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红良 《南亚研究》2023,(4):84-108+156
印度莫迪政府执政后,逐渐加大在西印度洋区域安全布局与关系拓展的力度。印度的安全布局与关系拓展以军力部署、安全关系拓展及构建区域安全架构为主要样态,通过印度海军的力量存在及任务部署,双边层次上安全关系的拓展及深化,多边层次上培育合力、塑造区域安全架构并逐渐凸显对小多边安全合作的偏好,印度着力构建区域净安全提供者的角色。基于对不同行为体的功能判断,印度主要凭借与选择性安全伙伴及重要战略攸关方的合作,以建设和提升海域感知能力为重点内容,共同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虽受制于经费预算、能力缺陷等多种因素,印度战略意图的实现面临各种阻滞,但依据其实施举措、方式、趋向,未来发展态势及动向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之洋"——地缘战略视角下的印度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海上贸易的欣欣向荣和海湾石油地位的急遽提升,以及国际社会反恐军事行动的全面开展,印度洋这片古老的海域再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印度洋鲜明的地理构造和主要战略支点的重要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在新时期独特的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的地位,进而直接影响甚至塑造了印度、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大国的印度洋战略选择。随着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日益抬升,从地缘战略角度重新审视印度洋地区,特别是理性认识主要国家的印度洋战略和政策变化,成为新世纪中国维护并促进在该地区重要战略利益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威胁论"及所谓的"珍珠链"战略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以及印度洋沿岸包括印度在内的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与防范心态正在不断弥漫,中国经略印度洋将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充分利用中国在印度洋的优势与机会,应对中国在印度洋面临的劣势和威胁,应以"构建共同价值观、寻找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为原则,努力塑造和主动经营一个"和谐、合作、共赢"的印度洋,以化解中美印未来在印度洋可能出现的冲突与中国面临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4.
印度洋的海盗威胁与中国的印度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可 《南亚研究》2011,(1):2-14
印度洋东西两端的战略通道,即马六甲海峡和索马里海域与亚丁湾,目前都面临海盗的威胁。本文从海盗产生的根源、组织方式、作案手段以及活动范围等方面,比较印度洋东、西部海域海盗的异同,分析打击印度洋海盗的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评述中国打击印度洋海盗的行动,阐述打击印度洋海盗在中国印度洋战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印度洋地区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南亚研究》2015,(2):139-153
印度洋地区研究需要澄清两个问题,一是印度洋地区是否是国际问题研究中的地区,二是印度洋地区包括哪些国别和地区。本文认为印度洋地区是国际问题研究中地区层次的研究对象,印度洋地区包括3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对国内外印度洋地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印度洋地区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同时,印度洋地区研究主要包括了四个议题的研究。本文认为,今后的印度洋地区有必要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议题上更为多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在印度洋的利益,中国不得不进入并逐渐扩大在印度洋的活动。而这却引起了印度的猜忌和怀疑。尽管认为中国目前在印度洋的远距离投送能力尚不强,然而印度仍对中国在印度洋的意图、与印度洋岛国不断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的行为充满了担忧,认为所有这些活动都有针对印度的一面。为了防范和反制中国,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海军;加强与印度洋岛国的关系;提升与美国的关系;实施东向政策;不断进入西太平洋特别是南中国海。由于对中国在印度洋真正的意图和能力缺乏了解,印度这些单方面的认知和举措不仅未能解决其安全困境,反而使中印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与中国战略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居于欧亚大陆东南隅的陆海复合国家,地缘政治环境影响制约着中国的战略安全与安全战略选择。为了确保中国的国家战略安全,从全局性的角度看,要处理好同周边国家、主要大国、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潜在性的角度看,要严防日本军国主义的恶性膨胀,坚决反击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抵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侵袭;从长远性角度看,要积极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倡导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与中国海上通道安全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贸易通道、能源通道和战略通道的安全。中国在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要维护在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安全,就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综合安全观;改善大国关系,发展睦邻友好与合作关系;推动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的多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机制,建立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强我国远洋海军力量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南亚地缘政治构造与印度的安全战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南亚不仅是中亚的腹地 ,而且是印度洋北部边缘从红海到马六甲海峡这一弧形战略地带的核心。这一事实决定了印度对威胁的判断受两大地缘政治现实的影响 :来自陆上的压力和来自海上的挑战 ,因而印度的战略视野、特别是国家安全被放在一个远大于南亚区域的、伸展开来的战略框架中去整体统筹。南亚权势结构的不对称性、以印度为中心的区域地理特征、英属印度的战略传统、冷战的经验教训以及冷战后地缘政治的重大变更 ,使得印度主要依凭“自助”战略致力于“地区核心”这一目标。基于历史经验和南亚地缘政治构造 ,印度在思考和制定安全战略时无不同时注意陆上和海上两大方向 ,但印度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所具有的天然缺陷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安全战略面临的困境 ,特别是其安全战略目标并不能始终如一地定位于“地区核心”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印度洋成为世界海权的"心脏",由此中、美、印三国的安全战略在印度洋上聚焦。尽管中美印三国的印度洋战略目标和手段各不相同,但三国在印度洋上的博弈呈现出一种"非敌非盟"的态势,"弹性均势"为此提供了理论解释。印度洋上的"弹性均势"在一段时期内难以打破,并呈现出不平衡态势。印度洋上的力量格局变化也为中国提供了进一步拓展利益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冷战期间美国印度洋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苏联,冷战后美国成为印度洋的主导力量,开始在印度洋地区进行军事前沿部署。近年来,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高,美国提出了“印度-太平洋”概念,并强化其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保持主导地位、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控制战略要冲等。美国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因素的驱使下,通过军事部署和制度安排在印度洋取得霸权地位,但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印度洋霸权是“弱势”霸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如下观点:1.资源是地缘政治及其制权理论演绎的逻辑原点;2.地缘政治与资源政治的统一,是现代地缘政治学说的本质特征;3.现代世界地缘政治是一个体系,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则是这个体系的基本特征;4.中亚是世界地缘政治的中枢,也是世界霸权的坟墓。本文认为:位于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对印度的国家安全产生了更大压力,因此,印度未来安全依赖于中国的发展,而印度扩大在印度洋的作用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与中印关系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亮 《南亚研究》2011,(3):53-65
未来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能否得到实现和保障,关键在于能否与把印度洋视作其国家安全要害的印度在印度洋事务上进行有效合作。中印两国间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合作内容将消解两国间所谓的"安全困境",增进互信。中印在印度洋事务上的合作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4.
试析印度的海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孆 《太平洋学报》2010,18(6):74-80
近年来对印度洋的研究成为我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热点之一,印度洋沿岸最大国家印度的海洋战略也由此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目标、布局和谋略这些方面出发,对印度的海洋战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全球化时代的中美海洋地缘政治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振 《太平洋学报》2010,18(12):45-51
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仍是影响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海洋地缘政治和由其决定的海洋战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保制海权是美国保持霸权地位的关键。面对中国崛起的新局面和向海洋发展的趋势,美国正在构建类似于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的同盟。中国海军长期坚持"近海防御"和"积极防御"的海洋战略,但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安全利益的全球化,需要逐步改变为"全球安全"海洋战略,这是由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决定的。中国在继续推行以理性态度和原则解决海洋争端问题的同时,根据需要加强海上力量的发展,才能为最终实现以实力求和平创造条件。中美两国远隔浩瀚的太平洋,两国最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地方在海洋,必须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亚太地缘战略新态势与中国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亚太地区新兴大国的相继崛起,亚太已成为世界政治与经济的新重心。世界各主要力量纷纷调整各自的亚太战略,亚太地缘战略态势遂由此产生,而中国的周边地缘战略环境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面对各种挑战,中国需制定相应的亚太地缘战略,以确保其战略机遇期并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与真正崛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国在印度洋的政治、经济与安全领域的竞争态势均越来越明显,出现了经济合作与战略互疑并存的状态。地区问题带来的动荡和战略竞争引发的动荡此起彼伏,给印度洋安全局势增加了新的紧张和动荡,由此也使得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更加突出,两国关系中的安全困境不断向海洋延伸。中国西进印度洋,被印度认为是最大的威胁和挑战。即便在中印两国的利益交汇点逐渐清晰,挑战和威胁逐渐趋同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战略互疑从未改变。新德里对北京在经济合作上的态度相对积极,政治互信上的反应则相对谨慎,两国似乎正在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19.
"印太"作为近来美澳印积极推动的地缘概念,不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两个地理概念的简单相加,而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发展的产物,客观地反映了全球经济重心转移的现实。中国因素是"印太"相关国家将传统上两个相对独立的地缘政治单元整合为单一战略弧形地带的显性因素,中国战略利益外延的拓展使中国超越了传统的亚太国家而成为典型的印太国家,这是印度与澳大利亚战略界的"印太"设计者始料未及的。中国没有必要对"印太"消极抵触,但应对"选择性排除"及"针对性推动"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20.
日本“印太战略”是依据日本在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地缘政治现实制定的,目的是对冲和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影响的扩展,以维护当前有利于日本的国际秩序,进而实现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印太战略”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主要依托“四国安全对话机制”,以构建地区同盟架构的方式,逐步实现日本的地缘战略。这既是当前东亚地缘政治的现实,也是日本作为海洋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但是,由于合作国家的战略偏好和地缘利益的差异以及中国周边外交的成功实施,特别是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从不同的层面制约日本“印太战略”的实施。日本“印太战略”是一项综合性战略,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针对性措施,对中国地区利益的影响较为广泛,中国应从战略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