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老的父亲     
万之 《老友》2011,(8):39-39
“父亲老了.尽管我不想也不敢承认这一点。”这是此刻从我心底怦然跳出来的切身体会。往往有这样的体会时,生活中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一个下意识的动作,甚至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都可能无端地击中心灵最深处的软肋,迫使你不得不正视眼前的现实。尽管父亲已是90高龄,但在我的意识里,他仍一如既往地年轻。  相似文献   

2.
无言的坦白     
父亲在我的心中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主,但是在这天晚上,在别无选择之下不得不与父亲“开战”。我清晰记得当晚当父亲和母亲那“悦耳”的争执声传遍全家时,我开口了,我终于勇敢地吐诉藏在心中多年的心声,狠狠地指责父亲,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居然无动于衷地吃水果,看着我那毫无价值的泪水说了一句:“你什么也不知道,别再疯言疯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当代审美泛化”的质变,当代艺术摘下了长期笼罩在其头上的光环,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这便是“日常生活审美化”。面对这样的文化现实,传统文艺学、美学理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日常生活审美这一问题进行一定的质问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梅若函 《老友》2013,(11):33-33
在山东省章丘市水寨镇.只要提起“皇甫春生”这四个字.每个人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他二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在父亲不能吃饭的4年时间里.他一口一口地嚼烂再喂给父亲吃。一幕现实版的“乌鸦反哺”,感动着村里的老老少少.皇甫春生成了孝老爱亲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读《立论》     
鲁迅先生在《坟·论睁了眼看》一文中说:“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没有正视的勇气”,他们“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且自以为正路。”《立论》就是通过作品中“我”的一个梦境的描写,对这种不敢正视现实,用  相似文献   

6.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做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的孩子,又把乐观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间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间,却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乐观者与悲观者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手     
开始感觉父亲手的温暖,是刚刚上小学的时候。那时,母亲在城里帮人带小孩,回家的日子不多。于是,父亲便担起了既当爹又当妈的双重责任。每天天刚蒙蒙亮,父亲便起床给我做早饭。等我吃饱以后,父亲就端来一个小板凳,让我坐在院坝里,专心致志地给我扎小辫。父亲的手太大、太糙,他扎的小辫太难看。因为这个,我没少被同学们笑话过。终于有一天,我鼓足勇气对父亲说:“爸,长头发太费事儿,你还是给我剪短吧!”父亲从我的眼神里读出了异样,顿了半晌,对我说:“爹知道自己的手笨,可是小妮子还是留长头发好看,爹会给你扎好小辫的。”自那以后,父亲一有空…  相似文献   

8.
父亲     
父亲为使哥哥能在城里早些买到一套好住房,竟然把他自己大半生的积蓄也拿出来了。“孝忠!”父亲把整整齐齐的9捆人民币放到哥哥面前,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给你的9万块钱,你只要再加上两三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在城里买到一套新住房了!”看着父亲那热切期盼的眼神,哥哥激动得几乎要流出眼泪来。他急忙双手拿起桌上的人民币,给父亲递了过去“:这个钱,我不能要!“”为啥不能要?”父亲很吃惊地问。“你和母亲都老了,这钱应该留着让你们自己用呀!”哥哥实事求是地说“,买房子不着急,再过几年,等有了钱,我自己会买的!“”孝忠!”父亲动情地又把那9捆…  相似文献   

9.
老父的酒盅     
小时候,我常看父亲喝酒。那是一只洁白精巧的小瓷盅,光滑的小盅上还有一道细裂纹。父亲总是小心地端起酒盅,看一眼,然后将嘴唇轻轻沾沾酒,咂咂有声,细细体味一番之后,再慢慢喝起来。那时家中经济拮据,父亲喝酒每次只一小盅。我喜欢父亲那小小的酒盅,那清淡的酒香对我产生了诱惑力。可是,当我偷偷喝一口时,却好像是一股火焰在嘴里、喉咙和胸膛里乱窜,带着苦涩的辣味。我开始怀疑父亲为什么喜欢这辣死人的“魔水”。父亲的酒是那种用地瓜干酿造的散装老白干。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喝酒更多的是为生活而“苦中作乐”。他要为一家七口  相似文献   

10.
包华超 《新少年》2011,(11):31-31
“老辈的葡萄籽就没发过芽!咱家到你这辈也出息不了!”父亲两眼圆圆地瞪着我,像一只发疯的狮子。 我的学习成绩确实下降了,但我还没有放弃。“在失败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我一定能行!”我曾不断地这样鼓励自己,然而父亲的话就像一盆冷水,泼在了我的希望之火上。  相似文献   

11.
我8岁那年的中秋节,父亲扎着一条崭新的棕色牛皮皮带回来,与家人共度佳节。当时,父亲的皮带就像是一件稀有的宝物,使我非常着迷和好奇,我便鼓足勇气走到父亲面前恳切地说“:爸爸,您的皮带能让我扎一下吗?”“你喜欢就送给你好啦。”父亲不假思索地说,并索性将皮带解了下来递到我的手里。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感到了父爱的无私与厚重,我感到了父爱的温暖与真诚。我两眼泪花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我的亲生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现在的父亲实际上是我的继父。继父来到我们家时间还不太长,可这条皮带却把我们的父子关系拉到了零距离。…  相似文献   

12.
父爱永远     
在我们兄妹六人中,父亲最心疼的是我,从小我就是父亲的“跟屁虫”,几乎天天跟在父亲后面,不论父亲下地干活,还是去串门,我都是他的影子。父亲人很随和,大家都愿意跟他开玩笑,尤其是我跟着他的时候,大家都逗他“你捡来的儿子长得真俊啊!”父亲总是憨憨地笑,并不多搭言,而我呢,当时听大伙夸长得俊,也就特满足,高兴的时候,冲人家使劲地笑,夸张地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于是又有人说:“老付啊,你这老疙瘩是小子吗!咋长得这么好看”。父亲听了总是乐呵呵  相似文献   

13.
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回来发现后,质问家人: “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有些紧张,但他想了想,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的面前,带着羞愧地说: ”爸爸,是我干的!”父亲反问:“小鬼,把我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难道不怕挨揍吗?”华盛顿见父亲怒气未  相似文献   

14.
爱情纽扣     
父亲第一次突发脑溢血是在去年春天,那次,经医生全力抢救方转危为安。他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就强烈要求出院。我其实希望父亲能在医院多住几天。自母亲病逝后,他一个人守着空空荡荡的大屋子,太寂寞了。回到家收拾停当,父亲叫我在床边坐下,他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布包说“:听说得过脑溢血的人,很容易复发,复发了就很难过那个坎儿,我害怕出现那种情况,所以,提前给你交代一些事。”我说“:爸,你好好的,说这些干什么!”父亲摆摆手,打开了那个布包。布包里有存折、房产证之类的东西,父亲一一交到我手里,又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块花手绢。我以为是什么贵…  相似文献   

15.
陪父亲读书     
前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在乡下教书的父亲顶着酷暑到我家,向我征求他要参加中专函授的意见。 “都57岁了,还读什么中专,毕业了也就退休了。” 妻子首先提出了反对。 “您老已经‘民转公’了,职称已是小学高教也到顶了,还读什么中专?再说读中专也挺苦的。” 我也委婉地表述着自己的意见。 “你们都别劝我了,这次我是铁了心,这书我读定了。” 父亲的态度十分坚决。 于是父亲成了进修学校年龄最大的一名函授新生。函授期间,父亲住在我家,每天晚饭碗一放,便十分专注地复习当天的功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一学就是四五个小时。有几次,我抬起头,发现头发花白的父亲  相似文献   

16.
神鹰     
无边无际的草原上骏马在奔驰,蔚蓝的天空中神鹰在飞翔,这不由得让我产生了一种成为展翅高飞的神鹰的想法——有属于自己翱翔的天地。孩提时代,经常问父亲,他总是欣慰地说:“好孩子,只要努力拼搏,就可以成为神鹰。”我相信了父亲的话而勤奋读书。以后的日子里,当我仰望天空,看见一群群神鹰展翅飞翔时,便会疑视着它们远去的身影,心想我要早日成为神鹰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7.
奶奶的手帕     
杨昙 《社区》2005,(23):60-61
小的时候,喜欢极了父亲的怀抱,因为那里的温暖,还有一点安全。每次生病的时候,父亲都会整夜整夜地抱着我睡觉,所以,有时候,竟有点渴望自己可以生病,那样就可以享受到父亲的怀抱的温暖。而每次吃药的时候,我都会哭,说苦,坚决不吃,然后父亲就会抱住我,开始哄我,“吃吧,吃完了我抱你出去玩。”然后我就会乖乖地把药吃了。其实,我并不是希望父亲能抱着我出去玩,我只是希望他能抱着我,让别人看见,那时候我就觉得骄傲,因为父亲的怀抱是我的世界里的全部骄傲。那时候,家里是极穷的,父亲会骑着那辆破旧的黑色二八式自行车,带着我们全家去城里玩。我…  相似文献   

18.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  相似文献   

19.
从《山西老年》创刊之日起,父亲就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1985年元旦前的一天。父亲从乡老干组学习回来,手里拿着一本书,喜滋滋、乐呵呵地走进家门,那表情,那神态,那潇洒的步履,那满面的喜悦,是父亲离休几年来所没有过的。我好奇地问:“爸爸,什么事把您高兴成这样子?”他扬了扬手中的那本书,“看,这是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现代散文,它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时的一番动人情景。作者通过朴实真切的文字记叙,抒写出家人父子骨肉至情,表现了当时社会中小有产者虽然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伤感情绪。作者在1947年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只是写实。”正因为有了自己的“写实”,才充分体现了本文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