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议论文的关键在于说理。说理是证明文章观点必不可少的手段。议论文写得深刻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分析说理能力。可是不少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奉行“理不够,事来凑”,常常只记得摆事实,忘了讲道理。于是一篇议论文便成了事例的罗列,材料的堆砌。这样的文章,又有何理趣可言?更谈不上为文的深刻性了。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得论理,并要把道理讲深讲透,如何说理,方法众多,比较常见且讨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从假设的情形分析即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难得糊涂》一文中这样写到:如果我们可以有…  相似文献   

2.
议论文的核心在于阐明道理,以理服人,理说得是否深刻透彻,这是衡量议论文质量的关键,但同时也要让议论语言生动活泼,让枯燥的说理文采斐然,使读者乐于阅读。那么怎样使议论文语言出彩呢?  相似文献   

3.
清代理学与宋明理学相比已具有多方面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理气论上,清代理学更强调理气无先后,把气提升到与理同等重要的地位;心性论上,认为气质是人性的重要来源,要求从气质上观性而不是像程朱理学那样从天理上观性;格致论上,强调格"事"、"物"之理,将儒家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建立在"事理"之上.这些差异反映了清代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形象"概念可以从语言自身的历史演变中得到论说。首先,"形象"是从具有潜能的质料"象"到被赋予现实形式的"形"的转化,这实际就是文学的"隐秀论"。其次,"形象"具有从未始有区分的天命化的自然之道向具有区分的性情化的人伦之道的演进,这可谓文学的"性命论"。最后,"形象"具有从主体化的作者情意到客体化的作品形式的生成过程,这就是文学的"物化论"。从"隐秀"、"性命"和"物化"三个层次解说"形象",可以更有效地诠释文学自身的复杂意蕴,可以更好地揭示形象论在中国文学和文论传统中并未得到重视而在当代文论中却成为文学批评的核心关键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论辩文,即今之所谓议论文,因此,古代论辩文的写作理论,就不仅指导过古代论辩文的写作,对今天议论文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性质、作用和写作目的是什么,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理解并懂得如何运用它们,帮助我们知道怎样安排结构、使用语言,怎样增强文章的气势.中国古代论辩文的写作理论,对论辩文的性质、作用和写作目的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说文系传三十五》载:“应洁难,揭首尾,以终其事,日论.论,伦也.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语各有伦,而同归于理也.”刘…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议论文指导理论,是主张“一篇议论文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即所谓“三要素”论的.近年来,不少同志从议论文具体实际出发,对“三要素”论特别是其中单一的“论证方法”提出了异议.老彭指出:议论文有不同论说方法,“有的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的方法;有的用具体说明、阐释,进行论述的方法;更多的是将逻辑推理和说明、阐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西南师院函授教材《论说文及其教学》,1977年印).陆鉴三提出:“事实上却还有这样一类议论文”,它“不是在运用逻  相似文献   

7.
议论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三种主要文体之一,是比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更广泛,教育作用更直接的一种文体。在大学中文系写作课教学中,议论文又是学生重点练习的常用文体之一。从我这几年接触学生作文实际以及同一些写作课教师交换意见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对议论文的重要性是认识不足的,因而对议论文的写作也是重视不够的。许多学生不能写甚至不愿写议论文。有的学生常以“没啥意思”、“没有写的”、“不知如何论证”为辞,迟交或不交。从学生的作文看,一般是记叙文比议论文写得好些。如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朱熹道义论的过分关注,使其经济伦理思想不能彰显.旷世大儒朱熹以"理"为核心建构了宏大伦理体系,进而以"理"为经济活动最高指导伦理原则,以"仁、义、礼、智、信"为经济活动的具体准则构建了他的经济伦理思想.朱熹经济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经济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从逻辑的角度说,“议论文就是运用逻辑推理来说明道理,揭示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文章”。(《苏联的作文教学》第274页)议论为其基本表达方式,论证作为主要表达手段。因为议论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常用文体之一,所以对议论文的研究一向比较重视,专著、文章都比较多。但是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在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仍然有不少的教师、学生,对议论文教学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弄不清楚。比如,当讲到论题(或“论点”)、论据、论证(或“论证方式”)是议论文的三个构成要素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出质疑,这三个要素与序论(绪论、引论)本论、结论这三个构成都分,有什么不同?是一种什么关系?学生的质疑引起了我的思考,也是我写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蕴含着深刻的言语行为思想。该书的文体论部分表明言语行为是其语言研究的一个核心范畴,并具有独特的言语行为研究模式,即"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从《文心雕龙》的"六义观"可以分析出其言语行为原则,将这一原则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相比,能清晰展现传统语言学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性论作为中国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先秦时期便成为哲人聚焦的中心;先哲围绕心性之辨概括了性论中的"一元论"、"多元论"、"主体论",心论中的"认知主体"、"存在主体"、"道德主体"等对后世中国哲学影响至深的范畴;对先秦时心性论进行形态考察,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厘清人性论的逻辑发展,更能有效地辅助分析学说背景、理论价值与发展前景,为解决当代哲学民族性和普遍性矛盾,探索中国传统哲学向近现代哲学的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佛教“空”义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是佛教哲学的根本概念和核心范畴,也是佛教义理的最高范畴。在佛教"空"义演变的历史中,一些佛教学者对空的义理进行了不同的区分,其中以十八空最为著名,也最为重要。十八空说是对空的义理的系统分类和全面总结。佛教尤其是大乘空宗的"空"义具有多重内涵,具体可以从空性、空理、空境和空观四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在佛教的"空"论体系中,交织着诡辩与真理、糟粕与精华、偏见与智慧,"空"论在人类思辨认识史上实是独具华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从先秦"形"范式,到汉魏"体"范式,进而至宋明"理"范式,中国思想范式由外在的形式渐次嬗变为内在之质料。从先秦作为"类"之理,到魏晋作为"故"之理,进至宋明作为"理"之理,理兼摄形式与质料,兼含"类"与"故",融合必然之理与当然之理而被视作看待人、事、物的普遍架构。理范式的确立内在规定着通达理的方法论,理与理交会,心明而知。理会不仅追求会物之理,而且要求人以理会之。索人工夫而使人进至于理,由此确立了存在论、方法论与工夫论相统一的独特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14.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学与修辞学的一种交叉重合现象成建明在议论文的阅读和教学中,有一个问题常使人困惑:议论文中的比喻、对比、引用究竟属于论证方法,还是属于修辞手法?笔者认为,这是文章学与修辞学的一种交叉重合现象。从修辞学的角度看,是修辞手法,从文章学的角度,则可视为论...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治法律观的渊源、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共同造就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法律观.毛泽东的法律观主要是工具层面上的而非目标层面上的,其核心是"国家本位论"和"阶级斗争工具论".和毛泽东的工具论法律观相比,现代法治主义更强调法律的目标性价值.科学评价及对比毛泽东和法治主义的法律观,可以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朱熹关于性的论述相当深广,超越了以往人性论的范畴.其性论的第一个层次内容不但看重人类社会本身,而且强调人性的正向之理:仁义礼智.朱熹性论的第二个层次内容是广义的人物之性:性即理.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第一层次内容虽然是核心,但只有在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上,才能使天人之理贯通,才能使人类的德性在更深刻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供含有论题的材料让学生发表议论,是近年来较常见的一种写作训练形式.“论如析薪,贵在破理”,能否破理,论题的选择和确定,反映着学生对原材料中心的思考程度和把握能,力,因而成为生发议论的基础环节.材料议论文和命题议论文相比,有一定的思维定向选择性和思考空间的灵活性,这是它的长处,但也包含了它的短处:同一则材料,由于人们的认  相似文献   

19.
按照我们长沙市一中对教改实验体系的设想,继状物、写景、记事、写人、说明等项训练之后,在初三上期集中进行的议论文的读写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基本上达到到大纲所提出要求的。下面是我进行议论文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读写结合,循序训练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关系,在初中进行议论文教学是个难点,教师住住费了好大的劲,而收效甚微。于是有人认为在初中抓议论文得不偿失,不如全力抓好记叙文,待到高中,再去抓议论文。诚然,在初中进行议论文教学有较大困难,但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逐步地进行读写训练,那么,大纲对议论文教学的要求是完全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20.
古文的审美教学,从"寻美"的角度出发,分文体进行古文教学,可以改变学生不喜欢古文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成绩。古文教学,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抒情诗文要以入画、入情、入理为三个层次,反复深入,从表象美理解内在美;叙事诗文要引导学生认真去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社会美,分清"真、善、美"与"假、丑、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议论文体要借助形象,着重体会作者思路和表现手法,从而感知美,学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