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历史上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在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史上也有反映。在当时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基础上,一般说来,法家的进步、革新的政治路线及其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促进了我国古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反之,儒家保守、反动的政治路线及其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天命观,却是社会生产技术发展的阻力。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汉末三国时期曹操的法家路线对发展水稻生产的促进作用,就是例证之一。水稻的种植,一般认为只适宜于江南地区。那么,黄河流域的土壤、气温以及水利条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民消费是整个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来源、支出预期、储蓄等。当前,农民收入来源、支出预期和储蓄意向怎么样呢?  一、种植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加收入需要转变观念,调整生产结构。  农民意愿调查结果显示,有879%的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水稻、瓜菜和其他经济作物。其中有589%的农民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种植水稻。详见下表:从不同收入者分组情况来看,收入低的农户由于经济条件和生产经营观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项目表收入项目占总户数…  相似文献   

3.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现流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关乎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根本大计,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和实践的维度下认识和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合法性、历史根基和对策。理论维度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绿色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思想理论支撑,是理性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根本;历史维度上,重览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黄河治理的历史进程,为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实践维度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治理,推进法治体系建设水平,是当前人们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9,(6):26-30
战国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区域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商品经济萎缩,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较多,除了传统观点认为的战乱、资源缺乏、气候变冷等因素,还应从商品经济自身的弊端考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然经济有较大的稳定性,市场经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市场的风险性,在经济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农业生产者对市场持有排斥态度,将农产品投入市场的积极性不高,而缴纳货币赋税对于农民来说也是沉重负担,货币税改为实物税,使货币几乎丧失了流通的功能,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另外,黄河流域城市和水运的衰落,人口的大量减少与南迁,都是造成其商品经济衰落、自然经济发达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透过农地经营历史变迁,我们总能够找寻到小农被改造的例证;历时30余年小农经济又走到命运被改变的十字路口.对中国粮食生产而言,急需找准问题,解决农村、农业发展难题是一项复杂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系统工程,绝非简单的农业生产业态转变,需重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机制.文章借助持续5年45个家庭跟踪调查的面板数据,展开小农生产微观机理探析,重新估计小农家庭水稻种植生产函数,揭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可达性.结果表明:对效率损失而言,由人为可控制的部分占到72.3%,随机无效率的贡献占到27.7%,社会化程度趋高的小农其价格预期直接影响种植意愿,减少水稻种植面积的概率达到13%.经济层面,粮价早已挫伤了散户小农种粮积极性,水稻种植生产陷入了无效率陷阱;社会层面,乡土社会转型的准备工作迟迟未跟进.为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稳定目标,关键在于权衡利与弊的关系之后,重建效率与公平平衡之大局;事在人为,植入社会化小农特征考释粮食生产多了一层内容设计.未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在社会与经济之间寻求二者的内在平衡,重构小农经济效率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文涛 《南都学坛》2012,32(2):27-33
北魏时期,因为军事需要,各地建立了乡兵组织。但到了北齐、北周时期,乡兵组织逐渐分化,北周在乡兵基础上建立了府兵制,北齐乡兵没有转化为政府军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北方种植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大的冬小麦种植到了北朝时在一些地区逐渐萎缩,粟豆又成为该地区的主粮之一。种植结构的变化,使农民的闲暇时间也有一定的改变,也使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一些制度发生了变化,府兵制在关中地区兴起就是其中的反映。在北朝时期,由于气候发生变化、战乱及关中地区降水量减少,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农民闲暇时间增多,亦兵亦农的府兵制逐渐形成。而在关东地区,由于还普遍存在小麦的种植,这一地区的兵制没有发生变化。府兵制的出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明清时期太湖地区(苏、松、常、杭、嘉、湖六府)的文献资料,从土地整理、育秧与移栽、施肥与灌溉、耘耥与烤田等四方面考察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水稻生产技术。研究表明,这一历史时期太湖地区稻作生产呈现精耕细作深入发展,广泛使用人力以代替畜力,技术以长期经验总结为主要特点,这些发展特征是由于人口压力、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共同作用造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龙眼、荔枝的原产地,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龙眼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荔枝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市场和贸易环境的快速变化,目前我国龙眼、荔枝发展已经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龙眼、荔枝产业将何去何从已成为产业主体和各级政府部门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广西是我国重要的龙眼、荔枝主产区。2005  相似文献   

9.
常德有着 90 0 0年的稻米栽培和生产的历史 ,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三代以后 ,常德的稻米生产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一是春秋战国铁器传入时期 ;二是西汉以后牛犁技术推广时期 ;三是宋代以后圩田稻作农业兴起时期。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分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村人民公社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治经济制度。由于学界对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纷繁复杂的公社制度变迁和历史演变进行一番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其历史发展阶段,这对于人民公社的深入研究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公社所有制的变迁作为划分公社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并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公社新体制的确立为界,把公社史分为“大公社”和“人民公社”两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谱牒形制源流问题研究是满族谱牒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根据现存满族不同历史时期的谱牒档案资料,对满族谱牒形制的源流及历史演变问题进行疏理,可发现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满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导致谱牒自身形制特点的差异性,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生产生活习俗作为仡佬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与异文化的频繁接触,发生了变迁。特别是最近几十年,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仡佬族生产生活习俗在濡化和涵化过程中越来越碎片化。通过对变迁内容的考察与分析,以求全面展现仡佬民族文化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水稻生产潜力对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文章将影响水稻的生产潜力的因素分为要素投入与技术效率两部分,通过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生产的技术变迁及其方式,投入要素(尤其是劳动要素)的使用情况,技术效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并强化了各相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农户生产水稻的平均技术效率很可能在75.90%~79.00%之间,技术效率在所分析的年份无显著变化,且存在负效应的希克斯中性的技术变迁,使水稻产出每年下降2.14%;其次,在农户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中,土地与农资的产出弹性均较大且为正,但劳动的产出弹性为非正;最后,在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中,水稻之外的家庭经营收入比例影响为负,而其他作物面积比例与户主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为正,政府补贴等无显著影响。因此,进一步挖掘水稻生产潜力需大力推广机械化与规模化种植,并提高补贴类政策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273位传主为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思想史的时空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样本,通过对其梳理,可以发现中国思想地理呈现的不对称性,可以勾画华夏主流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次南移的历史轨迹,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及边疆地区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担当了不同的文化权重和角色。南宋靖康元年(1126)和鸦片战争(1840)这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则可以作为中国思想史发展的文化地理分际线,通过宏观叙事和经纬结合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时空转换过程中中国思想地理的历史递嬗和变迁。  相似文献   

15.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水稻生产补贴政策实施前后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种植模式的变化,探讨了水稻生产补贴对水稻生产效益的直接影响,从农户角度了解了他们对水稻生产补贴类型、标准和方式的认知和评价。结论表明水稻生产补贴政策对促进水稻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农民对该项政策的了解非常有限,按水稻种植面积补贴和针对生产者进行补贴的原则没有完全得到执行,水稻生产补贴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关于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产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我国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大面积推广转基因水稻。基于全球水稻产业生产、消费与贸易格局的分析,运用实地水稻种植数据,比较我国转基因水稻与常规水稻在产量、成本、效益与环境等方面的优劣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水稻单产增加需要引入新的育种技术,大面积推广转基因水稻将在短期内影响国内水稻出口;同时国内消费者还存在一定的抵制情绪,以及转基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隔离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我国现阶段推广转基因水稻的时机还未成熟,需要国家对现有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管理方面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推动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百科瞭望     
影响世界历史的十部书我国何时开始种植水稻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更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考古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种植水稻。我国水稻栽培悠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稻谷、米粒、稻秆等出土者达70多处,最早的是距今7000多年前的浙江桐乡罗家角和余姚河姆渡。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在我国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现在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跨越5个气候带。由于生态环境多样,稻种…  相似文献   

18.
饮食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史是土家族日常生活史的重要内容.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改土归流前、改土归流后至中华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三个历史时期.在土家族饮食文化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地域特征与民族特性非常明显.从变迁的原因来看,土家族饮食文化变迁是内在原因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表现在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以及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上,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至少应该考察以下三个方面因素对收入分配的效应。即经济增长或发展,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经济政策及其变化。由于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一定历史时期不可避免,论文将围绕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和经济政策及其变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社会抚恤和福利救济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工资指数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提出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媛 《人生与伴侣》2022,(28):10-12
<正>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性机遇如滚滚洪流,奔涌而来;“黄河战略”给山东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泰安是山东唯一一个黄河覆盖所有县市区的市,占全省黄河流域面积的47.5%。近年来,泰安在这“护河追梦”之旅中抢抓机遇,奋楫争先,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