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水审美始于东晋时期,然而东晋时代却产生不了山水诗,原因在于:一,晋人游赏山水,其终极目的不在山水本身,而在于借山水悟道。二,玄学家对清谈的热情关注,使他们对自然景物“视而不见”,清景美致只起感发作用。三,东晋时期,山水诗审美体式尚未确立。  相似文献   

2.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产生受到了当时思想环境的影响,彻底摆脱了“助人伦、成教化”的传统绘画理想,转而从山水中寻求“道”的真谛,成为绘画史上“艺术自觉”转变的重要标志,并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梳理其理论渊源,认为《画山水序》一文受儒释道三家影响均有,但其理论灵感激发则是当时玄风振畅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论说篇》之“序”“引”是否为同一文体,曾经引发海内外文论家的关注.诸家常为“引”体“别成一体”张目,但由于论据没有效力,其结论不能成立.其实,“引”与“序”在六朝时期本是互为代称的同一文体.结合《文心雕龙》“序引”的文体阐释与陆云《与兄平原书》“引”体的叙述语境,六朝“引”体与史传文学密切相关,其文体内涵指向史书列传篇首之“序论”.“序论”在“次事”之外兼又“析理”,故而刘勰《文心雕龙》将“序引”列入“论”体.“引”与“序”在六朝以后发生了文体衍变,“引”体的“随依性”增强,并与诗赋之“序”的文体同一性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以“序”名篇之《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序饮》《序棋》,历代分体编录的别集与总集多归入“序”体,《古文辞类纂》将其归为“杂记类”。从文体自身流变看,叙事要素的重叠使得“杂记类”这一文类与“序”体之功能趋于互渗,加之唐代古文运动对传统文体的革新,导致了文体界限的混淆与模糊。从编者的立类标准看,历代别集与总集编排作品多关注文体本身的嬗变,姚鼐则更侧重于具体文章承载的价值功用,柳氏三文的归类差异主要表现为“体”“用”之辨。纵观古代文学创作及文体分类历程,名同而实异的分类现象并非个案,只有深度剖析文体形态与流变过程,充分体认部分文体兼有他类文体的功能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文体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谢灵运之前,东晋诗坛上"玄言诗"占统治地位.谢灵运凭借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出众的才华、别具一格的语言和新颖的内容,打破了诗坛上的沉闷滞浊状态,给诗歌注入了清新气息. 他把山水当做一种独立的美来对待,歌唱、赞美山水.自然山水成为其诗的主体,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了作者的视野和艺术表现领域.谢灵运使两晋时初见端倪的山水诗,发展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实现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关键性的演变.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关于东晋诗歌,刘勰等人确立的“玄言——山水”的讨论模式是千余年来研究者们共同遵守的轨范,它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东晋诗歌发展的真实面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制约了东晋诗歌研究的进程。本文从古代音乐史的角度出发,运用音乐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成果,力求对东晋诗歌作一新的诠释。本文认为,玄言诗主宰东晋诗坛,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因谈余气,流成文体”,也在于东晋一朝官方音乐的缺失和音乐活动的贫乏。而伴随着庶族皇权的兴起,社会中下层民众的审美观念被承认并得到普及,才唤起人们对中朝音乐和新音乐的热情,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元嘉诗歌正是在这一氛围中登上诗坛的。本文的目的不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东晋诗歌发展的问题,而在于提供一种诠释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文体,序产生于两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序文的数量及类型更为丰富,并在文体特征、表现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与两汉不同的面貌,成为一种具有文学性的独立文体。这一发展变化的关键,是由于别开生面的宴集诗序的出现。诗序出现于汉魏之际,成熟于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诗序篇幅加长,独立成文,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叙述说明写作缘起等,而往往借题发挥,自抒胸臆。魏晋南北朝文学性浓厚的诗序不仅丰富了序文创作,也直接促进了唐代赠序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读陶渊明诗     
陶渊明是中国诗史上一位颇负盛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在中古时期是别具风格,独放异彩的。他生活于东晋末年和刘宋初年。关于当时诗坛的情况,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作过一个真实而又概括的说明:“江左篇什,溺乎玄风……宋初文运,体有因革,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这就是说东晋时玄言诗弥漫一时,到了刘宋山水诗又兴盛  相似文献   

9.
山水诗歌产生的原因很多,美学动因是其中的核心。该文从山水语言的诗化和山水审美意识两个方面对此分别做了具体深入分析。先秦至东晋各种文体中的山水描写成分.为山水语言的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魏晋以来,随着人物品藻,玄学和佛学的兴起,以及对山水的娱悦之风,导致了群体性的山水审美意识的萌芽和勃兴。  相似文献   

10.
唐前山水文学的发展历程漫长曲折,一直到东晋山水诗文的大量出现,山水文学才得以确立。然而除去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山水之笔有后世所谓的“山水精神”外,即使是山水文学主流的开山鼻祖谢灵运的山水诗,其情、景、理之脱卸也是极明显的。这种不成熟决非纯艺术表现的技巧问题,其中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成因。笔者认为:唐前山水文学的文学史地位虽不高,然其思想文化史意义却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1.
明代小说序跋继承了传统序跋文体的特点,又有不少新的突破,形成自己独有的风貌,如艺术表达的多元化、语言风貌的千姿百态、主客问答的独特结构等等,很大程度上突破序跋文体实用功能的局限,从而成就了其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构成明代散文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玉台新咏序》表现了徐陵追求"新变"的审美理念,其理论内涵是"缘情"、"清文"。在这种创作理念的指导下,序言本身从内容上和形式上显现出了创新性。这种文学理念的产生有其社会与文学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的原因。《玉台新咏序》所表现出的这种"新变"的理念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是两宋词史上留存题序数量最多的人。稼轩词题序纪实性强,注重社交功能的发挥,经常有"戏作"、"解嘲"的字眼。稼轩词题序的特点反映了他作词所受的多方面影响,展示了他一生心态的变化。其题序创造了一个"白首为功名"的爱国词人形象。  相似文献   

14.
初唐骈文继承了六朝骈文余绪,又有新时代的特点。序文是王勃骈文中最有声色的一部分,其文结合个人际遇,内容相对充实,情感抒发浓烈自然,于六朝骈文之外,别开高华、阳刚之气。  相似文献   

15.
卢盛江 《东方论坛》2006,(5):28-31,37
殷璠《河岳英灵集叙》提出的“神来、气来、情来”,既指创作状态,又指诗美风貌。所谓“神来”,是在心中酝酿一种情景交融、有着无穷韵味的传神境界,并把它表现出来。所谓“气来”,是创作前酝酿、饱含一种激奋刚健的感情气势,并在创作时表现一种气扬采飞的风骨之美,让读者感受到感情气势的激荡回旋。所谓“情来”,是一种婉情深情之美,一种深婉细润平和之美,是创作时让这样一种深婉之情在心中酝酿到来。  相似文献   

16.
明代士人好议时政之风对时事小说的文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作者在序言中表现出来的创作动机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小说体例“事系章疏”,夹叙夹议,近似“杂记体”;章节末尾自作回评,融合了创作与评点。在好议时政之风的影响下,明末清初的时事小说出现了迥异于其它章回小说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古代文学文体之一,序文至唐代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唐人创作的赠序文,文学成就尤高.序文研究过去一直比较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序文尤其是对唐代序文的关注渐多,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较大进展.这些研究大抵可概括为专题性研究、史述性研究、赏析性研究、介绍性研究等.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但就其总体格局而言,则标志着唐代序文研究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乾隆《汀州府志》中收有一篇署名为李绂的序文,经寻绎辨析确定为新发现的李绂的佚文。该序文的发现,有助于更清晰了解李绂晚年的方志思想,对于深入了解李绂的生平经历,以及思想变化情况都有所裨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作为“花间词人”之一,欧阳炯曾为《花间集》作序,序中对花间词风的侧艳倾向、词与音乐的关系、词体发展的文人化趋势都有所阐明,并且确立了与诗评迥然相异的词评标准。在此种词论思想的影响下,欧阳炯词的创作既散发着浓艳绮丽的花间情调,又在词调体式的运用上推陈出新,内容题材的表现上有所拓展,从而确立了他在词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