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舟 《华人时刊》2004,(6):19-21
她们大多有过一段不幸福的婚姻,赴日时往往把自己的子女寄养在亲戚家里; 她们大都在日本成了家。丈夫比她们年长许多; 她们把婚姻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的一次冒险。能心想事成吗; 她们的异国婚姻有着异样的酸甜苦辣。 日前,一些嫁到日本的上海女人回国探亲。她们聚会时,谈起了各自的婚姻经历。  相似文献   

2.
利杉 《社区》2002,(10)
有关老婆与太太首先她们都是女人,这一相同的物种,使她们有了比较的基础;其次老婆是北方人对配偶的称呼,太太是南方人对配偶的称呼。由于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这就使她们的内容有着许多不同,从而使她们有了比较的可能。她们的胆量她们有时很胆大,有时很胆小,不过老  相似文献   

3.
她们,有柔媚的曲骨,依旧散溢女性的芬芳;她们,有恬淡的心境,自信地经营一份事业;她们,站在创业的浪尖上,不像男性般的傲气与霸气,而是用感性的情商缔造另一种“老板”的风采。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苔丝、爱玛、安娜"自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对爱情的绝望是她们自杀的最直接原因;其次,她们自身带着沉重的罪恶感,一方面想从现实环境中逃脱出来,一方面又无法摆脱既定的社会法则;最后,她们都生活在转型时期比较混乱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社会因素交织成一张巨网,使她们围困其中而无法动弹。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笔下的女性人物多是庸常之辈。她们精明世故,有小市民追逐物质利益的一面,但并不贪婪;她们地位卑微、生活艰辛,却能以顽强的毅力对抗生命的不幸和磨难,她们的身上跃动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柔韧力。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古代诗词看女性体育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女性受尽封建礼教的压迫,很少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但她们当中的一些人为开拓自己的活动空间,投身于体育活动。究其原因:统治者的“娱情”,客观上促进她们参与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吸引她们投身于各项体育活动;寻找生活的乐趣与强身健体成为她们自发地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驱力。历代文人的生花妙笔向我们展示了她们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飒爽英姿和矫健形象。  相似文献   

7.
十一、妇女想做什么? 她们需要自由、捎除对她们的歧视及自身发展的机会等等,在我们依次接受她们这些方面的要求和进一步探索她们的需要之前,大量相反的意见常常被提出。有一种倾向认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妇女没有感受到什么困难,也没有什么烦扰,她们被她们的丈夫保护着;她们有家,可满足她们对庇护和救助的需要。她们不是被号召走出家庭参加劳动,而是无拘无束地统治她们的“家庭帝国”。如是这样,妇女们是幸福的。提出关于妇女权利的质疑或者争论是投有必要的,妇女因此而陷入不可避免的冲突及苦恼中,这种争论是毫无价值的。事实上,这一争论没有基础且不能持续,绝大多数妇女事实上是不愿意处于如上所描绘的那种特殊状况的,这违反她们的本意。自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劳动阶级中的妇女就一直工作着,下层阶级中的妇女要不断努力工作,以勉强维持生计。在田野、森林、茶叶及咖啡种植场和市场里,她们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从事着体力劳动。除此之外,在家中还要工作,以满足她们家庭成员对食物,衣服的需求。近来,她们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她们在村舍、中、小工厂和矿山这些环境艰苦的地方努力工作,用她们的工资帮助家庭平衡预算。在私营部门中,她们也要通过做一些工作来履行她们对家庭的义务。由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的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批"另类"的女性农民工,从道德上看,她们是乡村的纯美者,又是城市的堕落者;从存在价值上看,她们是乡村的拯救者,又是城市的消费品;从社会地位上,她们是弱者,对于城市与男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反抗精神。这种复杂形象的塑造与她们特殊处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正>俄罗斯女人是全世界男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很少有人可以把她们说清楚。她们是永远的传说,她们留给这个世界的,似乎只有娇媚无限的容颜和变化莫测的身材。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谁能打开她们的心灵,揭开俄罗斯女人的谜底?"俄罗斯长得最冷艳的女人,当数西伯利亚女人,这是俄罗斯男人的评价。问其究竟,他们说,西伯利亚女人的自然之美与生俱来,她们  相似文献   

10.
很多职场女性有头脑、有责任心、有专业知识,也有能力,但是她们就是无法获得她们想要的东西。其中原因或许很多,但艾米·享利认为:那是因为她们太“乖”了。  相似文献   

11.
唐正芳 《社区》2004,(22):28-29
在平常人们的印象中,"小巷总理"都是些不惑之年的阿姨们,但在南宁市城北区,社区里活跃着的却是一批年轻的姑娘们。 她们很年轻,最小的今年只有24岁;她们资历不浅,有着3年丰富的居委会工作经历;她们"有来头",都是在2001年  相似文献   

12.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太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同的结局--终于自由了.  相似文献   

13.
对中外名著中几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作了比较分析,认为她们在出身、遭遇和对不幸命运的反抗等方面都有某种相似之处,尤其是以妖艳征服男性、以堕落进行反抗,是其共同的特征。但她们又有明显的差异。潘金莲只能成为西门庆的性奴,从根本上说,她也是一个悲剧人物;而华莱丽和娜娜却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她们与各种男人的逢场作戏,都是有价码的交易。  相似文献   

14.
英国19世纪女小说家的恋爱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19世纪涌现出了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们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不少不朽之作。其中那些女作家尤其突出。她们的一系列爱情故事小说表达了她们对恋爱婚姻的理解和解释。她们一致认为:幸福美满的恋爱婚姻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的。同时,她们也有完全不同的观念。简·奥斯丁揭露了门当户对恋爱婚姻观;夏洛蒂·布朗特认为男女在爱情上是平等的;爱米莉·布朗特则把爱情写成矛盾的漩涡,更有人不慎失足于其中;而乔治·爱略特强调女性要循规蹈矩,甘于平凡。她们充分表达了19世纪女作家的形形色色的恋爱婚姻观。  相似文献   

15.
我不必漂亮     
漂亮女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最隽永的风景:春天赋予她们妩媚,夏日赋予她们奔放,金秋赋予她们娴静,严冬赋予她们温柔。她们似乎撷取了天地之间所有的精华。漂亮女孩永远都是时代的宠儿。漂亮女孩学习好,更是“锦上添花”;成绩平平,也能“一俊遮百丑”。漂亮女孩不会有寂寞的时候,因为她们身边总是挤满了人。可我偏偏不漂亮。我没有如水双眸,没有如云秀发,没有婀娜身姿,没有笑面桃花。所有所有,一切漂亮女孩该有的我都没有,我平平淡淡如一杯白开水。我羡慕漂亮女孩,羡慕她们“百媚生”的一笑,甚至羡慕她们“梨花带雨”的哭,但我并不嫉妒。…  相似文献   

16.
从族裔、性别、阶级三方面入手,探讨以黄玉雪、谭恩美、汤亭亭等为代表的美国华裔文学女作家的文化身份。她们一方面难以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极力向美国主流文化靠拢时又不能取得认同;她们有女权主义的诉求,又无法彻底摆脱男尊女卑的境遇;她们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排挤和歧视,很难向上层阶级发展,处于族裔、性别与阶级的多重边缘身份。正是这种多重复杂的文化身份,造就其作品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三言”、“二拍”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中经常有一批媒婆的身影在活动着,她们有时主动出面,成为演绎男女婚恋悲欢离合故事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情节线索.特别是在少女与情人见面、私定终身、大胆私奔或是少妇红杏出墙的故事中,这些作为配角出场的媒婆往往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她们的形象塑造有着明显的类型化趋势:贪财图钱,利字当头;能说会道,巧舌如簧;瞒天过海,连蒙带骗.她们的形象虽不够丰满,却在小说叙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晚点的生命     
我不是那种纤弱的淑女,所以对美不是太关注;我不是那种多愁善感的娇女,所以对美不是很敏感。她们说玫瑰很美,可我倒没有感觉;她们说牡丹很美,但我却不以为然。对于多情的玫瑰,娇艳的牡丹,纯美的百合,我的灵魂从未颤动过。但是对她,平凡而又不妖艳的菊花却是爱不释手,曾经漾起我心灵的漪沦。在我家小院的角落里隐居了一群平凡而无私的家族。她们就是菊花,她们有中国人特有的肤色,她们流着中国人特有的血脉,她们有中国人特有的质气。与菊花的情结要从那个秋天谈起。那年秋天,菊花与往年一样悄悄地吐出花蕾,悄悄地绽放花朵,没有人注意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翻译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大批杰出的女性翻译家活跃在翻译领域.她们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在翻译方法上,她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忠实流畅;在翻译风格上,她们温婉、细腻、多样.她们都有着相同的成长环境,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教养是她们成就的基础,优秀的创作才能丰富了她们的翻译技巧.尽管她们在翻译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依然是边缘化的,她们应该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女性是多样性的存在。在广州某美容机构工作的外来女性职工表现了有别于一般研究词汇中女工或农民工的新特质。她们的社会保险状况和对社会权利的取舍,正是这种新特质的重要体现;而她们对社会保险权利的主张,表达了力求融入城市、实现身份城市化的诉求和策略。社会保险政策之窗为她们连通了融入城市之路。她们的身份城市化沿着“像城市人”、是“城镇职工”、成为“市民”的轨迹而变迁,但她们完成“城镇职工”和“市民”身份转换并最终融入城市的道路依然崎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