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高积累、低福利”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胡欣欣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以赶超西方为其发展目标,而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真正达到19世纪50年代日本“开国”(在欧美列强的重压下被迫对外开放)时英国的水平,则是在20世纪60...  相似文献   

2.
论奕讠斤洋务思想及其实践董少辉关静杰奕讠斤是晚清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主要代表之一,其洋务思想、实践对洋务运动及近代中国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1860年,奕讠斤以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奉命督办和局。面对“战守两不足恃”的严峻形势,他不得不“俯徇舆论,保...  相似文献   

3.
中国研究肇始于20世纪海外尤其是美国的中国研究,并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而被大量译介过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与实践,国内学界已能娴熟地运用西方理论范式来解释“中国经验”,但中国研究的“西化之路”并不算顺利,学界一些有识之士敏感地意识到,作为西方社会经验的提炼和抽象,海外中国研究的理论范式和解释框架只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杜文钿19世纪60-90年代前期,中国出现了“洋务运动”。由于客观形势对教育的需要,洋务派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了某些改革。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一洋务派认为,“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①他们所提倡的“西学”,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社会变革管理”(MOST)──第一个有关社会科学的政府间项目钟婉懿一、“社会变革管理”项目的提出现代社会科学自19世纪60年代起,在经历了3个阶段后,已逐步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现在各国之间通过各种会议、国外考察、相互交流与开展翻译活动,联系越来越密...  相似文献   

6.
论19世纪中国史学变革之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史学变革趋势,主要谈的是史学分期和走向问题。探讨19世纪中国史学的分期,主要目的是为了探寻与揭示19世纪中国史学变革的始末原委及其规律,也就是要展现19世纪中国史学变革的阶段性及其特点。欲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构成史学变革之三个最核心的方面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洋务教育是在19世纪60-90年代,伴随着中国洋务运动而产生的具有改良主义性质的一次教育改革.它的直接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在中国兴办洋务,发展资本主义,富强国家.虽然这次教育改革最终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但它却使西方文化迅速地洞贯中国,使封建保守势力无法再把西学阻止在国门之外.洋务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中体西用”到“中西合用”─—晚清统治阶级学习西方思想的变迁黄士芳近代中国是一个嬗变激烈的过渡性社会。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打开了紧锁多年的封建主义大门,中国始从迷顿状态中走出中世纪,继而踏上蹒跚的近代化道路。综观晚清的最后几十年的统...  相似文献   

9.
锁国闭关时代中日认识西方的情报系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锁国闭关”时代。在这200余年时间里,日本建立了锁国体制,中国实行闭关政策,但两国认识西方的情报系统却有较大不同。1、锁国时代,德川幕府虽然禁止外国人来日贸易,但仍开放长...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的日本观辽宁大学历史系焦润明梁启超是对日本问题讲得较多的近代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日本观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中普遍流行“师日”风潮之时,反映着那个时代中国人对日本的基本看法,具有突出的代表性。梁启超研究日本主要是服务于他的启蒙活...  相似文献   

11.
论尼采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尼采对历史研究轻蔑评判的表层语辞下,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哲学观念。这一切是以他对兰克学派浓烈的怀疑情绪为起点的。尼采历史哲学的思路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对“上帝已死”和人的选择力、创造力的论述,阐明历史活动的非决定性倾向;第二,探讨并确认历史过程的相对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第三,强调社会的进化过程是非机械的“变化”与进化目的的“同一”。尼采富有诗性的历史哲学话语,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它是历史观念从19世纪走向20世纪的一个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颖萍  杨莉 《社科纵横》2003,18(3):22-23
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 ,透彻地分析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提出了指导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思想 ,对 2 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晚清洋务运动性质、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颇多,可是每每各有所据而结论迥异。本文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的视野对上海的洋务企业进行考察。上海为何成为洋务派企业活动的中心地区?洋务企业为何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洋务企业作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阶梯为何在对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推动作用的同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这些问题只有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才能得出辩证的认识;由此也可以看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4.
福泽谕吉的“实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高增杰19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开始实行资本主义近代化,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都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面对国际上西方列强势力东进,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心的目标。另一方面,国内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15.
试论小说中反讽的四种类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论小说中反讽的四种类型杨钧“反讽”(irony)这一术语,源出古希腊喜剧,是指一种固定的角色类型,即“佯装无知者”。“反讽”后来演变成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即讽刺。(在英语里,反讽与讽刺是同一个词)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文论家将这一术语引入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对外开放侯丕勋前些年,我国史学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评价出现“封闭”和“开放”两种见解。目前虽无争论,但对垒明显。自战国、秦汉以来,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先天的自然环境因素等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便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不信教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不信教吗?[法〕A.佩雷菲特从17世纪的不信教者,到18世纪的哲学家和19世纪的自由思想家,300年来欧洲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中国人不信教。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论证这一传统的断言,或者说传说正确与否,但不打算分析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作者认为,随着...  相似文献   

18.
谈政治文化对政治活动的影响贾建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这种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反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弗兰茨·博厄斯开始系统探讨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问题,他提出并创立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近代“新史学”的基本理论趋向及其贡献,认为19—20世纪之交的“新史学”是一场史学革新运动,它确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史学理论体系,引起了中国史学观念的深刻变革,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略论当代西方史学的观念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略论当代西方史学的观念变革陈启能一国外有些学者把西方新史学的兴起称作“哥白尼式的革命”①,这是用以表示新史学与在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西方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史学相比,是一种根本性质的转变。关于这种转变,国内已有不少文章论及,为了概括地说明新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