可践踏,它高于一切信仰、宗教和组织,或者说,人权才是最高的普遍信仰,任何个人和组织包括国家和宗教组织都应当奉若神明,而绝对无任何权利侵犯之.  相似文献   

7.
人权证成中存在的问题在与错误地将人权赖以存在与实现的一些条件当作了人权的正当性所在。证成人权只能求诸于人的人性,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唯有从人的人性之中才能发现人权的真谛。证成人权要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并要树立起坚定的人权精神。  相似文献   

8.
人的普遍尊严概念被作为人权的概念基础,但它本身却包含着两个两难困境。儒家有关人的价值的论述,通过将人的尊严看作是成就,而非简单的自然馈赠,避免了上述困境,开通了人的基本尊严与其他尊严之间的联系,并超出了作为责任的道德,进入了创造艺术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一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权利。人权外交也是人类在国际社会追求普遍道德原则的结果。但是,在人权外交领域,由于各国历史背景、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不同产生了诸多人权问题。中国在选择人权外交时应遵循国际法准则和国际社会公认的人权公约并以此为标准,在国际社会提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人权冲突、化解人权危机,反对以人权为工具的“新干涉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0.
甘绍平先生从人的尊严和人权理论的关系出发,认为“尊严从本质上讲就是不受侮辱的权利”.该定义将“不受侮辱”与“获得尊严”直接等同,忽略了尊严理念作为一种绝对价值的重要性、没有看到尊严的层次性以及带有超越性的实现形式,大大缩小了尊严的适用范围,不利于现实中人的尊严的维护和实现.文章在分析其尊严概念局限性的基础上,给出多维度、系统性的尊严概念.  相似文献   

11.
贺然 《兰州学刊》2009,(11):145-147,174
人权的有限性和普遍性是一对相对应的范畴。人权的有限性是指人权实现的不充分性,属于人权的实然范畴。人权的普遍性是指人权在任何时候都要不需附加任何条件地及于所有的人,属于人权的应然范畴。人权的有限性和普遍性的对立统一,是一个历史的事实,也是认识人权现象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不能不顾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去评判人权状况,也不能无休止地强调和论证有限性人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人权价值作为一种正当性价值不等于人的价值,是始源性价值、基础性价值、构成性价值和主导性价值。由于受现实物质条件和历史局限性的制约,人权价值的实现具有局限性和位阶性。现实物质条件的有限性决定了人权价值只能以有限的方式存在和享有,这就使理想的人权价值变成了一种有限的相对的现实价值。因此人权价值存在着先后实现的位阶,要通过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体现出来。人权价值的实现特征反映了人权价值实现的困境。人权价值的实现困境主要通过人权价值的冲突现象和异化现象表现出来。人权价值的冲突是由人权价值的绝对性与现实物质条件有限性的矛盾所产生。由于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把握中存在片面性、盲目性和历史局限性,也会导致人权价值在实现的过程中发生冲突现象。人权价值的异化根源于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异化劳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使人权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一种特权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在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过程中实现人权价值的。形成有序实现人权价值的社会观念、保障人权价值的物质基础、加强人权价值的制度化建设,是人权价值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琨 《理论界》2009,(8):121-122
人权监察专员制度.是一种非司法的权利保障机制.它是对其他的权利保护机制的一个补充性的制度.一些国家宪法中都体现出将人的自由与尊严作为最高价值的宪政精神.人权监察专员制度也许就是其宪政精神在制度上最好的体现.人权监察专员制度已经从一个抽象的宪法条文,建立起来一个活生生的制度.各国实践证明,人权监察专员制度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宏祥 《理论界》2008,(4):90-91
人权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中美关系的重要视野,并逐渐成为困扰中美关系、导致中美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中关两国在人权概念及内涵、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人权与主权等问题上存在着明显、深刻的分歧,这些分歧根源于中关两国各具特色的人权观。解析中美人权;中突的深层底蕴,实现相互理解和借鉴,对于推动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加快我国人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权属性是人权法学基础理论中最为核心和玄妙的问题.抛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为出发点,在后现代主义解构与重构的路径下分析人权属性的联系和统一.经济状况和经济关系决定了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公共权力对待公民权利的态度与策略决定了人权的消极性与积极性;人权在具备文化性、社会性的同时,与之相辅相成的分别为制度性、法律性.这四大层面不仅在内部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彼此之间亦为水乳交融,共同支撑起人权理论大厦、作用于人权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6.
左群  吴岚 《江西社会科学》2005,3(12):147-151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有着激烈的分歧和冲突。人权标准的不同是造成人权分歧和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资产阶级人权学说以“天赋人权”论为依据,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把是否符合人的感性欲望或人的理性作为人权的评判标准。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认为人权标准是对现实的人权状况或人与人之间现实的权利关系进行评价的尺度、准则和规范,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中确立,并与社会的进步及人权内容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动态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客观性、阶级性、普遍性、相对性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从劳动角度讨论人权问题的意义日渐凸显。从人本身寻找人权的根据,“相互性”(reciprocity)概念在逻辑上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类权利,人权源自人的类特性,而最基本的人类特性就是相互性。相互性具有物能和信息两个基本层次,劳动创造性的提升使人类相互性越来越是信息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共享性质具有深刻的人权普遍性意蕴,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越来越意味着人权的发展。为创造性的自由劳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而信息生态建设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人权保障内容。人权作为一种类权利,从社会表现形式来说,是以人类创造性劳动的相互性为重要根据的法律规定;而就人类需要而言,其实质则是以创造性劳动的相互性为重要根据的深层预设。这种预设是保障以相互性为基本特性的人类自身的尊严,是保证人类社会公平正义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王寒琦 《学术论坛》2006,(11):80-82
人权问题一直是制约中欧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双方在人权标准以及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观念差异,主要表现在人权的基础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人权的内涵、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人权和主权的关系等方面。同时这些差异并不是不可弥合的,如果双方都本着顾全大局、求同存异的精神,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态度的话,是可以促进中欧关系持久健康地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住宅权概念的人权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有所居”是时下重要的民生问题。作为新型权利,住宅权有着多重面向。各国法律大多在某个层面规定住宅权,只有国际人权文件中才系统且全面地阐述了住宅权的多重内涵。住宅权成为权利的法理基础是基于人的生存需要,但仅仅是最低级的生存还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充分实现住宅权,让人人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才是人权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主要内容 :人权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国权重于人权 ;社会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基本前提 ;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实现人权的根本方向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人权的保证 ;平等享有发展权利是普遍实现人权的保障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