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最新成果.它主要由科学发展观、执政党建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创新型国家建设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论等"一观七论"组成,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形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统领作用."一观七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最鲜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东升 《创新》2009,3(12):48-52
科学思想存在于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具有历时性特点。然而对科学思想的这种历时性的理解一直存有两种似乎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是连续的,而另一种观点则主张科学思想的发展是观念不断更替的革命过程。如此一来,就出现了孰是孰非的问题。对科学思想的理解可以在采取断裂观的同时,承认连续观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魏义霞  Wang Xiaonong 《孔学堂》2022,(3):83-90+182-190
中国近代掀起了一股宗教热,佛教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近代哲学家中,康有为与谭嗣同的思想最为相近,表现在佛学观上便是都热衷将佛教与孔教、耶教比较,都推崇华严宗等。在这个前提下尚须看到,两人无论对佛学宗派的取舍、对佛学经典的选择还是对佛学教义的阐释都存在巨大差异。有鉴于此,康有为、谭嗣同佛学观的比较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从中体悟两人佛学思想建构的异同,又可以直观感受近代佛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赵民 《社科纵横》2007,22(12):119-120
科学的实践观和科学的社会革命理论是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优秀继承者深入研究革命斗争实践,阐明和发展科学的社会革命理论的过程,正是确立、坚持、丰富和发展科学的实践观,形成、拓展和加深人类真理性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士海  施秀莉 《社科纵横》2008,23(8):103-105
确立并坚持科学的列宁主义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在思想上,有利于澄清关于列宁主义的各种错误认识;在实践上,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确立并坚持科学的列宁主义观,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学习与理解相结合,真正掌握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范振杰 《学术交流》2006,(11):15-17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实质上是科学本身的发展观,它只是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的一种新的哲学态度。它是对何以作为科学事实或科学真理的一种哲学思考。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倡导:科学的客观真理只允许确认事实,要求科学必须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因此“形而上学”必须排除,既而哲学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从逻辑实证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逻辑实证主义者们都力图排除形而上学,使哲学科学化,但是他们最终无法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科学观,因而使理论自身陷入不可走出的困境。逻辑实证主义从经验证实原则出发来企图获得绝对真理的努力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科学虽然是人类理性的事业,但作为理性的承载者的人的价值和信仰也是不可排除出去的。科学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价值等非理性因素,因而作为认识论的科学观必然要包含“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王忠春 《社科纵横》2006,21(9):40-41
发展是目的,关键是如何发展和向何处发展。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观肇始于邓小平对经济发展路线、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及其方针的重新确立和调整,中经江泽民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最终在当下延发为“科学的发展观”。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已从紧迫急切走向从容理性、从经济单向度面向全面协调、从“为物”转向“为人”的思考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郑安文 《社科纵横》2013,(9):157-160
成功观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具体体现。主要反映人对成功这一概念的体验和认识。当代大学生在成功观问题上存在诸多误区,如:把上名牌大学与成功划上了等号;把高学历与成功划起了等号;把权力、金钱与成功划上了等号;把成功与失败完全对立起来等。只有不断探索对当代大学生及时进行"成功观"教育的路径,帮助大学生走出对于成功认识的误区,树立科学的成功观,才能有助于其快乐健康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科学经济学的兴起与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特别是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 ,经济学家们在科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而导致了科学经济学的起飞和迅速发展。本文对科学经济学的渊源、兴起与最新发展进行了评述 ,重点集中在新科学经济学近年的研究成果上 ,主要对科学研究的制度安排和激励结构、科学技术与商业化 ,以及科学、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等三方面的新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文章最后扼要讨论了科学经济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邱龙虎 《社科纵横》2012,(11):114-116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重视科学传播,并身体力行传播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宣传科学的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对提高国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中国科学传播事业有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SSK的研究出现了实践转向。本文以倡导该转向的核心人物皮克林的研究工作为例,对其实践科学思想进行述评。本文认为,皮克林的实践冲撞理论对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所强调的科学实践的真实时间中的瞬时突现和后人类主义的观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感性认识形式,逻辑学研究理性认识形式。二者密切相关但却长期分离。认知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为心理学和逻辑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学科框架。在认知科学的框架下,逻辑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产生了认知逻辑新的研究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心理学与逻辑学交叉融合,产生了心理逻辑这一新兴学科。它认为逻辑推理受心理因素影响,是由人参与的、涉身的经验科学。认知逻辑开启了当代逻辑学发展的新时代,走上了作为多学科共同工具的广阔发展道路。认知科学的发展将带来一个学科综合交叉、问题引领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引领学科建设、人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严强 《阅江学刊》2009,(1):5-13
本来意义上的政治生活是从公民和民生社会中提升出来的高贵的、体现集体精神的公民公共生活。在民生社会衰微甚至被消除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生活是扭曲的、反向的社会政治化的结果。民生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为积极的社会政治化提供了前提。发展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经营、建设体现和谐合作的、健康的政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方面,而要做好这一工作,又必须先在作为其元理论的基础理论的研究上下功夫。政治学基础理论是一个包含多领域的开放性的论域,其任务是要回答政治学理论究竟以何种方式、范式、途径和材料才能科学、合理和有效地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二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相志  魏伟 《学术交流》2006,(10):183-185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空间中纵横不同的两个维度。前者是以理智为主导的实证性文化,侧重理性思维;后者是以直觉为主导的非实证性文化,侧重感性思维。尽管客体差异及运作规律不同,致使主体思维方式与认识方法不同,但在文化体系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整体中,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依靠科学技术诞生的物质成果越来越依赖于人文文化,人文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世界;科学的社会建制体现了科学活动的文化价值和惯例,科学文化的制度层面渗透了人文因子,并体现着人文文化的要求;科学精神不仅求真,而且求善,人文精神不仅求善,往往与求真密切相关。二者都致力于人类的文明进步和人自身的完善,因此,促进二者的统一,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相艳 《唐都学刊》2000,16(4):30-34
近代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将科学从宗教迷信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需求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劲动力。国家重视发展科技,政府实行科技奖励政策,为科技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保证了科技的持续进步。科学家们重视实践、勇于奉献、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推动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In a time of segmented media markets, enormous potential audiences, and multiple means for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worldwide, it is important to define clearly the purpose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projects and initiatives and by what criteria they should be evaluated. Conveyed within a popular format, scientific information contain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stimulating change, affecting personal decisions about diet and health, influencing political decisions, or shaping a community's perception of risk.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can empower (or isolate) citizens in a highly technological world, but access alone is insufficient when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from all sources increases rapidly. Current strategie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setting policy for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ctivities follow an outdated and potentially dangerous course because they emphasize volume over all other parameter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re‐examination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policies,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public's ability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validity, legitimacy, and relevance of all scientific information to which public audiences are daily exposed, regardless of its source.  相似文献   

17.
创新和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党风科学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文禄 《创新》2007,1(3):44-48
党风建设是一门科学,党风建设的实践需要党风科学理论的指导。深刻认识党风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时代价值,创新和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党风科学理论体系,努力探讨党风建设的外部环境、内在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增强党风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哲学社会科学在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 ,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在北京抗“非典”实践中所做的工作 ,说明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In spite of previous researches in large-scale volunteerisms have explored volunteer’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little has been known concerning the scale development of volunteers’ Satisfaction and Motivation in related to science volunteer service. This study tested an expanded TPB model with a sample of 443 volunteers taken from a project for science volunteers run by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aiwan. To explore volunteers’ perspectives on their involvement in science service,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examined their attitudes, subjective norms,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atisfaction and motivation via continued observation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the project. The findings from the path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TPB is a usefu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event volunteers’ intention. In addition, Satisfaction emerged as the exclusive determinant of sustained volunteering and also as the potential predictor of the effects of other variables on future volunteering behavior. Howev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science volunteers’ motivation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behavioral intention. In general, the expanded model of TBP provided an appropriat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olunteering.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science volunteer management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教学和研究两个角度探析北京劳动人事科学的发展现状,并做了简要评价;进而指出,北京地区从事劳动人事科学教育与研究的学者们应当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担当责任和面对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