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奔跑的雪糕     
父亲去世已经四年多了。 每当我走在家乡县城那条最繁华的大街上,我都会在想象中遇见父亲,遇见他奔跑着,与我擦肩而过,我用目光追上去,我的目光避开那些急速旋转的车轮,越过大街上攒动的人头,追上父亲身边呼啸而过的风,追上父亲身后飞扬的尘土以及父亲呼出的团团白气,可是——我追不上奔跑的父亲。  相似文献   

2.
父爱如山     
一直以来,在我眼里的父亲总是时而和蔼时而深沉,而且从不愿与女儿谈心,仿佛这是作为一位父亲应有的威严。也正因为这,我觉得父亲与我相隔甚远,捉摸不定。但就是那么偶然的一次,我真正认识了父亲。  相似文献   

3.
父亲来城里找我。我知道,不到万不得已父亲是不会来找我的。父亲离不开村子,舍不得庄稼。这次他生病到了要动手术的地步,才终于来了。  相似文献   

4.
木兰:父亲,我刚刚收到了朝廷发出的征兵文书上有你的名字,我看你还是别去了!父亲:这是国家大事,我怎能袖手旁观?我一定要去!木兰:父亲,我想好了这次就让我去吧,你的身体还很虚弱。  相似文献   

5.
查一路 《社区》2012,(20):12-12
儿时,常见伙伴毛头的父亲摩挲毛头的光头。我跑去问母亲,父亲怎么就不摸我的头呢?母亲说,你父亲的手哪得片刻闲暇?父亲的手常年捧一把紫砂壶,摩挲,把玩,比毛头父亲摸毛头的头还要亲密。  相似文献   

6.
父爱无声     
我小时候,父亲常常出差。生活在母亲和姥姥温柔呵护下的我,便习惯了被人高捧在掌心的溺爱。对我而言,爱就是呵护,就是温馨,就是不变的甜蜜和幸福。而由于与父亲见面的时间不多,我几乎不知道父亲对我究竟是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崔学英,原名崔垒枝,1947年南下到安徽省太平县任县委副书记。父亲南下时,我刚出生40天。对父亲的一切印象都是从照片开始的,没想到父亲的容貌却永远定格在了这张照片上。  相似文献   

8.
父亲洗澡     
儿子满月那天早上,一阵时断时续的敲门声把我唤醒。门一开,父亲“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半只米袋,笑呵呵地站在我面前。父亲一到,岳父全家也相继起床,一个个和父亲问好。我带父亲进房看小宝宝。父亲小声地抱歉:“把你丈人家的早觉搅了,早知道你们还在睡,我在街上再遛达几圈。”我连忙安慰父亲:“不碍事。不碍事。”当父亲看到他孙子那张稚嫩红嘟嘟的小脸,两眼笑成了一条缝。午饭一吃完,父亲便提出要回家。我和岳父母再三挽留他住一宿,可他找出种种理由推诿,拎着蛇皮口袋就向外跑。岳母给我下了最后通牒:一定要留…  相似文献   

9.
<正>当我打开文档,在键盘敲下“我未曾谋面的奶奶”几个字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沉思良久,不知如何写下去。在我的文字里,我写过父亲:《父亲的小推车》《父亲的垛玉夼》《告慰父亲》,写过母亲:《妈妈,我想您了》,且以母亲为原型写了中篇小说《菊娘》,我写过我爷爷:《祖孙开荒》《我的爷爷》,  相似文献   

10.
陈绍龙 《社区》2009,(11):30-30
前天早上小弟打电话给我,说父亲一早起来,原本要刷牙的,拿着牙刷不会使了.目光呆滞.整个人傻了。 父亲已近八十.平常血压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父亲的脑部出了问题。急送父亲去医院检查,果然是中风。  相似文献   

11.
刘伟  葛君萍 《社区》2008,(28):47-48
“因为我父亲吴××独自一个人居住,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经常摔倒需送医院抢救,我自己远在桐乡无法照顾父亲,所以本人今天特别委托杭钢北苑社区全权处理我父亲吴××的一切事项:1.父亲财产由社区处理,包括父亲生病、住院、去世需要的一切费用,有医药费、治疗费、护工费、丧葬费等等,都由社区从父亲财产中开支,如果超出父亲财产承担范围,就放弃治疗。2.本人对以上具体事项全部同意,没有异议,绝不追究社区任何责任。委托人:韩×。2008年7月3日。”  相似文献   

12.
怀想父亲     
昨夜我又梦到了父亲,每年的这段日子冥冥之中父亲总会托梦于我,虽然我并没有刻意地去想,甚至想忘记这个让人心酸的节气,但是这个梦境依然会如约而至,不离不弃。于是我相信父亲是与我们同在的,在每个或悲或喜的日子,他总在不远处慈爱地注视着我。  相似文献   

13.
艾小羊 《社区》2010,(12):24-25
1 妈妈的虚荣一直在伤害我 妮子 32岁 工厂会计 母亲年轻时是“厂花”。追求的人排长队,她偏偏喜欢上了农村来的穷书生,这个穷书生后来成了我的父亲。她时常抱怨父亲赚钱太少,还指责我跟我父亲是一伙儿的,都是乡下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远客     
父亲精通各科医术,尤其擅长针灸,在十里八乡是个很有名气的老中医。在20世纪50年代,有一天,一对夫妻抱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来找我父亲看病..父亲很认真地问过孩子的病情后,开始给孩子把脉、看舌苔等,然后给孩子开好药方交给孩子的父亲。这时,那个男人低着头对我父亲说:“老先生,  相似文献   

15.
陈洪娟 《社区》2008,(4):55-55
我10岁那年,父母离婚,我随父亲一起生活。 离婚后的父亲对我漠不关心,他常和一些浓妆艳抹的女人混在一起,每天都是到了深夜才回家。我经常吃些剩菜剩饭,一些好心的邻居看不过去,时常会接济我一些。他从不为我辅导功课,原本在班里一直考第一的我,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我稍有不慎就会遭到他的打骂。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时,我都又羡慕又嫉妒。  相似文献   

16.
从乡下搬进城里,父亲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临走前,父亲摸摸掉了油漆的门框,恍惚间,我觉得自己太残忍了。我在城里的住所离长江不远,每天,有数不清的公交车、长途客运车从这里经过,父亲看着有些眼花。  相似文献   

17.
一箱家书     
父亲年届70,满头银发,走路颤巍巍的。但读过书的父亲头脑却依然清晰,并一直坚持给我写信。第一次收到父亲的信是在母亲去世后。当时,我正在一所远离家乡的中学读书。因为我舍不得花路费和时间,所以很久没有回家;当然更主要的是怕回家后再次陷入丧母的悲痛中。那天课后,班主任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去,我忐忑不安地跟在他后面,以为自己什么地方犯了“规”。但令我惊讶不已的是,他只是交给我一封家信。那是父亲的笔迹,信写得很短,但我还是读懂了父亲的意思:因为农忙,家中的猪又要下崽了,我不能去看你了。你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家,我…  相似文献   

18.
父亲特别爱抽烟,小时候每当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回到家,我和弟弟便围在父亲膝前,让父亲吐烟圈儿给我们看。这时,母亲就笑着站在旁边看着我们父子。  相似文献   

19.
儿时记忆     
李计春 《北京纪事》2015,(12):108-110
1941年秋季,我两岁,父母亲为了谋生,从东北白城子来到北京。听母亲讲是在北京谋事儿的姑父让父亲到北京来,父亲原本在白城子铁路上谋事儿,但是我想父亲携全家来北京,一定是有更好的差事做。  相似文献   

20.
我对老丁的第一印象不好:过于精明。 这个印象的基础来自我的继母,大二时远在上海读书的我,接到父亲要再婚的电话,父亲话没说几句,就变成了一个热情的女中音,给我戴了一通高帽,表达了想和我做朋友的愿望。放下电话,我觉察了她的厉害:她掐断了我表达意愿的途径,以后但凡我的电话,她都候在一边,抢过说几句。我从小就跟奶奶生活,少年就失去了母亲,对父亲也有戒心,其实我并无反对的意思,我想她是高估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