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演”在自然界随处可见,在社会领域也难以避免。“历史重演”是指人类社会演进中,在不同领域、不同时空态中重复出现的,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历史现象。人性相同,社会同构,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是导致“历史重演”的原因和条件。文中提出七种背景条件下的重演,认为研究“重演”现象对于提升历史学预测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真正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须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何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具有主体性的大多数人;第二,人民群众如何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仅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还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第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意义或者说方法论意义是什么?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及人民群众的自在即为自己而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界对明代女真叶赫部的族属、兴亡、辖境、世系等问题都作了深入的探究,本文准备从另外的角度来谈一谈涉及到叶赫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土族历史研究中的一些争论集中在历史文本与口头传说的不同解读上。没有文字记录的口头传说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处于动态过程,容易发生变异或断裂,而历史文献的记述却是固态的和静止的。本文对吐谷浑被"羌化"和"吐蕃化"、土族自称"蒙古尔"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1910年初,光复会重组于东京.通过论述重组的原因,叙述了光复会重组后的组织系统原则,光复会在南洋的活动和蓬勃发展情况,并论述了在辛亥武昌首义后的赫赫之功.表明光复会新旧部人都是大有功表见于天下的,光复会是我国辛亥革命期间有着辉煌历史的民主主义革命团体.  相似文献   

6.
东蒙自治运动(1945—1946)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际冷战和中国内战背景下发生的带有民族分离倾向的民族自治运动。中国共产党正确引导了这一运动,为消除运动中的民族分离倾向做出了重要贡献。国民党则对此采取消极态度,最终失去了内蒙古民族主义者对其政权的支持。美苏因其各自利益,不支持东蒙自治运动。总结历史上边疆政策的成败得失,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政府如何处理边疆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唐文化历史成就博大恢宏,具有开创性、集大成性、包容性、辐射性诸多特点,与外部世界交流交往广泛,影响深远,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历史启示,是长安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8.
常德细菌战是侵华日军四大细菌战之一。中国常德的受害者目前正向日本法院起诉日本政府,要求谢罪赔偿,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德细菌战研究因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细菌战罪行的包庇长期冷寂,近20年来随世界形势变化其研究多有成果,但国内研究滞后于国外研究。为改变这种局面,国内历史学界尤其常德的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去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考证了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的名字,其与李义府、上官仪、章怀太子等人的关系及撰修国史、荐引人才等事,补充了碑志之残缺,揭示了唐高宗、武则天统治时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关于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若干问题,以便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始年代早于平王东迁 ,约当西周晚期厉宣之世。虢国地处宗周与成周之间 ,其文化特征与洛阳、西安一带的周文化近似或略同。如青铜铸造 ,虢国铜器形制、纹样及其类型 ,大都为商周青铜器所常见 ,铸造方法及特点也是商周青铜冶铸技术的沿用和发展。第二 ,虢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前已说明西周春秋时期是天子衰微 ,诸侯势力日渐发展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由于各诸侯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诸侯国争取并保持着越来越大的相对独立性 ,这就使得各诸侯国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互有差异。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得…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国家赔偿法对于监督和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国家赔偿法这几年的贯彻实施情况看,也存在着如赔偿范围、赔偿程序、赔偿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对虢季子白盘铭文似赋之因的考察,鸟瞰铭、赋、颂诸文体之间的融通衍变。  相似文献   

14.
西晋后期,诸王及诸胡的战争惨烈而频繁,终致两都毁弃,西晋灭亡。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引起东晋统治者强烈的兴亡之思。遗落世务、旷放闲逸成了东晋世族文学创作的基本情趣和格调,社会上也盛行清谈之风。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东晋诗人郭璞在他的诗文中尤其是在他的赠答诗和游仙诗中反复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和超脱思想。  相似文献   

15.
由被压迫阶级首倡的人权,永远是全人类的珍宝.郭沫若的早期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主题之一在于表现上世纪20年代中国妇女对人权的渴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反抗父权以追求婚姻自主权,反抗王权以捍卫个人自主权,反抗强权以实现大众自主权.总之,该剧称得上现代中国第一部为妇女争人权的"艺术宣言".  相似文献   

16.
文人和政治活动家的双重角色,决定了郭沫若精神世界的双重价值品格。在五六十年代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这种复杂心理结构有着微妙的体现。这与人们通常视野中的郭沫若形象有着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郭澄清以自成一家、成就卓越的短篇小说和史诗性的《大刀记》而跻身中国当代文学著名作家行列。但是由于所谓“文革文学空白论”、重写文学史反而对郭澄清产生了某种遮蔽与误读,这就是“郭澄清现象”。通过对郭澄清小说的解读,可以发现其对中国当代小说史的独特贡献,认识“郭澄清现象”的文学史价值,恢复其历史的本真面貌。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当之无愧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论文试图从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的以感情为诗本体、以自由诗为诗体的诗歌,分析中国初期诗人及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对诗歌形式、本体的言说方式下的历史功绩和艺术过失。  相似文献   

19.
郭澄清是善于叙述“新国民性”的小说家。在17年文学的格局中,他的文学叙述是对山西作家群与陕西作家群的综合。在叙述内容上他几乎与陕西作家群完全一致,即着重于新时代、新人物的叙述,对于旧的因素和“中间人物”他基本上保持沉默。但在叙述形式上却兼有陕西作家群与山西作家群的特征。一方面不乏横断面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同样善于以民间的传统的故事风格进行叙述,乃至两者的巧妙结合。这显示了郭澄清作为那个时代的作家,对主流叙述规范的遵守。  相似文献   

20.
1919~1932年是新诗四时代链条上的郭沫若时代,郭沫若、闻一多是其标识诗人.这一时代的诗美创制表明了新诗从"真"到"美"的觉悟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