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 30年代塑造的蘩漪、白露和金子 ,另一类是 40年代塑造的丁大夫、愫方和瑞珏。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前期塑造的具有个性解放特色的女性形象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后期塑造的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形象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时代风气的嬗变以及曹禺独特的创作心理对这两类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并揭示出造成曹禺前后期女性形象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新文学史上,塑造寻求个性解放新女性艺术形象的作家,除了鲁迅、茅盾、丁玲外,就要算曹禺了。他塑造的蘩漪、陈白露、愫方等女性形象,以独具的艺术美而争妍于新文学园地。这些具有悲剧美的形象是通过她们对个性解放和美的追求与独特的社会环境形成的强烈矛盾冲突,内心的无比痛苦及感情波涛的起伏而塑造出来的。她们的灵魂经历了从人间到地狱的广阔世界的悲剧旅程。曹禺以具有悲剧美的女性形象而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并将悲剧的文学剧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女性的个性解放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命运问题,是现代中国许多作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尽管<阿毛姑娘>、<雷雨>、<寒夜>、<魔女>的体裁不尽相同,但它们在选材、人物关系的设置、人物命运的安排等方面,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丁玲、曹禺、巴金、欧阳子等作家对相似题材所作出的同中有异的艺术处理,明显可看出作家们创作观念和审美方式的同构和差异.将这几篇作品组合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现代作家对女性个性解放和命运问题的连续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问题并不局限于女性群体的范围内,事实上,女性主义和女性群体本身常常被种族和阶级这两个根本性的社会等级制度所持续地分裂/分化着,如何团结更多的力量,将被分化/分裂的女性力量结合起来,这就涉及到如何对待和穿越与性别制度(男权制)扭结在一起的阶级和种族问题.由于性别、种族和阶级三种社会等级制的同构性和相互作用,导致了单纯实现女性解放理想的不可能.这种现状要求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着眼于更广泛的政治领域,以更稳健的战略眼光来看待三种基本社会等级制的同构性和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立足于社会性别问题,将性别问题放入到由性别、种族、阶级三种社会等级制度交错构成的社会政治整体结构中去观察三者之间的联系、作用和矛盾,我们就会认识到,女性解放不会独立于或者早于社会的解放,而一个真正的社会解放也必然包括女性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曹禺的话剧创作无疑是独领风骚、别开生面,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流派之一。和古今中外优秀剧作家一样,曹禺的剧作风格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演变过程。如果我们把曹禺的话剧创作分别以解放前后两大历史阶段来考察,从《雷雨》到《北京人》显示着曹禺前期剧作风格演变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鹏 《南方论刊》2011,(6):10-12
本文论述了解放思想的四个主要方面,即解放权力、解放职能、解放机制、解放自我,进而分析了四者的关系,解放权力是核心,解放职能是前提,解放机制是保障,解放自我是关键。只有做到了这四个方面的解放,思想解放才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7.
根据李达的女性解放理论,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差异,并非先天的和固定不变的,相应地,女性问题也不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之时就已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始于女性劳动方式的改变,因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方式的变革,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可能性.肇始于西方的女性解放运动,将这一可能性变成现实;由英法等国和俄国所开创的两条迥异的女性解放道路,为中国近现代的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指明了道路与方向,也彰显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女性解放运动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宋剑华论曹禺早期话剧创作的《困惑与求索》,源于作者的困惑,而立志进行自己的求索,以图达到对曹禺早期剧作的全新阐释.应当承认,作者通过自己的剔爬梳理,发现了隐含在曹禺早期剧作深处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内涵,即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并围绕这一界定,研究了曹禺创作的理念选择,模式特点,思维方式,艺术特征等问题.作者不仅是国内把全力放在曹禺与基督教文化关系上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也显示了国内从这一视角研究曹禺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近代戏剧之父”的亨利·易卜生,是曹禺较早接触其剧作,并深受其影响的外国剧作家之一。曹禺的剧作受易卜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启发和激励曹禺走上现实主义戏剧创作道路,并使他蜚声剧坛的,则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创作场”所体现的积极、进取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杜霞 《河北学刊》2006,26(2):145-149
解放区小说中关于女性的“翻身”讲述着力于从“阶级论”的纬度考察分析女性受压迫的历史与现实,将妇女苦难的根源归结为封建统治和阶级压迫。然而,在挣脱了封建枷锁、获得了现实解放的同时,女性却失落了作为一个性别群体的独特的精神性存在。女性的真正解放,还需要一个更为漫长的历史时代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