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一般都要经历感觉——知觉——表象——形成概念——定义——语词这么几个阶段,几何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也是如此,几何概念以它特有的“形”的存在,为感觉和知觉阶段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在表象阶段,几何概念特有的“形”的存在就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客观现实的模型,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因素为形成概念,给出定义和语词表达这各个阶段的顺利实现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由于学生对《代数几何》概念的形成与掌握 ,在多数情况下是在原有的认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 ,也是在《代数几何》概念本身的逻辑联系中进行的。因此 ,对此概念教学必须从掌握概念体系的总要求出发 ,经历一个不断学习、深化和应用的过程。本文阐明了笔者在《代数几何》课程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 ,进行了一些教改探索  相似文献   

3.
初一年级学生初学几何时普遍感到难学。通过在代数教学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和重视几何概念教学 ,可以较好地解决几何入门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几何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小学生几何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能促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初中阶段学好几何、物理、化学等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重视数与量的教学,忽视形的教学: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偏重于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忽视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教学,对图形的一些性质,只要求通过观察或强记概念的词汇和套用公式,没有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推理思想方法.这样,使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几何时困难很大,产生中、小学几何教学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只有形成了科学的概念,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的体系,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育科学的概念体系。笔者认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理论中有很多基本的概念还不确切,在下定义方面还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6.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此.这一思想在探索素质教育(包括规范教育与创新教育两大部分)的过程中,在中学历史要。识结构三个层(次即史实,历史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探索中,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易》的教育思想,都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方针,注重人格的塑造,以培养“谦谦君子”即具有和谐品质的人为最终目标。在学校教育中提倡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并注意因材施教,实施启发性的教育原则。这些教育思想使我们得到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在抗击非典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结合高校管理实际,在学生安全教育、责任教育、法规教育、宣传媒体、应急程序、社会保险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应对高校中的学生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9.
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的一个中心特点是要把亚里士多德主义与机械论调和起来.对笛卡尔主义的批评构成了他的调和纲领的一个主要部分.这个批评的一项主要的成果是:莱布尼茨发展了一个以力为基础的动力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对笛卡尔力学的一个取舍,而后者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几何性质作为其中心概念.本文试图揭示莱布尼茨的动力学的一些形而上学含义,并表明从物理学的几何概念到动力学概念的转变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育人常与植树相比。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给我们很多启示。创新教育不是一个概念讨论的问题,而是要立即实施的问题。鉴于目前还有不少实施创新教育的障碍,我们必须从简单、可行的改革做起,打开局面,也就是:学校要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空气"、"土壤"和"水分"。  相似文献   

11.
实践转向与美学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从实践转向的角度来看,其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实践,而人的存在只是美学的出发点。对应着实践结构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美学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性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即审美间性逻辑。对应着实践类型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美学的逻辑构成应该包含着物象逻辑,即感性形式逻辑;意象逻辑,即知性形式逻辑;形象逻辑,即理性形式逻辑。对应着实践的受动和主动相统一过程,物质和精神相统一过程,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过程,美学的逻辑过程应该包括意向性活动逻辑,即对象化逻辑;超越性活动逻辑,即符号化逻辑;时空性活动逻辑,即真实化逻辑。美学的逻辑力量就在于实践的建构功能、转化功能、解构功能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谈谈非形式逻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积极、谨严的分析、评价,以辨别、确定某一论题、论述的是非、正误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论辩思维。非形式逻辑是有关批判性思维———论辩思维的逻辑。2 非形式逻辑仍然以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它之所以叫非形式逻辑,只是说它是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论述的,目的不在于建立形式化的逻辑系统,而是要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论辩能力。非形式逻辑是非数理逻辑的逻辑。3 非形式逻辑是对数理逻辑的否定,是对传统逻辑的否定的否定———在更高基础上的对传统逻辑螺旋形上升的复归。4 非形式逻辑的出现证明所谓的"传统逻辑已经无用,我国逻辑现代化就是要用数理逻辑取代传统逻辑"的说法是错误的。5 今后我国高校一般文科应以讲授非形式逻辑为主,应组织力量尽快编出一批非形式逻辑教材。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逻辑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中国逻辑元研究的主题,是用现代语言和逻辑工具诠释中国逻辑文本,揭示中国逻辑的 体系、内容、本质和规律,比较中外逻辑异同。中国逻辑元研究的研究价值是继承弘扬中国逻辑精华。中国逻 辑元研究期待兼容博采,促进中国逻辑的发展和中外逻辑融合。  相似文献   

14.
道义逻辑、行动逻辑和规范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5 0年代由冯赖特创建的道义逻辑 ,首先是作为行动名称的逻辑而建立的。这种逻辑在建立之后产生两个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该做”的逻辑 ,一个是“应该是”的逻辑。在“应该做”逻辑的研究方向上 ,行动名称的逻辑之后 ,产生以分析行动语句而生成的行动逻辑的探索。于是道义逻辑便是一种以行动逻辑为基础的动态逻辑。但是 ,在行动逻辑基础上构建的道义逻辑是一个有关规范命题的逻辑 ,而不是规范的逻辑 ,在相当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规范命题逻辑和规范逻辑的混成物。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逻辑的现代化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2 0多年来我国高校文科① 进行的逻辑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反思。指出 ,传统逻辑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比较系统地、全面地研究了论证 ;它是一切逻辑科学的基础 ;它最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普通思维的逻辑基本规律 ;它虽然具有种种局限性 ,但至今仍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特别是对于高校文科学生来说 )。由于人们对“逻辑现代化”和“逻辑教学现代化”口号的误解 ,我国高校文科的逻辑教学改革走偏了方向 ,致使我国的逻辑教学在近些年来陷入了低谷。我国高校文科逻辑教学要走出低谷 ,必须走出对传统逻辑现代化和逻辑教学现代化认识的误区。传统逻辑现代化的前提是保留传统逻辑而不是以数理逻辑去取代传统逻辑 ;逻辑教学现代化是整个高校的逻辑教学系统要现代化 ,而不是以数理逻辑教学去取代传统逻辑教学。“取代论”者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 ,我国高校文科的逻辑教学仍应以传统逻辑为主 ,数理逻辑为辅。  相似文献   

16.
墨家和荀子逻辑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逻辑的内容和性质,总结其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墨家与荀子逻辑的相同点是思维形式与规律在本质上一致,不同点是墨家逻辑全面论述概念、判断、推理,独到阐发援、推、止等推论方式,荀子逻辑略于判断、推理,详于概念.墨家逻辑的缺点是行而不远,荀子逻辑的缺点是独立性较弱,不利于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方逻辑的研究有两次引入,二次断层,西方逻辑的发展则有三次高峰,一次断层.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主要在其批判性,而不是对逻辑的普遍诉求.逻辑的发展是一个学科依赖的过程,分别依赖于语言、数学、自然哲学和法学,法学有可能成为逻辑学发展的新模式.辩证逻辑是哲学逻辑的一个分支,保持自由的心灵是发现和发明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的逻辑分支,非形式逻辑是一种具有现代性特征的逻辑:从其兴起的动力说,它是一种旨在应对现代性问题的逻辑;从其发展的方式看,它是一种体现着逻辑自身现代性的逻辑;从其在中国的引入历程讲,它是一种对传统逻辑的现代化具有示范意义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对印度佛教逻辑的认识有普遍的误解。印度逻辑史上首次创建演绎论证式应当归功于佛教逻辑。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是印度佛教逻辑的两个高峰。陈那因明为印度演绎逻辑打下基础,法称因明最终使论证形式完成从类比到演绎的飞跃,使之达到西方逻辑三段论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的逻辑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逻辑学界从1978年提出“逻辑要现代化”的口号。但20年过去了,高校的逻辑教学依然是以传统逻辑为主。这种做法实际上仍然是拒绝现代逻辑:它肢解了现代逻辑的知识体系,歪曲了现代逻辑的基本精神。逻辑理论和方法是一个整体。它在我国亟待普及和提高,所谓普及应该是一阶逻辑,而不是传统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