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瞿秋白在对辛亥革命的胜利给予了高度肯定的同时,也对辛亥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辛亥革命在两个方面表现了不成功之处:一是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二是没有打倒一切封建势力,彻底实行土地革命,政权仍旧掌握在封建官僚和军阀手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也有两点:一是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二是没有一个彻底的团结的真正能领导革命的阶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当代中国新文化保守主义的史学纲领——“告别革命论”做了一番全面的审视和评判.作者认为,其所赖以支撑的两大理论观点——“激进主义产物说”与“革命只破不立说”均不符于历史的事实真相.通过质疑和辩驳可以发现,辛亥革命以及本世纪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并非如“告别革命论”所主张的是“丧失理性”、“盲目鲁莽”、“破坏一切”,而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九一一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是革帝国主义的命”,“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这六十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不断发展的结果。虽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经进到帝国主义时代,这次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终于被反动的买办军阀篡夺了领导权而遭到失败;但是革命的结果毕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  相似文献   

4.
李宁 《中州学刊》2004,(5):129-132
李泽厚"救亡压倒启蒙"的学术体系推动了海内外学术界对改良与革命、"告别革命"、辛亥革命及激进主义的讨论.李泽厚对百年中国的"文化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副从不同视角反思百年中国历史的思想图景,体现了其走出"革命崇拜",祈求改良的发展思路,也促使我们对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进行深入地思考.  相似文献   

5.
日本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周彦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对外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不断地侵吞中国。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政府极端仇视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不愿在中国出现一个独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它所希望的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分裂的、贫困落后的、殖民地的...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梁启超既是立宪派的领袖,又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他在民国初年和辛亥十周年两个不同时段对辛亥革命曾有过不同的评价和反思。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回忆并解读梁启超的评价和反思,以揭示他从文化启蒙的角度,回答中国将向何处去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这次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曾从资产阶级革命党建设的角度,进行过许多反思。他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主要教训在于:一是国民革命没有“以革命党为根本”,即没有把领导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建设成一个严密的、团结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只破坏地面而不掘地底陈土”,即革命党缺乏彻底革命的纲领;三是“革命行动缺人民心力”,即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四是“革命之气一落千丈”,即革命党没有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斗争锐气。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认真吸取这些教训,对于当代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完成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的未竟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如果把1985年前后比喻为文学批评变革的一道分水岭,就会发现在当时文坛颇具声势的主体倾诉、历史反思、政治批判、文体创新的底层,正涌动着一股强劲有力的文学话语变革的潜流,西方小说叙事学介入批评便是其中格外醒目的一例。代之以“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无产阶级典型形象”等过去批评中频频出现的词语,“作品结构”、“叙事成规”、“视点”、“隐含作者”、“潜在读者”等另一套语码逐渐在批评文本中闪现,并从开始的渗透与胶着状态,过渡到文本分析批评以较为清晰的面目出现,直到大模大样地“登堂入室”,成…  相似文献   

9.
我在《略论共和革命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提出:“辛亥革命的根本性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就其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来说,是一次实践‘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共和革命’”,“我们完全应该在中国近代史上为‘共和革命’立名”(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基于同样理由,我认为,作为辛亥革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和表现的清末革命思潮,可以称之为共和革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毛泽东认为:“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他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那么,辛亥革命为什么在“赶跑皇帝”以后,又遭到失败呢?这是史学界尚未准确回答的问题。本文认为:辛亥革命不幸的结局是由辛亥革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反满联盟”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以往关于辛亥革命影响、性质、成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建立在了一个与今天比相对窄小的史料基础上,而且解读、分析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受官方意识形态影响较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就毫无价值,可以弃之如敝屣;相反,我们要尝试扩大史料的范围,重新进入历史的情境,进而更深入地通过这些问题去认识辛亥革命实际的与作为符号的历史演化进程。近十年辛亥革命研究史料的拓展与利用,以辛亥革命有没有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及为何种性质的革命这两个重大问题,展示了辛亥革命研究去熟悉化与通贯前后史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着重反思如何在中国现代转型进程中重识辛亥革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列强与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代中国革命的几次高潮,都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列强在镇压中国革命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赤裸裸的侵略本质。辛亥革命期间,列强诸国不仅没有直接干涉,而且相继宣布“严守中立”,但无数事实证明,他们仍然是绞杀辛亥革命的元凶。一、列强为何宣布“中立”列强的侵略本性决定其不会放过干涉中国革命的一切机会。然而,当机会不成熟时,又往往打出“中立”的旗帜。辛亥革命期间列强所谓的“中立”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一)革命党人反满不排外,列强无干涉借口。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党人怕得罪外国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许多参加者都对它进行了反思。而反思的角度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不一样,甚至对这些人后来人生道路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孙中山、章炳麟、吴玉章、胡汉民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们反思之后,选择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作为辛亥革命的一般参与者的鲁迅,也以其特有的文学的方式对这场革命进行了反思,并在反思的过程中,寻找和摆正了自己人生道路的坐标。因“小康堕入困顿”的家庭背景,少年鲁迅形成了一种冷静多思的性格,从而他在成年后便开始背离传统,“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生。他求学于洋务学堂,继而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53页) 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八年的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他们相互勾结使中国处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当中。同时,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工人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初叶,中国的政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动,爆发了以推翻封建君主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为宗旨的革命,从而使中国在早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迈出了极其关键的一步。而以留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在这历史的重要时刻,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可以讲:“如果没有留日学生,则中国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是难有进展的”,“东京(留日中国)学生实为中华民国最有功之人。”  相似文献   

16.
刘志华 《兰州学刊》2008,(10):166-168
民族形式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意味”可以从当时占主流的有着文学“性质”的两种题材(即农村题材小说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和替代传统的社会主义现实叉的“两结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手法中见出,它是新民主主义文艺“社会主义化”的过程,也是苏联文艺“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认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作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的失败也是明显的。孙中山愤慨地指出:“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人民“尚未见享有真正共和之幸福”。七十余年来,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各个阶级、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看法,评论不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的孙中山,在失败以后的十几年中,对这场革命的失败原因是怎样认识的?总结出了什么经验教训?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它不仅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对本阶级实践活动的总结,也反映了促使这个伟大的民  相似文献   

18.
智喜君 《理论界》2001,(6):11-12
(一)“三个代表”是我党80年自身发展与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所凝结成的一个坚定不移的历史结论;(二)“三个代表”的提出,汲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三)“三个代表”理论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更沉重的灾难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一些有识之士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付出了血的代价。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气壮山河、轰轰烈烈,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失败的原…  相似文献   

19.
从政体转型的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的问题,学术界探讨已经很多.以中国大陆学术界为例,早在1950年代,有关学者就围绕着辛亥革命究竟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展开过别开生面的讨论.1980年代以后,面对境外学者的种种否定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学者们更是撰写了大量论文,力图论证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鸦片贸易,祸国秧民,流毒深远。本文着重揭露西南军阀与鸦片贸易的依存关系,论述鸦片贸易对我国近代经济正常发展所起的破坏作用。一、西南军阀的“禁烟”内幕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一方,对鸦片烟税收,垂涎三尺,但又不便公开扶植种烟,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