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为价值的本质?文章认为,既不能把价值的本质归结为主体的心理需要和满足,也不能归结为客体的属性和效应,而应从价值内容和形式的矛盾关系入手,来认识由此而引发的主体的目的性和客观形式或普遍形式的矛盾,这一矛盾正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实践的合规律性的各种形式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价值哲学本质的依据。把价值的哲学本质规定为实践的合目的形式,为价值的存在和价值行为的标准提供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雨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认为:王国维是康德和叔本华的信徒。康德追问的是知识之所以成为知识时的形式特点,因为物自体本身不可知,知的只是被感性和悟性所把握的形式,所以形式具有合目的性。王氏认为康德哲学只是一种哲学之批评,没达到形而上学的高度。王氏不满足康德所认为审美就在于对象的形式与主体的认识功能的内外默契,他把康德“形式合目的性”抽换为叔本华的“意志一理念说”,重新嫁接,把“主观的合目的性”形式实  相似文献   

3.
价值的本质和本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星凡 《学术研究》2003,4(4):44-47
本文从创造价值论的构想出发 ,集中探讨了价值的本质与本体问题。价值即意味着人们生活和实践的目的性 ,意味着人对自身生存需要、愿望和理想的追求 ;意味着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结果 ;也意味着与人们的目的相一致的实践活动和手段的必要性。价值的本体也就是人自身。就价值出自人类认识和理解到的包括人自身及其活动在内的世界万事万物的意义而言 ,它必须以人的意识或精神的活动作为前提 ,价值本身即是人的意识或理解的产物 ;就价值在于符合人的活动目的而言 ,人即是最终目的 ,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讨论价值的本体 ,必须区分本体和主体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概念论是黑格尔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框架的原则规定,其思维方式可概括为三个基本层面:以普遍概念的特殊化来确立概念为存在的本质,以主观概念的客观化来说明存在是概念的外在化,从而把存在与本质的关系归结为概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从这一关系的矛盾进展回过头来解释由存在到本质的过程;以概念自身由潜在到自为自在的“发展”来解释客观世界必然进程的合理性,并运用否定性的辩证法,通过主客观的双重否定,消解主客的二元分裂;引入目的性的概念和主体的实践活动,把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的“是如此”和“应如此”辩证地统一起来,并通过“预悬终点为目的并以终点为起点”的目的论来论证概念是真正在先的,进而由目的论引导到价值论,把概念的自我实现即主客观的统一亦即善和自由确立为“世界的究竟目的”和理性所追求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当代价值哲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各国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哲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关于价值的本质的理论,崇拜自发性,导致理论混乱并长期停滞不前;当今世界存在着两种价值哲学,即理论的价值哲学和实践的价值哲学;当代价值哲学要走出困境,必须要有新思路;坚持全面、彻底的关系思维,既要反对唯主体论又要反对唯客体论;坚持逻辑一贯性;要区别事实和价值,不能将事实混同于价值;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价值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时,有的论者把它归结为实践唯物主义而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它的“偏离”或“附加”,有的把它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根本否定”实践唯物主义,有的断言两者不能同构。这些不同的说法的共同点是:对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义作二律背反式的理解。笔者认为,就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行程而言,两者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同阶段;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结构而言,实践唯物主义是从主体维度(或主体论维度)对世界的理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实现科学发展与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理论建构上的与时俱进与理论发展上的一脉相承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品格的本质规定性,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内在价值取向的本质规定性,在发展主体上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群众作用的统一、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实践特质的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执政思路,即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由此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成为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主体性出发,探讨科学发展观,可以发现,科学发展观所讲的"以人为本",是把人民群众作为主体来看待的,体现着"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一根本的主体价值原则。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处处体现着主体性的价值导向,是真理与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哲学界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已深入到实践的要素、结构、层次,系统和功能等方面,大大丰富了科学实践观的内容。然而,对实践的内容和形式的提法却不尽相同,或把实践的本质、特点和种种具体的实践活动归结为内容,而将实践活动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第一,需要的客观性问题.我国的满足需要论不同于西方的满足需要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认为需要都是客观的.需要并非都是客观的,以需要都是客观的为基础论证价值的客观性是片面的.第二,需要的合理性问题.主体需要并非都是合理的.以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和理论混乱;如果把这种观点的逻辑贯彻到底,在实践上就会产生误导.第三,事实混同于价值及其原因问题.在价值哲学理论中,认为满足需要就有价值,实际上是把事实混同于价值,其思想根源正是快乐主义.第四,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的区别问题.我国一些学者之所以用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理论上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用马克思说的使用价值来理解哲学价值.这种理解是不能成立的.从哲学价值的本质来说,价值必定是善的;使用价值则指物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而需要并非天然合理,满足需要并非都是善的.从外延来说,使用价值主要指物的有用性,通常指功利价值,哲学价值则不仅包括功利价值,还包括超功利的真理、道德、审美价值等.把使用价值混同于哲学价值,根本原因也是由于使用价值能满足需要,能产生快感,这种看法从思想根源上说也是快乐主义.  相似文献   

11.
郑海侠 《兰州学刊》2004,42(3):63-65
当今,日益恶化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从哲学的层面上看,学者们将问题归结为自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理论及建立其上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传统.本文通过哲学史的解读认为,问题的核心并非在于单纯的"理性"和"主体",并非是"主体理性",而是"理性主体",即对人的抽象化理解.但西方现当代哲学却未能突破这一理论悖论,而马克思以"实践"为核心,将社会实践归结为主体(人)的本质,建立起的"实践主体"哲学突破了"理性主体",从而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2.
论价值和科研评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的“尺度”理论和价值观构建科研评价原则,既是科研评价的理论需要,又是规范科研评价行为的实践需要。价值中体现着主体和客体、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因而主体性和客体性必然成为科研评价的两个基本原则;而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交错的关系,从中又可抽绎出科研评价的一系列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13.
季爱民 《理论界》2006,19(10):140-141
对价值理解上的分歧,也造成了关于价值哲学理解的困境,走出困境的唯一方式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重新理解价值。依据这样的理解,价值的本质在于实践,而实践必然伴随价值,同时,由于哲学的世界必定是实践的世界,所以,实践、价值和哲学三者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4.
一、艺术欣赏与审美活动艺术欣赏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感受的一般特征。从认识论看,它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在生动的直观形式中深化到理性内容。从伦理实践看,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和社会功利价值,总要对社会实践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艺术欣赏中,这种合目的性是通过无目的的形式实现出来的。欣赏者并不把它的艺术对象当作现实,也不以实用功利态度和直接的意志实践态度对待艺术中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群众路线异化现象的典型表现就是部分党政干部脱离了群众。为了深入地思考群众路线出现异化现象的深层原因和本质,应从哲学的视角来解读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哲学意蕴体现在主体性哲学与实践哲学之中。群众路线异化现象是主体性哲学中"认知主体"思维方式的后果;群众路线的哲学诉求在于确立主体性哲学中的"价值主体";群众路线的哲学构建在于克服主体性哲学中"认知主体"维度,确立主体性哲学中的"价值主体"维度,真正在政治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6.
主体哲学,是当代哲学的一个“热门”课题。哲学发展到今天,把视线主要投向主体,这是哲学的一个进步。生体的行为是合目的性的自觉选择活动。主体的行为选择,在主体哲学中占有异常重要的位置。研究主体,应当重视对主体的行为选择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合目的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系统,是为人类生存实践服务的。思维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笔者认为,从思维的内容和目的来看,可以将全部人类思维划分为以求真为目的的合规律性思维和以求善(好)为目的的合目的性思维。笔者系统分析论证了合目的性思维的含义、特征、形式和地位作用,指出合目的性思维贯穿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总体过程之中,是人类整体思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哲学教科书未能正确界说其地位,抽象地强调规律性而贬低目的性,其结果是将马克思主义降格为机械唯物主义,这一理论误读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史上,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到“理性”再到“现实的人”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前三个阶段虽然形式各异,但实质上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一个拟人的主体(上帝、自然、理性)凭着自己的意志(天意、目标、狡计)主宰历史的必然进程,社会历史过程对这个拟人的主体而言,表现为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认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活动是现实的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勾振东 《理论界》2009,(7):88-90
政治经济学的"价值"与哲学"价值"二者内涵不同,是一个同形词而两个范畴;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在内涵上强调重点不同,且涉及的外延大小有别;日常生活和一些社会学科中所说的"价值"比哲学"价值"外延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价值论对价值本质的认识是片面的;哲学"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其价值尺度具有主体的原则性和积极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在价值的基础、内涵和结构等价值论的基本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众多分歧,本文针对这些分歧阐述了对价值论的这些基本问题的见解。作者认为,价值的存在论基础在于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有用性,而价值的伦理学基础则在于事物的有用性、欲望的指向性和事物对欲望的满足性,因而存在论的意义上的价值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有用性,而伦理学的意义上的价值则是人的欲望所指向的、能满足人的欲望的事物的有用性。文章还以人为中心把价值区分为“人的价值”与“对于人的价值”、“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的根据都在于“合目的性”。“合目的性”是理解价值的关键,是价值的特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