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互文性理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文本理论可以为文学翻译提供方法论 ,反之亦然。本文从中西理论文本比较的角度 ,探讨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意义 ,并以此为批评标准 ,讨论《水浒传》翻译中的一些现象。本文认为 ,文学翻译中原本与译本的交流涉及互文性和互文两个概念 ,分别属于文化和言语层面 ,通过互文指涉和互文标记达到译本与原本两者之间的和谐。译本中的互文指涉越多 ,越能和原本之间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关联与翻译实践紧密相关.本文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互文性关联出发,讨论互文性关联在英汉翻译中所造成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现代广告语篇借助语言、语体与传播媒介的互文性特征建构和延展了文本意义。从互文性的功能特征角度,广告翻译可在语篇建构的语篇互文性、文化互文性、话语媒介互文性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成功广告翻译案例即是译者作为广告语篇互文翻译的“协调者”,将源语语篇受众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语篇受众的期待视野重合的互文性协调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微观层面看互文性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互文性这一概念的发展过程及文本中互文参照的分类情况,从微观角度(词、句层面的具体互文性)探讨了互文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和价值。通过分析原文中前文与现文具体语料的互文现象及其给译者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文学翻译策略,即直译、文化替代、文中注释或脚注、省略和音译。  相似文献   

5.
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源语和译语文化巨大的差异,文化意象翻译的丢失似乎不可避免。然而,源于后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缺憾。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进行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正确理解源文本和与他文本间的互文指涉,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适当应用一些补偿手段,处理翻译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6,(3):45-49
通过对《宋词排行榜》所列宋词经典篇目的逐一分析,可以看出宋词经典篇目存在一种明显的互文性写作倾向,这种互文性倾向既包括在主题、对象、时间地点人物等大层面上的一致和相同,也包括在句意、词语组合、词汇和字等小层面上的沿袭与重复,可以说,这种互文性创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助了这些篇目成为宋词经典,有效地促进了词作的经典化进程。研究发现宋词经典作品是能够较好地处理互文性和原创性关系的作品,宋词经典篇目的互文性状况是适度和良性的,但并非所有的互文性创作都能对宋词作品的经典化之路产生正面的促进效果,不当的互文性写作甚至会妨碍词作的名篇之路,那些能成为经典的篇目在互文性程度和互文性手法上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仔细分析互文性创作对宋词接受效果的复杂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把握宋词的文本特征和接受规律。  相似文献   

7.
语言迁移是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一种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文化层面上的互文作用,而这种互文关系也体现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作为一种互文性活动,涉及原文和译文一系列的语境,对于译者,尤其是正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译者而言,则要求他们对母语和目的语、原文和译文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解,尽可能掌握二者的相互匹配的互文本,这样才能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和中式英语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女性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社会与女性三个层面的透视中,提出家庭伦理观的中心点是夫妻观,其核心是夫妻平等,具体有“六互”,即人格上互尊、情感上互爱、事业上互促、利益上互尊、责任上互担、生活上互帮。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如果能信守“六互”,那么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伦理关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理论是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催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互文性视闽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在三个层面上展开:读者——阐释者——作者。在这三重角色的履行和转换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须臾不可或缺。译者应从这三个层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充分科学地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每个文本都具有复杂性、异质性和多样性,任何文本的意义都要依赖其他文本的意义才能完全阐释。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互文性理论,宏观互文性和微观互文性的语篇特征,和主题互文链。热奈特提出了跨文本性概念,并划分了五种类型的跨文本关系,本文侧重介绍其中的副文本互文性。本文应用上述理论,从主题互文链、再语境化和副文本互文性三个层面分析《北京遇上西雅图》。该电影的主题和它的前文本《金玉盟》、《西雅图夜未眠》等建构了两条清晰的主题互文链。海报、电影片花、剧组的媒体推介和访谈活动构成了该电影最广义的副文本,并最终促成了其五点二亿人民币的票房神话。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传播伦理平衡的原则包括传播伦理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随着我国电视剧的市场化,我国电视剧传播伦理出现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在热播的电视剧中充斥着暴力、犯罪、性的内容以及偶像剧对社会规范传播的不当示范,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借鉴韩剧传播伦理规范,结合实际,我国电视剧传播伦理的纠偏对策可从三方面入手:加强媒体自律,改进政府监督方式,提高受众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2.
当代电视剧主要通过反映城市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观、拍摄城市主题的电视剧、建设影视基地、举办影视节庆活动等进行城市形象传播,从而彰显城市的地域特色,承载城市文化内涵、扩大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增强城市文化的竞争能力,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在电视剧传播城市形象的过程中需注意现实城市与电视剧中城市的差别;城市景观的过度描摹与城市精神的缺失;城市形象共性的泛滥以及个性的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文字文化衰落、图像文化崛起的时代.随着传媒的变迁,以文学为主要形态的审美文化将面临深刻转折.文学与影视两种艺术形式如何相互借助,共创一种新型的审美文化,是21世纪审美文化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电视艺术领域的平民化世俗化趋势,把中国电视剧创作带入了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轨道。但与此同时,一味追求零距离地还原生活,又导致平庸琐碎的生活剧泛滥和艺术性在电视剧创作中的缺失。本文以李少红的电视剧作品为参照,认为在电视节目走向分众化的时代里,电视剧的表现方式也应该打破既定的创作规范,向多元化和艺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影视解读过程中,阅读行为与文本结构之间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往往由阅读者的阅读期待所致。刻板印象导致阅读期待,是影视误读的真正话语主体。  相似文献   

16.
对影视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观念,可以说,它体现在影视文化方面,目前已经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章回顾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影视艺术涉及的女性意识,并期望以后的影视作品能够反映出更加进步与完美的女性观念。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地方化语境中的方言电视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和地方化,从不同方向,以不同方式对方言电视剧进行了"去魅"。全球化文化的浪潮从内容和形式上,从生产模式到受众欣赏习惯、解读策略等方面对方言电视剧形成了很大冲击。文化地方性的多重表现也弱化了方言电视剧在文化地理学意义上的价值和代表形式。而方言剧的新尝试和探索也正是在全球化、地方化的双重语境中展开的,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方言剧目前所处态势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许多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或者是在被改编前就已经大红大紫,或者是在影视作品大红大紫之后得以重新登上书架。同时,又有许多大红大紫的影视作品被改编为销路可观的文学作品。虽然影视传媒更占优势,但是文学作品的地位不会被影视传媒所替代。因为看影视,一个观众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读原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中国历史剧走红荧屏的现状,从观众接受心理的角度,按照消遣休闲、猎奇求新、解决现实问题和重构历史传统等需要划分,对中国观众乐于观看历史剧的现象,对中国历史剧究竟在哪些层面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作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有线电视数字化是一场新技术革命。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是社会信息化的主要阶段。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已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渠道向综合视频、宽带多媒体等现代网络媒体方向发展。用户迫切希望改变有线电视网单一的服务形式和内容,使有线网成为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