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尽管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和GDP都具有非平稳性,但其滞后一期变量是平稳的.就长期而言,二者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短期内山东省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由于误差项的存在,可以自动地实现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3期以内,GDP和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GDP是地方财政收入的Granger原因,GDP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决定因素.从长期来说,财政收入也是GDP的Granger原因,对GDP也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协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我国1952-2007年的GDP和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中国的财政收入与GDP互为因果关系;(2)中国财政收入与GDP有长期协整的关系;(3)中国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小于1。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收入与GDP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关系。普通的静态回归和一般的动态回归虽然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来,然而却各有缺陷。本文旨在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对我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以揭示它们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给出提高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GDP(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经济发展是决定财政收入的基础和源泉,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决定财政收入的规模和能力,而财政收入规模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因此深入分析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关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政收入与GDP这两个指标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定量关系,目前南通市的情况到底怎样,笔者现利用南通市1978至2004的有关数据对二者进行研究分析。一、GDP与财政收入的数据分析判断两者增长是否同步及协调程度,我们可以看财政收入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收入与GDP有高度的相关性。文章从我 国财政收入与GDP的实际资料分析入手,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特点,探讨了影响 财政收入与GDP的因素,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1990年以来全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数据通过变异系数、弹性系数、产业结构系数等定量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描述了四者之间关系变动的数量特征和趋势,使用较前沿的偏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以人均GDP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增长模型.分别研究了全国及各省域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的数量关系,并通过模型和相对误差法验证了以上几个统计指标之间的匹配度,最后建立组合模型对2010年有关统计指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说明资本形成对辽宁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关系,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Eviews计量分析软件,对GDP的增幅、存贷款利率、居民储蓄率、投资流向、财政收入与支出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与资本形成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东省1981~2010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人均GDP与典型环境指标关系计量模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废水、烟尘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EKC)呈现出正"N"型关系,而SO2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没有明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关系;山东省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GDP和单位GDP能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78-2003的数据并利用协整理论分析了我国(以广西自治区为例)财政收入与财政指出之间的长期的、稳定的关系,结果表明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并进一步确立了误差修正模型.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该积极开展财政支出和收入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的财政政策必须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合肥市近12年的经济统计数据,以财政收入与税收负担的关系为基础;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1998-2009年合肥市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合肥市经济增长率与财政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合肥市今后税收工作的方向:调整税收结构与税费关系,提高经济总量,推进非税收入改革,以及加强税收管理信息化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吉林省1990-2010年预算内财政支出和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两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同时对细化的财政支出与GDP增长之间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GDP增长与一般预算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科教文卫支出对于GDP增长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各地区市场化指数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各地区市场化程度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指数和人均GDP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市场化程度越高,人均GDP越高、增长越快.  相似文献   

13.
黄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黄石市历年环境污染指标的统计数据和历年人均GDP统计数据,通过建立人均实际GDP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对数和多项式模型,具体分析了典型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石市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曲线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半段;人均GDP与工业废气排放量曲线虽然也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半段,但曲线未来走势还不明朗;人均GDP与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曲线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基于行政地位对土地财政具有空间效应的假设,根据不同行政地位(主城区、远郊区、区、县级市、县)的土地出让金差异划分归类,在分析不同类别行政区的空间邻接关系的基础上,嵌入多策略的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滞后模型,研究行政空间邻接关系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财政高度正相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地均财政收入对土地财政产生负向影响;土地财政受不同行政地位之间空间传导效应的影响,2013年、2015年土地财政在处于中心城区附近的主城区与远郊区、区之间的空间互动性更强,这一发现肯定了相对落后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强行政权力地区拥有最具价值的土地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1981~2009年的历史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农、农业贷款、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不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而财政支农、农业投资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财政支农、农业投资与农业GDP之间存在着长期交互关系.经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显示:财政支农增长率和农业投资对农业GDP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和5%左右,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并依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性——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一个物流产业发展趋势模型,对1978~2004年间江苏省物流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物流产业和GDP两者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江苏省物流能力H随时间t变化以两次多项式形式增长。江苏省GDP与物流能力H呈两次多项式关系。物流能力与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且物流产业的发展对GDP增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GDP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协整关系分析,得出GDP与FD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通过Grange因果检验得出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我国GDP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学界及社会各阶层对我国宏观税赋轻重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以安徽省为例,构建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模型,对安徽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与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适度性分析,探寻财政收入占GDP最适宜的比重。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3年安徽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与经济增长、资源配置、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相比,不论从静态看还是从动态看,都处在优质适度状态。  相似文献   

19.
基于STIRPAT模型,确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是人口数量、人均GDP和技术水平.本文采用VAR模型估计了中国1978-2011年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动态冲击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口、人均GDP、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稳定的动态影响关系.人均GDP、技术水平始终对二氧化碳排放起着正向冲击效应.人口因素先对二氧化碳排起着负向冲击效应,而后起着正向冲击效应.短期内自身和人均GDP的贡献率较大,长期来看,人口增长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迁移会先扩大再缩小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差距.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我国近年来各省市的GDP生产函数模型,并结合各省市的具体劳动和资本投入数据,可以确定劳动投入与人均GDP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劳动投入增加/减少时人均GDP同样增加/减少.结合对2006-2010年各省的劳动力净流入量与人均GDP水平之间关系的考察,证实较高/低的人均GDP水平会有正/负的劳动力流入,即我国正处于劳动力迁移扩大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的阶段.为避免区域间差距的过度扩大,建议对经济落后省份加大资本投入,使其劳动力净流出带来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上升;提高落后地区的劳动力边际收益,引导人力资本的区域内聚集和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