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史探微》一书,是李季平先生近十年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部分论文的结集,最近已由齐鲁书社出版。《探微》共收论文21篇,分魏晋、隋唐、明清三个部分,计23万余字。拜读《探微》给我留下的印象有三: 一、博洽。《探微》收入的论文上起魏晋,下至明清,上下千余年,时间跨度大。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诸葛亮、李渊、李世民、王夫之、孔尚任:涉及的历史事件及问题有淝水之战、隋代社会阶级矛盾、大唐创业经过、唐代奴婢制度;涉及的历史典籍有《大唐创业起居注》、《读通鉴论》等,体现了作者宽广的研究视野和渊博的学识。二、专精。《探微》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  相似文献   

2.
《归潜志》是记载金朝史事的重要笔记史料。该书作者刘祁在经历了金末的颠沛流离之后 ,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依据 ,详细记述了金朝中后期的社会政局 ,深刻总结了金朝的政治得失。此外 ,该书还收录了很多金人的诗文作品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金朝末年的士大夫心态。《归潜志》丰富的记述内容为修撰《金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因而 ,它也赢得了许多后世史家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3.
<正> 隋唐史方面的文献相当丰富,约有二百种左右,如《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隋唐部分)、《唐鉴》、《大唐创业起居注》、《贞观政要》、《顺宗实录》、《唐会要》等,自然是这方面的基本史籍。再如,详细记载唐代国家组织结构的《唐六典》,集中保存唐代诏令、册文一类文献的《唐大诏令集》,记录和解释唐律条文的《唐律疏议》等,也都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研治隋唐史也很重要,似应属于这方面的一般史籍。关于隋唐史的笔记、杂著,如《大业杂记》、《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开元天宝遗事》、《酉阳杂俎》、《茶经》、《耒耜经》、《大唐  相似文献   

4.
清人师范所撰辑《滇系》,汇集前志之精华,内容丰富翔实,但又因多未注明出处,故使用时颇感不便。因此,系统考校该书史料来源及价值特点,就成为整理地方古籍文献一项重要任务。作者以该书中《赋产》篇所辑经济史料为例,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是日本圆仁从日本渡海到唐,经扬州(江苏扬州)、山东半岛、五台山到长安,又从长安东去渡海归日的旅行记。该书详细记载了圆仁在唐的旅行路线,并记载了他在各地的所见所闻。由于他是外国人,除了在佛道关系方面他有佛教徒的倾向性以外,在政治问题上他不可能有什么偏见,所以,他对自己所见所闻的记载,必然较唐朝的起居注、实录、国史等文献较为客观,这就决定其史料价值更高。不过,也由于他是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历史、地理情况不十分熟悉,故而该书的有些记载并不完全确切,或者是错误的。因此,对该书的内容必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既要肯定其史料价值,也不宜盲目崇拜。在我看来,就史料价值说,该书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三部分。其一,是圆仁的耳闻目睹,真实可信,中国史籍也没有记载,这是最珍贵的部分。其二,因中国史籍的记载过于简略,所载可以补充中国史籍的不足,这是需要重视的部分。其三,所载不够准确或者错误,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或改正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术概论》被中国学者视为研究清代学术与思想的典范之作,在其单行本出版后即有日译本问世。1940年后,随着日本东洋学界世代的更替及一些学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关注,《清代学术概论》的价值被重新审视。但由于当时的战争状态,导致并未流行开。战后日本史学界被革命史观所笼罩,对梁启超的审视局限在革命史范围。随着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史学界对革命史观的远离,梁启超形象开始摆脱限制,《清代学术概论》再度被译为日文,战前对《清代学术概论》价值重新估定的趋势得以延续。近百年来该书在日本学界虽然译本诸多,但从未成为指导日本相关研究的典范性作品,其意义与价值为:一是从中窥见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情况,视其为一种了解当时历史情况的史料;二是将其作为前行研究而给予学术史上的地位,但新的研究早已溢出其范围。  相似文献   

7.
福庆《异域竹枝词》中新疆相关内容所具有的较高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采用文学性较强的竹枝词形式,对新疆各地的山川、风物、土俗、民情等进行了生动的歌咏记录;自诗自注中以图志的方式、用平实的散文句法大大充实了诗歌的内容,其注语使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有关乌鲁木齐、巴里坤地方官制的记述,反映出镇迪道当时建置的复杂性,其记载甚详为他书少有,可补其阙。《异域竹枝词》是研究清代中前期新疆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公元698年至906年,屹立于东北亚腹地的渤海王国的族属问题,国外史学界常以日本古籍《类聚国史》中的一条史料为准。因该书编者营原道真一生中多次接伴渤海使臣,所录内容又是“在唐学问僧永忠的见闻”,故其史料价值极高。其云:渤海国遣使献方物。……渤海国者,高丽之故地也。天命开别天皇七年,高丽王高氏为唐所灭也。后以天之真宗丰祖父天皇二年,大祚荣始建渤海国。和铜六年受唐册立。其国延袤二千里,无州县馆驿,处处有村里,皆部落,其百姓者,多,土人少,皆以土人为村长。大村田都督,次曰刺史,其下百姓皆回首领。土地极…  相似文献   

9.
自两晋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家对早期拓跋鲜卑有详略不同的记载。《魏书·序纪》最早系统地记述了拓跋鲜卑早期历史,是研究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基本史料。《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于拓跋鲜卑的内容是以《魏书·序纪》为蓝本的后代史家记述,没有补充新史料,只能作为二手资料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万历起居注》所记资料虽然限于明神宗的日常活动(以外廷活动为主),及有关言论、文书和内阁大学士的奏疏,但其所涉及的朝政却是领域广泛,而且多半是当时朝政中最重要最急迫的问题,在记述同类资料的文献中,它也是收录最齐全、最准确的一种。研究万历时期的历史,对它应予以足够重视。诸多传播途径使《万历起居注》出现了多种版本,各版本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1.
唐修《晋书》是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第三次设馆而修的官修史书。当时,可供参考的史料很多。一是前人所修《晋书》唐时尚存。从晋代到南北朝时期,私人修撰的晋朝史书大约有20多种,唐初犹存于世的尚有10多种,一般被称为“十八家晋书”。二是晋代起居注唐初尚存一部分。据《隋书·经籍志》载,自晋武帝至隋开皇,起居注存44部,1178卷,这是有关晋代最为原始的史料。此外,还有史料杂著、野史杂史共17部,245卷,五胡十六国的国书30家及《十六国春秋》等。唐人重修《晋书》可借鉴的史料如此广泛,而《晋书》的编撰者却大量…  相似文献   

12.
《山东考古录》是顾炎武考察山东地理掌故的基础上写成的重要代表作,该书集中体现了顾炎武治学的科学态度,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目前学界对该书的研究侧重于该书与《日知录》的关系问题,对其内容的研究较少。《山东考古录》是顾炎武在北游山东一个见证,该书具有较高的历史地理、民俗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古代山东社会的一部较有价值的书,同时《山东考古录》对《日知录》和《续山东考古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二者的成书。  相似文献   

13.
《孔丛子》是继《论语》之后儒学的一部重要文献。该书自宋代以来,学家根据书中有关记事内容,对该书的作者、成书时代持否定态度,进而怀疑其为伪书,因此《孔丛子》的价值得不到重视。尤其近代以来,一些史学家从考史角度出发,对其中的一些记言记事等进行质疑,故《孔丛子》伪书之说,几成定论。文章在梳理其成书年代的基础上,以诸家"伪书"说为对象,分别从其立论角度、立论根据、考证方法、古人撰述习惯及文献流传特点等几方面进行辨析,论证《孔丛子》不为伪书,此书历代流传,经久不没,实乃为一部思想内容丰富,且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传世文献。  相似文献   

14.
《西藏纪游》,作者周蔼联,最初成书于第二次廓尔喀战争期间,最早刊刻于嘉庆九年。书中记述了清乾隆时期西藏地区的山川地貌、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风貌等。本文对周蔼联生平及这部书的版本情况进行了简单梳理,并从辑佚校勘、史学价值及民俗史料等方面,详细阐述该书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佐藤铁治郎的<袁世凯>是一本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记著作.1909年5月,在此书已印刷完毕,尚待装订成册之际,在袁氏家族及其亲信以及日方的强烈干涉下,该书被以重金收买的方式付之一炬,从此长期隐没.本文主要以日方档案史料为依据,介绍了该书内容及其遭遇,分析和揭示了其遭遇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而评述了该书的史料真实性、写作动机以及价值所在,也点明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清史学界硕果累累;仅就清代帝王传记而言,已出版有清太祖、太宗、康熙、雍正、光绪等佳作,今又推出《乾隆传》,真是令人可喜可贺!本文试侧重其思想内容略作评论,以求与著者、读者交流。一、全与新。当你拿到该书,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幅精美黄底透绿的《丛薄围猎图》,画的是乾隆帝秋狝时兴高采烈又恰值布鲁特部首领前来觐见的欢快场面。本书选材丰富、史料翔实、撰述全  相似文献   

17.
近读李新等同志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四卷本),深感此书观点新颖,资料丰富,获益非浅。但就笔者所看到的史料而论,觉得该书对有关红二十四军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的几个问题,记述尚欠准确。该书第2卷第200——201页写道:  相似文献   

18.
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蓉 《文史哲》2003,(5):14-19
因为对《穆天子传》成书年代及真伪的不同看法 ,该书的史料价值从明清以来便颇有争议。近代学者中 ,顾实以历法立论 ,认为《穆天子传》用周正 ,自当为周书 ;顾颉刚以战国形势和中西交通立论 ,认为该书成于战国。以北方气候的实际情况而言 ,顾实持论极为坚实。顾颉刚对战国中西交通的推论则与事实不符。借助传统文献与金文研究成果 ,可知战国说者对《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的几处主要质疑均不能成立。历法之外 ,《穆天子传》中“毛班”见于铭文 ;“穆满”为美称亦有金文可确证 ;《穆天子传》中称穆王为“天子”,更与《诗经》《逸周书》及众多彝器铭文相合。因此 ,《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是无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19.
现藏于天津图书馆的《万历起居注》一书,共有9函。但最初它并非一书,而是三部书。其1至7函共50册,是明人抄写而成的一部《万历起居注》,其记事时间范围大体为万历二年至四十三年,中间有若干残缺,此书可简称为天津明抄本《万历起居注》;其第8函共1册,是民国...  相似文献   

20.
《理惑论》是我国佛教初创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因收录问题和该书序言之内容与史实和史料记载不符,导致自明以降许多知名学者对于该书之真伪予以关注和考证。实际上,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和该书序言所言之时空,学界可视该书成书于汉魏时之交州,其作者既非"汉太尉牟融",亦非《理惑论》书名下的"苍梧太守牟子博传",而是苍梧地区的一位精通儒释道经典之隐士。根据伪书的界定和该书序言,也可视该书为伪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